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寰 張東育
摘要:成人高校是對成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是培養成人大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主課堂。本文從分析當下成人學生特點入手,結合十年來某校生源實際情況,從保障機制、教育教學、生源屬性等多維度考查當下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種種困境,為進一步深入開展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 成人高校
一、成人高校學生特點
(一)生源特點
1.年齡整體偏小且跨度大
從大連某成人高校2011-2020年十年來成人生源年齡統計結果來看,學生年齡段分布比較廣,跨度大。(有“80后”“90后”,甚至“00后”)但大多數學生年齡處于20-30歲段,且入學年齡呈現逐步低齡化趨勢(30歲以上學員逐年減少)。由此可見,成人高校學生入學年齡低齡化趨勢愈加明顯,和普通全日制大學生的入學年齡基本一致,出現成人學生不是“成人”的現象。
2.生源來源多元化
伴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需求復雜多樣,成人教育生源也由單一結構逐漸走向多元化結構。按照地域性來說:有來自城市的,有來自鄉村的;有來自經濟發達地區的,有來自欠發達地區甚至貧窮落后地區的。按照身份及經濟狀況來說:有在職干部、有普通工人;有普通家庭子女,也有“富二代”。按照學習態度來說:有主動學習的;有被動學習的。以大連某院成人教育為例,在成人高考、業大、網絡教育等各種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中就覆蓋了應、往屆高中畢業生、社會公職人員、自由職業者等諸多領域。他們原有的文化基礎參差不齊,社會背景也具有一定差別,使得成人學生的個人狀況千差萬別,其思想道德素質、思維方式、心理活動等方面復雜多樣,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這給成人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一定困難。
3.繼續教育學員比重加大
伴隨著新時期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接受成人教育的學員面臨更多的選擇,教育目標由單純的學歷教育向職業培訓、職業技能獲取、學歷教育提升(獲取第二學歷)等多元化方向發展;教育時限也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學年制、學分制,向終生教育方向發展;教育空間也不再僅僅局限于成人高校校園內,已經拓展到社區、網絡,開始走向社會化。
(二)行為特點
目前成人高校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生于九十年代末甚至是“零零后”,成長于急劇變化的新世紀,大多數均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但是當他們逐漸成長起來的時候迎來了洶涌澎湃的互聯網大潮,很多人尚未具備識別與接受正確信息的能力就被這股大潮“湮沒”——形成崇尚自我、張揚個性的心理,行為上表現出自律意識薄弱、自強能力不足、公德意識淡化等特征。另外,成人高校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是在職人員,他們往往肩負著學習、工作、家務的多重任務和壓力,存在一定的工學矛盾。當單位工作緊急、繁重的時候,或者當家庭有問題需要處理的時候,他們不得不把學習放在第二位甚至第三位。
(三)思想特點
成人學生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參加工作多年、社會閱歷豐富,但缺乏學歷保障,他們年齡偏大、記憶力和學習力均下降,這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這些學生通常帶有較強的學習目標性、注重學習實用性,對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視。他們中很多人的價值取向日趨務實,強調個體意志的實現,較多地關心個人生活及發展,集體意識不強,已經基本形成個體相對穩定的價值觀念,要單純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短時間的教學與灌輸使其思想觀念發生轉變是比較困難的。
另一種則是從中學校園走出來還未真正進入社會的“成人”學生。他們閱歷不深,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易受外界影響,對一些錯誤的觀點和思潮認識不清,缺乏自覺抵制能力,思想可塑性較大,但是往往因為自身學歷偏低、就業不易、學習一般,選擇到成人高校繼續學習,但其主要目標是獲得一紙文憑,對學習缺乏足夠的動力和信心。
二、新時期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及問題
(一)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有效保障機制
1.定位偏低
我國成人高校很多領導與教師仍舊以為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學歷教育或是技能培訓,只要能按照教育計劃傳授完專業知識和培養一定技能,對成人學生是否需要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在實際工作中,各成人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資金、設備、教師培養等方面不愿意過多的投入,使得成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積極性不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效果甚微。
2.教學體系缺乏針對性、實效性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學標準、教學內容、教學任務等都是以普通高校為主體而制定的。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只參照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進行,不能依據成人學生特點、學習需求等有針對性地開展。長期以來,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基本等同于普通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完全照搬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
(二)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存在諸方面問題
1.教育教學思想滯后
把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教育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構成一個新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是我黨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漫漫征程中的一個偉大創舉。長期以來,成人高校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相混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突出政治色彩、法律意識濃厚,抹殺了道德教育重要性,割裂了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之間的相互聯系,遠離了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衷。
2.教學內容陳舊、脫離實際
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內容與形式,內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礎,形式是事物的內容諸要素統一起來的結構或外部表現方式。任何形式都是一定內容的形式,離開了內容就沒有形式。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我國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不能夠根據當代學生的思想特點及時作出調整,內容上過分重視政治法制教育、比較單一,不重視實踐問題,成人高校學生從內心上理解和認同思想政治教育深刻內涵的程度不高,達不到思想政治教育課的預期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