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廣智 曾理 朱逸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網絡數字技術的普及,以網絡技術為支撐的自媒體憑借其自身大眾性、即時性的特點,不斷迎合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其中,大學生這一群體是受其影響最深的。對于大學生來說,自媒體是新的機遇,也是一種很大的挑戰。新時代自媒體已經成為人們傳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形成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應引導學生識別自媒體信息中傳播的善惡美丑,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凈化主流意識形態環境,發揮高校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引導作用。
關鍵詞:自媒體;主流意識形態;網絡數字技術;大學生;構建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5?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7-0108-03
在21世紀,網絡信息的不斷普及、推廣,使微信、抖音、快手等自媒體快速進入人們的生活。其以豐富、新鮮的內容為特色,吸引了眾多大學生的喜愛,加上即時自媒體的特征,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信息傳遞,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拓展了大學生的社會交往途徑,為大學生的學習提供了重要平臺。目前,在大學生的生活中電腦、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已經非常普及,成為了大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學生們利用這些移動設備為載體,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體去了解社會的發展以及信息的更新,從而拓展自身的社會交流渠道。政府、社會組織和學校能夠通過自媒體向大學生傳播優質信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正能量等,促進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形成。但國家沒有出臺過太多關于自媒體平臺的相關限制文件,導致有關機構不足以全面監管自媒體,面對國內乃至全球各地紛繁復雜的信息,加上大學生本身的理性判斷和鑒別能力的不成熟,使其將受到不良的信息干擾,影響了大學生主流思想體系的形成。本文主要是研究自媒體給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帶來的影響,并進行分析和探討,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自媒體發展的現狀和趨勢
中國互聯網數字技術的建設已經呈跨越式發展,中國的自媒體也正在崛起。近幾年很多人選擇從事自媒體行業,其形式以及內容都與之前大不相同。目前的自媒體是以圖片、文字以及視頻等為主要表現形式。由于5G時代的到來,自媒體的發展空間進一步得到提升,大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強,是有優勢的群體,因此肯定會受到自媒體的影響。
二、自媒體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積極影響
第一,自媒體為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形成構建了新平臺。隨著網絡數字技術的不斷更新,自媒體成為當前最熱門的傳播媒體,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愈加親密的角色,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學生是受其影響最大的群體之一,因此自媒體是大學生形成主流意識形態的新平臺。如共青團團委通過微信公眾號向大學生推出了“青年大學習”主題教育宣傳視頻,讓大學生了解時事,這對學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執行黨與國家的決定是非常有幫助的。
第二,自媒體增強了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實效性。網絡數字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使互聯網成為全球最大的公共信息平臺。自媒體打破了傳統媒介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讓大學生無論身處何地,只要有網絡,就可以借助自媒體第一時間接收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全球的信息。大學生通過自媒體獲取外界社會信息、關注熱點問題、了解社會現象,通過對社會事件的解剖分析形成自己的見解,判斷和批露社會的善惡美丑,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從而形成符合社會發展的潮流的主流意識形態。人民日報、人民網在抖音入駐,第一時間向民眾報道熱點事件、傳遞社會正能量、宣傳符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傳遞黨和國家的聲音,讓大學生了解社會動態,形成主流意識形態思想,更加積極地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第三,自媒體提升了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滲透力和影響力。自媒體的內容豐富多樣,個性化的信息傳播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深遠持久的影響。正處于自媒體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其主流意識形態會受到由點向面的立體性信息傳播的滲透,因此自媒體提升了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滲透性和影響力。大學生愛好多元化的體驗,網絡直播、在線交流、朋友圈互相點贊、互相點評、彼此關注、轉發信息等輸出方式更易受到他們的青睞,也使主流意識形態更容易滲透。主流意識的傳播有很多種方式:有趣的視頻、照片、文字等,在不知不覺中以這樣的方式將主流意識滲透到大學生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大學生們可以自動篩選正確的信息,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從而樹立正確的道德觀與是非觀。可以更好地去實踐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同時也詮釋了自媒體主流意識的形態。
三、自媒體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消極影響
第一,自媒體平臺監管力度不足,不良信息影響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形成。作為新生事物的自媒體,隨著網絡數字技術的飛速進步和人們需求的迅猛增長,其發展速度過快,國家沒有出臺太多關于自媒體平臺的有關限定文件,導致自媒體行業規范尚未成型,自媒體平臺的內部和外部監管不足,會與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發生沖突。加之自媒體的準入標準不夠嚴謹,各種各樣的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自媒體平臺,給自媒體監管部門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認知水平各異,會產生不同的價值觀,價值觀則會指導人們的主觀意識行為。有的人為了吸引別人的眼球,故意弄虛作假,削減了信息的可信度,因此會造成自媒體質量的參差不齊、可信性還需進一步提升等問題。如果在自媒體信息傳播過程中,大學生接收了錯誤信息,必然會導致其主流意識形態的形成產生偏頗。而且大學生缺乏理性的判斷能力、鑒定認知能力較弱,社會經驗欠缺,面對種種信息時,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所以會被不良信息所蒙蔽,形成非主流意識形態思想,影響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正確形成。
第二,國內外各種思潮的碰撞影響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使其對正確意識形態的認同感有所下降。自媒體傳播打破了空間和地域的限制,使信息傳播范圍日益擴大。對西方外來文化的好奇和新鮮感,促使更多的大學生認同外來文化,許多大學生對西方文化沒有清晰而全面的理解,僅僅通過影視劇、小說和互聯網等自媒體平臺了解西方文化,并不能理性分析,容易造成盲目崇拜,不利于大學生主流意識的形成。同時,自媒體也給一些不懷好意的西方政客帶來了可乘之機,他們借助自媒體平臺,發布一些敵對中國的各種信息,刻意引導中國大學生攻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去中國化、煽動民族仇恨。甚至拉攏個別大學生為其服務,內外勾結,竊取中國情報,破壞區域和平。港獨、臺獨、新疆暴動勢力在自媒體平臺大肆宣傳、偽造事實,滲透大學生思想,煽動大學生加入他們所謂的“正義組織”。破壞中國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政策,違背“九二共識”,歪曲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劇矛盾沖突。因此國內外各種思潮的碰撞,會使得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受到沖擊、認同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