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娜
如何遏制過度醫療,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
2011年起,一場新的支付方式改革試圖解決這個問題。這一次采用的方式是美國、英國、德國等都在應用的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方式。
2017年,國務院頒布《關于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將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提到了新的高度。隨后,國家醫保局選擇部分地區開展改革試點,DRG付費改革正式進入實踐階段。
2020年,浙江在全省域推行住院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點數法(DRGs)付費改革,是全國唯一這樣做的省份。時隔一年多,浙江支付方式改革進展如何,又有哪些待解決問題?就此《財經·大健康》專訪浙江省醫保局副局長徐偉偉分析DRGs改革的進展和實踐。
《財經·大健康》:浙江省推進DRGs點數付費制度改革一年多,是否達到預期效果?
徐偉偉:支付方式改革是希望能夠讓群眾得到實惠,醫院得到發展,醫保基金也能提高使用效率。這一年下來,基本達到了上述要求。
首先是群眾的負擔降低了,主要的表現是住院費用和住院時間降低。全省三級醫院2020年平均住院日下降2.08天。去三級醫院住院,原來平均要8天,現在6天左右。
許多大病、重病如肝移植、心臟瓣膜手術病組的費用顯著下降,今年在去年下降的基礎上,繼續下降,今年1月-6月,杭州三級醫院住院均費從16219元降到15372元(包含除外費用),降幅為5.22%。
醫保基金方面,前些年醫保基金支出增幅平均10%以上,去年我們堅決實施總額預算,確保醫保基金的運行平穩。
在DRGs支付方式下,強調了性價比,即同一組疾病,收費相同,藥品、耗材等資源消耗越多,病人住院時間越長,醫院效益就越低,這就對醫院的精細化管理、醫生的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醫保總額預算確保了醫院收入的穩定增長,增強了醫院抗風險能力。
去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省醫藥費用負增長7.1%,但醫保基金仍按預算撥付,如省級仍按預算增長7%支付。
《財經·大健康》:此前承諾的醫保“結余留用、超支分擔”的情況如何?
徐偉偉:2020年,浙江省按病組支付住院費用共591億元,包含結余留用金額26.21億元,比2019年按項目付費時下降4.67%。醫保基金支出較2019年和2018年分別下降17.77%、21.51%。
雖然2020年醫療總費用同比大幅下降。但總體上,各地DRG總額預算仍以2019年住院基金決算總額為基數保持了5.72%的增長。如杭州市有13家省級醫院,DRGs付費與項目付費相比較,普遍得到了激勵。激勵最多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超過了2億元。
我前段時間跑了多家醫院調研,其中給我印象較深的是杭州樹蘭醫院院長鄭樹森的介紹,他說,以前做手術縫合創口,使用大量高檔止血鉗、吻合器,咔嚓咔嚓幾千塊錢就沒了;現在盡量使用優質耗材,節約耗材,并鼓勵年輕醫生一針一線進行縫合,耗材使用量大幅度減少,醫療成本下降了,效益就提升了。
《財經·大健康》:浙江醫保基金的整體運行情況如何?
徐偉偉:2020年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基金總收入1221.07億元,比上年增長5.8%。基金總支出938.45億元,比上年下降1.3%。基金年末滾存結余2223.70億元,比上年增長14.6%,統籌基金支付能力較強。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收入469.64億元,比上年增長0.2%。基金總支出401.67億元,比上年下降4.2%。基金年末滾存結余233.16億元,比上年增長41.1%,基金支付能力也尚可以。
和其他省份相比,浙江省參保人群結構較好。職工醫保參保人數比例接近一半。
基金運行總體平穩,但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尚有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保統籌基金出現當期收不抵支的統籌區,個別統籌區支付能力低于三個月。付費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浙江金華市一家醫院可直接“刷臉支付”。圖/視覺中國
《財經·大健康》:浙江省本級和杭州市拿出2021年住院醫療費用進行總額預算管理,確定醫保基金總支出增長率仍為7%,有什么考慮?
徐偉偉:這符合社會經濟增長的總體情況,也是與財政部門和衛生健康部門一起共同協商的結果。
關于總額預算,衛生健康部門認為衛生健康的需求增長很快,對總額預算有很高的期望值。而我們醫保部門認為,基金要量入為出,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增長率要適度。2021年上半年,全省各地也已分別制定了住院醫保基金增長率,如省本級和杭州市的增長率確定仍為7%。
《財經·大健康》:今年公立醫院發展很快,怎么平衡醫保基金支出與醫院發展的關系?
徐偉偉:醫保基金的增長受經濟發展和參保人群結構等多重因素影響,醫保部門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開展預算管理。醫保基金的收入是有限的,這就要求醫院在提供醫療服務時使用最優性價比的服務和材料,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實行精細化管理,用技術換績效,減少醫療浪費,今后醫院發展主要依賴人才,醫院間的競爭是人才技術的競爭。
DRGs支付改革情況下,醫院更要精細化管理,不能像過去一樣靠規模取勝。傳統上,醫院發展主要是擴大地盤、擴大床位,而對衛生資源的核心要素,人才的重視度往往是不夠的。人才的發展有一個周期,醫院有時候也存在“心有余力不足”的情況,不是想要什么樣的人才立馬就能找到。只有醫療技術提高了,醫院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才能獲取較高的收益,這與DRG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