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信息網絡時代,新媒體依托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等信息傳播技術延伸了人類的生存實踐與意義空間,在重構網絡社會結構的同時,也更新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理念。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把握時代主旋律并加強思想引領,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信息化網絡的智慧連結,有利于廣泛凝聚社會共識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進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關鍵詞:新時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學習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鑄魂育人為核心的教育思想正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全過程。以人為教育對象而開展的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必須基于思想道德價值客觀規律,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構建中國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下中國教育發展的新藍圖。如何將互聯網絡狀態下體現的科學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人文精神相結合,如何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融合革新,如何發揮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傳播和交流的重要平臺載體作用,是建設完善的教育體系,推進國家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強國的開局起步。
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順應新時代移動互聯發展,不同于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單項主導”方式,以“個人獨創、全民共創、互動交流”為主要特性的新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被激活。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獨特的互動參與性、主體差異性和時代差異性等特點的同時,也伴隨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守正不足、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引領不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難以評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治理功能弱等問題。例如:新網絡媒介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缺乏有效思辨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難以得到科學的評價、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未適應社會治理模式面臨的新要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過程中缺乏合理監控等。
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路徑
3.1堅持內容為本、開發新媒體教育載體
3.1.1開拓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平臺。促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就是要借助互聯網絡力量來積極開拓新媒體平臺,探尋教育發展新陣地。具體來說,以“學習強國”、“智慧團建”、“網上共青團”、“雨課堂”、超星、爾雅課堂等為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積極開發和發揮這一系列新媒體平臺的積極作用,開發建設紅色網站專欄,加大對于手機、數字電視等終端的運用,著力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到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構建出一種新型的、智慧的教育模式。
3.1.2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形象質量。堅持以內容為本,促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生動形象化(見下表),并將有實質內涵的思想政治內容與網絡傳播這一新途徑緊密結合。樹立正確的“主旋律”價值觀,并積極向語言文化的豐富多元性和生動有趣性靠攏,高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旗幟,弘揚中國精神、增強精神力量,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之中,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的溫度和銳度。
3.2傳遞正能量、堅持價值引領
3.2.1積極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意識形態主流作用,并積極樹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的正確價值觀。積極引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要求教育主體積極引導受教育對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主動參與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中來。以社會熱點事件為突破點,正面認知社會輿情輿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尤其重視正確引導和培養受教育對象關注時政熱點節目,形成看待網絡社會熱點事件的價值觀,堅持對網絡所攜帶信息的正確價值導向,并用正確的輿論導向端正受教育者對于社會的正面認知。
以下表為例,利用卡方檢驗(交叉分析)研究最常瀏覽的網站類型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最佳投放平臺的相關性。總結可知,盡管生活娛樂類在最常瀏覽訪問網站中占比大,但通過時政熱點節目平臺來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投放是最佳選擇,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3.3教育內外化、提高教育成效
3.3.1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場所作用,要主動利用校園專用網絡軟硬件設施,側重利用圖書館、文化室等有形的“硬”資源結合文化精神、政策等“軟”資源,主導著人系統全面的身心發展。同時,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活力。此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實思想政治教育結果的外化成效。
3.4 保護網絡安全、綜合防控治理
3.4.1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要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加強法律宣傳,提高人民群眾對于網絡安全的防范意識。網絡發展在給社會帶來效率和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如何規范的問題。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要不斷提高自我學習、自我反思的能力,增強對網絡安全的總體認知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綜合運用能力,努力建設一支“知網懂網”的復合型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另一方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要注重優化基礎軟硬件設施的資源配置,完善以多學科合作為特色的綜合人才培養機制,引導受教育對象主動接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3.4.2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要健全網絡運營制度規范,營造網絡安全氛圍,并更新社會治理模式。基于國內視角,當今國內社會轉型期的矛盾復雜,以網絡載體來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必須得到國家層面強有力的監督管控。國家要完善以研制網絡安全技術為主的法律體系,創新網絡安全體制機制,切斷“有毒”網絡信息傳播的源頭,為實現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保駕護航。此外,政府層面也要積極配合出臺一系列維護網絡安全的政策法規,成立專業的網絡科技職能部門并改革網絡宣傳管理機構。完善移動互聯網下社會治理的新模式,形成從單項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管理轉向線上線下結合、從單向的政府管理轉向社會協同發展。綜上所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迫切要求健全的網絡信息監管機制和完善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網絡化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1]Todd C. Ream. Higher Education in America by Derek Bok, and: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1945–1970: A Personal Report by Nathan M. Pusey (review). 2015, 38(3):463-467.
[2]朱誠蕾,駱郁廷.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魅力的生成[J].思想教育研究,2020(09):31-36.
[3]宋靜,魏蔚,胡春平.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0):80-82.
[4]彭拴蓮,郭彥杰.從輿情導向看網絡思政的社會穩定功能[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0(10):45-47.
作者簡介
袁路珈(1999——)女,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市,學歷:研究生,單位:長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作者簡介
袁路珈(1999—),女,湖北恩施,長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