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祖炳
為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詩文的篇目,因此,教師和學生都應加強對古詩文的重視,在教與學兩個方面都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學習效果。但當前在小學文言文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并提出一些改進意見。
一、當前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存在的問題
文言文具有文字優美、語言簡練、內涵豐富的特點。大多數教師在教學文言文時,主要是將文言文教學目標確定在識字、背誦、理解意思上,對于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的介紹較少,沒能充分發揮文言文在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方面的作用。另外,和白話文相比,文言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較少,因此,教師對于文言文的關注程度也較低。教師通常更注重對識字寫字的教學進行探究,或者是對白話文的閱讀教學及寫作教學進行探究,對于文言文的教學則研究的比較少。在教學文言文時,主要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的參與性較差,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導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二)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
1. 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高。
筆者曾就“是否喜歡學文言文”這一問題對學生進行調查。調查顯示:20%的學生表示喜歡;50%的學生表示一般喜歡,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才學;30%的學生表示根本不喜歡,主要原因是因為對文言文不理解。由此可見,缺乏正確的文言文學習目的的引導、對文言文不理解,都導致了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高。
2. 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比較單一。
在對學生進行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調查時,有多達40%的學生表示自己會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有30%的學生表示會查閱相關資料學習,而通過理解學習和尋求教師幫助來學習的僅有20%和10%。好的學習方法可以事半功倍,通過調查能夠發現,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方法上比較單一,主要是依靠抄寫、朗讀、背誦來學習文言文的。
二、改進小學文言文教學方法
(一)改進教師教學文言文的方法
1. 制訂適合學情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分別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教師對于知識與技能比較注重,但是對于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所忽略。好的教學目標設計,除了要對教材不斷鉆研外,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以及接受能力。有部分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與學生的認知水平不相符,難以在教學實踐中得以實現。因此,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制訂適合學生學習與發展的教學目標。
2. 改變功利意識。
有些教師在教學文言文時,往往是考什么教什么,課后習題里有什么題目,課上就只講什么題目,文言文教學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和作業,這完全背離了文言文選入教材的初衷。教師在教學文言文時,應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中國古典文學的熏陶。文言文的語言簡潔凝練,內容意蘊深遠,教師要在學生理解文本大意的基礎上,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文本的更深處。
3. 加強作者及創作背景介紹。
了解作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涵。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作品的內容,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作者、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通過介紹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對于文言文作品的內容理解得更加深入,另一方面也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文言文的學習只是起步階段,想要打好文言文的學習基礎,教師、學生還需共同努力。教師要不斷深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難點;要充分了解學情,制訂符合學情的教學計劃。學生要發揮學習主動性,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究文言文知識,不僅要學好課內文言文知識,還要拓寬閱讀面,多讀古文大家的作品,從而提升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二)改進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1. 發揮學習主動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當中,學生要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來說,在學習中,學生要積極思考,勇于回答問題。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平臺,通過一個主問題和幾個分問題來貫穿整節課的教學,激發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另外,課堂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著,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生成教學,把課堂上學生出現的新問題作為新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例如,在教學《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時,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王戎為什么不取道旁李?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主動走進課文去尋找答案,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2. 重視文言文的誦讀。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當中,學生應重視誦讀。誦讀文言文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項比較困難的任務,學生只有從根本上認識誦讀的意義,才能夠更好地開展文言文的誦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要求學生要對優秀詩文進行誦讀,并注重在誦讀過程中對情感進行體驗,從而對詩文大意進行理解。因此,學生要重視文言文的誦讀,通過誦讀,促進對文言文的理解。多進行文言文的誦讀,除了能夠促進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還能夠激發內心的情感體驗。另外,除了要“會讀”,還要“樂讀”,在快樂的情緒下對文言文進行誦讀,有利于增進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將文言文學好。學生除了平常自己多誦讀文言文之外,還要積極參加班級和學校組織的古詩文誦讀活動,這一方面可以促進自己多讀多練,另一方面也可以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3. 注重課外拓展學習。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教材中的內容只是冰山一角。在小學階段,要學好文言文,注重課外拓展閱讀也是很重要的。課外文言文的拓展閱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內學習內容,還能夠幫助學生拓寬文言文的閱讀面,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不同古文大家的語言風格和思想感情,更好地體會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作者單位:福建省羅源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