摘要:眾所周知,在表演藝術中肢體語言是極其重要的一項內容,通過身體的各種動作代替語言來表現作品中角色的思想感情。戲劇表演作為我國傳統的文化藝術,經過千百年的傳承,愈發注重在表演中對于肢體動作的運用。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許多戲劇作品通過借助一些智能設備來代替表演中的一些肢體動作,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戲劇表演中肢體語言的運用形式愈發單一,觀眾對其動作的認同感也在逐漸降低,嚴重影響戲劇表演的發展與傳承。本文針對戲劇表演藝術體系中肢體語言的內涵、意義,以及戲劇表演藝術中對肢體語言的要求進行分析,希望對相關研究者有所助益。
關鍵詞:戲劇表演 肢體語言 探索 構建
一、戲劇表演藝術中的肢體語言概述
筆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進行總結,認為戲劇表演中的肢體藝術,其實質就是為了表現劇中角色的動作,在戲劇表演過程中,演員要借助合理的肢體語言對人物進行刻畫,由此可見,肢體語言對戲劇表演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肢體語言自表演誕生之初就已經出現,從遠古時期的儀式到我國戲劇表演再到西方歌劇表演,都具備豐富的肢體語言,可以說,肢體語言就是表演藝術中的靈魂,表演者通過合理的肢體動作來增添整部作品的表現力。肢體語言不僅僅是四肢的動作,同時也包含了面部表情的呈現,因此,無論是哪一種肢體語言形式,其本質都是由表演者來構建的。根據相關記載發現,遠古時期的肢體語言是通過說、歌、舞三者結合而得來的,具備較為鮮明的特征,節奏模式較為單一,呈現出虛擬性。肢體語言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在戲劇表演中可以有效提升表演的藝術價值,可以對劇中角色進行更為生動的刻畫,讓觀眾可以更容易地走進作品中,與表演者進行靈魂交流。
二、肢體語言在戲劇表演中的重要性
肢體語言作為一種較為特殊的表達方式,與情感表達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就戲劇表演藝術而言,必須借助肢體語言來提升作品的藝術美感,這也是智能設備無法取代的地方,因為肢體語言可以有效將表演者的感情、角色的心理活動,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所以,無論戲劇表演如何發展,都離不開肢體語言的加持。戲劇表演中的肢體語言可以讓觀眾更為直觀地感受到整部作品的藝術價值,感知到藝術作品的創新性,拉近表演者與觀眾的距離,進而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另外,肢體語言可以讓戲劇表演更加真實,提升表演的感染力,表演者在舞臺上的一舉一動,都表現了作品自身的真實性。豐富多彩的肢體語言在很大程度上說,也是戲劇表演藝術的魅力所在,不僅可以彰顯出戲劇作品的藝術內涵,同時也可以賦予整部作品活力。因此,戲劇表演離不開合理的肢體語言,無論戲劇表演藝術如何發展,肢體語言都是其靈魂所在。
肢體語言作為人類最為原始的交流方式,在戲劇表演藝術中表演者通過適宜的動作,可以向觀眾展現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動或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推進故事情節的走向。若是戲劇表演藝術中沒有肢體語言,那么整部作品就猶如木偶戲一樣呆板,無法為觀眾呈現出優秀藝術作品本身的藝術內涵,失去了戲劇表演的意義。由此可見,肢體語言不僅可以推動故事走向,深度刻畫人物角色,同時也可以讓觀眾更好地去感悟其作品內在的藝術價值。
三、戲劇表演對肢體語言的要求
當代戲劇表演藝術中的肢體語言主要是通過表演者的肢體動作來展現戲劇作品的藝術底蘊。在表演過程中,優秀的戲劇演員可以輕松駕馭作品中的肢體動作,以此來為觀眾展現作品的藝術價值,由此可見,肢體語言對戲劇表演來說也是表現自身藝術價值的有效途徑。
(一)對形態動作的要求
作為戲劇作品中表演者最為基礎的表演形式,形態動作也是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行為,但如何借助形態動作來表達戲劇藝術作品的情感內涵,也是眾多表演者最為關注的問題。通常情況下,舞臺上戲劇表演者的整體形態設計是較為固定的,不能進行隨意更改。在戲劇表演的過程中,表演者必須依據故事情節進行一些形態動作的表現,要與表演環境、故事情節高度吻合,通過適合的形態動作來提升表演的生動性。形態動作簡單來說就是身體動作,不僅可以將表演者的表現與戲劇的藝術要求高度融合,同時也可以幫助表演者將自身的藝術情感傳達給觀眾。只有表演者熟練運用這些形態動作,才可以將整部戲劇作品的藝術屬性展現出來,這也是戲劇表演藝術中的肢體語言具備的獨特性。
(二)對面部表情的要求
戲劇表演藝術體系中,對面部表情也有著一定程度的要求。作為肢體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表演者的面部表情也是一種藝術的表達手法。在一些戲劇作品中,觀眾不僅可以觀察到人物角色的外形,同時也可以感受到角色臉上那種微妙的神韻,進而有效提升表演的感召力,將整部戲劇中的角色塑造得更為生動形象,為觀眾帶來更為直觀的視覺體驗。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刻畫面部表情的成語,例如眉目傳情、嗤之以鼻等等,這也充分表明了人類面部表情的豐富多樣。在戲劇表演的過程中,表演者不僅要借助合理的肢體動作,同時也需要借助各種各樣的臉部表情來進行角色刻畫,比如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哭與笑,可以讓人們直觀地感受到角色的心理狀態。在戲劇表演中通過悲傷、喜悅等各種面部表情,可以提升表演的感染力及認同感,合理的面部表情也可以有效提升藝術表演的真實性,以此加深觀眾的印象。另外,戲劇表演中的胡子,雖然是作為道具存在,但通過捋、挑等動作,也可以刻畫出角色的心理情感。
(三)對肢體魅力的要求
肢體語言所蘊含的藝術魅力,需要通過表演者來展現,但是要確保動作的自然順暢,不能過分夸張,戲劇表演中表演者需要自然地表達肢體語言,這也是表現肢體語言藝術性的關鍵。表演者在展現肢體語言時不能局限于身體動作,也要規避依據個人喜好去表現作品,應根據劇本人物角色合理地展示肢體動作的魅力,通過多個方面的展現來刻畫出角色的特點。肢體語言作為戲劇表演藝術的基礎,無論從哪個方面都需要讓觀眾直觀地感受到作品的內涵,并為之震撼,這也是肢體語言魅力的體現。但是如果表演者在舞臺只有僵硬的動作,毫無美感,就會嚴重影響到戲劇藝術的呈現及整體演出質量,讓觀眾無法感受到戲劇表演的魅力。因此,為了有效提升演出質量,表演者在戲劇表演舞臺上要重視表現肢體語言的魅力,以此來賦予整部作品深厚的藝術內涵。所以,表演者必須借助合適的肢體語言,來表現角色的特征。
為了達到以上要求,戲劇表演者要注重對肢體語言的訓練,由于肢體動作在戲劇表演中有著無可替代的意義,因此,表演者必須加大對于肢體動作的練習力度,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如何充分發揮出肢體語言所具備的藝術價值,提升戲劇表演的觀賞性。表演者要通過不斷糾正與反思,把握戲劇作品的內涵,展現戲劇表演藝術的美感。在表演過程中,要將飽滿的熱情與合理的肢體語言相互結合,以此來拉近舞臺與觀眾的距離,讓觀眾全身心地投入到戲劇藝術作品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戲劇作品需要表演者進行高強度、夸張的肢體動作來表現其中的藝術內涵,而一些較為抒情的戲劇角色則要求表演者確保肢體動作的優雅自然,進而讓觀眾更容易地感受到角色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見,在戲劇表演中不同類型的作品需要不同的肢體語言形式,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表達出作品的情感與藝術價值。
四、結語
根據本文的闡述可以發現,肢體語言是戲劇表演藝術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表演者借助合理的肢體語言,可以將人物形象刻畫得更為生動,同時也可以更為直觀地讓觀眾感受到整部戲劇作品的藝術內涵。本文針對肢體語言進行探析,也明確了肢體語言在戲劇表演藝術中的重要意義,作為一名戲劇表演者,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更加深入地挖掘戲劇表演的藝術價值。雖然當前有許多針對戲劇表演藝術中肢體語言的研究,但多數是由于對藝術的熱愛而來的,以此希望可以在藝術道路中有收獲。本文是在藝術從業者的基礎上深化而來,希望為相關戲劇演員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論參考依據,推動我國戲劇表演藝術的健康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史昆.論戲劇導演創作中肢體語言的巧妙運用[J].傳媒論壇,2019,2(06):119-120.
[2]錢加悅.肢體語言對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D].吉林藝術學院,2019.
[3]畢少瓊.肢體語言在表演中對人物情感表達的作用[J].藝術品鑒,2018(35):75-76.
[4]劉亞銘.戲劇表演中演員對于肢體語言的探究[J].牡丹,2018(21):60-61.
[5]張芃.戲劇導演創作中肢體語言運用探討[J].大眾文藝,2018(13):149-150.
[6]孫圣凱.試論肢體語言的特性及其在戲劇表演中的作用[J].戲劇之家,2017(21):20-21.
[7]蔡雨桐.戲劇表演中肢體語言對人物內心的展現與表達[J].戲劇之家,2015(17):44.
(作者簡介:李曉鳳,女,碩士研究生,西安外事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軍旅戲劇表演)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