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雪

在精選層掛牌的企業當中,有多家藥械企業涵蓋醫療器械、創新藥、中成藥、獸用生物制品等多領域。圖/中新
北交所開市進入倒計時。
最近一個月,三元基因董事長程永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忙碌,他先后參加了多場有關北京證劵交易所(下稱“北交所”)的主題活動。
自2021年9月2日宣布設立北交所以來,其相關配套業務規則及制度、系統測試等工作正加速推進。11月2日晚間,北交所正式發布交易規則、會員管理規則及31件細則指引指南。
上述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將于11月15日起施行,此舉被認為證監會基本明確北交所開市時間。
究竟哪些公司能去北交所上市,在此前9月3日的例行發布會上,證監會公眾公司部主任周貴華表示,“北交所設立后,精選層掛牌公司全部轉為北交所上市公司。后續北交所上市公司由符合條件的掛牌公司產生?!?/p>
也就是說,新三板的精選層掛牌公司將全部平移至北交所。這批精選層新股成為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
然而,想嘗到北交所首發的甜頭實屬不易。原先精選層新股中簽率達3.79%,10月8日發行的那五只新股的平均中簽率不足1%。
五家中不乏藥械企業。錦好醫療是北交所設立后的第一家過會企業,中簽率0.69%。10月25日,錦好醫療在精選層正式掛牌,首日開盤漲超57%。
在精選層掛牌的藥械企業當中,還包括德源藥業、三元基因、大唐藥業、鹿得醫療、生物谷、森萱醫藥、永順生物和諾思蘭德等,涵蓋醫療器械、創新藥、中成藥、獸用生物制品等多領域。
健康圈的企業們從此便多了一處上市場所,哪些企業更有希望?
一位長期關注醫療二級市場的投資人在聽到北交所即將開市的消息時,考慮投資,但他還沒有發現特別亮眼的、符合“專精特新”的好標的。
在監管層的發言中,多次強調北交所聚焦“專精特新”,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也就是支持“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下稱“專精特新”)特征的中小企業、隱形冠軍企業上市融資。
《財經·大健康》向北交所相關人士詢問是否對某一行業有所偏好,對方回應,目前只有一個支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大框架。
據中金公司統計,從行業分布看,“專精特新”名單中上市公司分布數量最多的行業是機械有94家,48家基礎化工和35家生物醫藥,這三個行業的公司市值占所有公司的比重為60%。
北交所脫胎于新三板,六七千家中小企業在基礎層掛牌,再進一步入創新層,最后進入精選層,層層遞進,企業位于基礎層的時候,就開始對公司制度、信息披露有要求,經過大浪淘沙后的企業相對靠譜。
在上述投資人的認知中,像科創板的納微科技這樣的就屬“專精特新”。這是一家從事高性能納米微球材料研發、規模化生產、銷售及應用服務的企業,上市首日漲幅超過十倍,成為科創板開板以來的“最牛新股”。
在北交所的“保送生”中,三元基因已經獲得北京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證書。這是一家創新專利生物藥企業,主要產品是重組人基因工程α1b干擾素(商品名:運德素),是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工程一類新藥,用于治療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角膜炎等多種病毒性疾病和惡性腫瘤。
對于“專精特新”,程永慶的理解是,專業、專注和專心地在某一領域深耕多年,專業就是擁有自己的專利技術平臺,專注就是持續投資構建了相當的技術積累和硬核實力,專心就是心無旁騖地通過發明專利形成的市場壁壘,保障投資回報,實現比較高的收益。
那些依葫蘆畫瓢的“偽創新”,不在“專精特新”的家族群中。
抗癌藥PD-1就是一個典型案例。目前中國市場上八個PD-1藥物已獲批,后面排隊等待臨床和上市審批的還有幾十個,這些后來者或許連研發成本都收不回來。
“真正的新藥不是復制的新藥,是新藥的技術原始創新和市場首先創新。”程永慶對《財經·大健康》說。
程永慶認為中國有許多優秀的科學家,例如中國科學院院士邵峰,他在研究腫瘤免疫新藥時,觀察到有些細胞死亡是細胞干癟,細胞膜完整,細胞質不會泄漏,然后被巨噬細胞清除掉,叫細胞凋亡;但有些細胞死亡是細胞爆炸,細胞質溢出,引起強烈的炎癥免疫反應,叫做細胞焦亡。
于是,邵峰根據這個機制,開啟了腫瘤免疫新藥的研發,程永慶認為,這才是真正“創新”。

資料來源: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制圖:于宗文
灼識咨詢創始合伙人侯緒超認為,原先選擇去深交所、上交所的企業,應該不會轉去北交所上市,北交所對于企業規模、盈利、市值等的要求低于主板、創業板和科創板,“北交所還是定位服務于中小企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此次精選層企業平移至北交所,根據北交所規則,非新三板掛牌企業尚不可直接在北交所上市。在侯緒超看來,新三板因為門檻低,企業眾多,經過創新層、精選層篩過一輪,確有一些還不錯的企業。
以前新三板的投資門檻比較高,流動性不夠的問題一直被人詬病,而這次北交所的成立把個人投資門檻從100萬元降到50萬元,將帶來更多的投資者,解決新三板中較為優秀企業的融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