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丙芳
摘要:從能力發展角度來看,閱讀是強化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從自我提升的內在要求來看,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對于小學生而言,只有不斷拓展閱讀空間和范圍,才能積累豐富的聽、說、讀、寫知識,從而為滿足自身的學習與發展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礎。鑒于此,作為語文教育的引導者,語文教師必須要加強對閱讀教學的重視,切實掌握拓展閱讀與知識積累的內在聯系,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爭取在豐富閱讀內容和形式的同時,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從而將閱讀教學的有效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拓展;積累
引言: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知識積累主要是靠閱讀來實現的,通過閱讀,學生不僅能夠獲得豐富的語言知識、閱讀知識和寫作知識,而且還能深化對世界的認識,這對強化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和改造生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語文課內閱讀的內容和形式畢竟有限,很難滿足學生知識積累的實際需要,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必須要有意識地對閱讀內容和形式進行拓展,爭取在滿足學生知識積累需要的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閱讀的正確意識。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拓展與積累呢?這是本文重點研究的內容。
1.小學語文閱讀拓展與積累的重要意義
首先,從學生能力培養的角度來說,加強小學語文閱讀的拓展延伸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語文素養。一方面,拓展閱讀內容能夠對課內閱讀內容的趣味性進行彌補,促使學生能夠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自主性發展。另一方面,拓展閱讀能夠對課內閱讀的核心素養價值進行增強,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并從多個角度獲得深刻的認知,從而為強化學生的語文素養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其次,從學生自我提升的內在需求來看,小學語文閱讀的知識積累能夠將學生巨大的內在潛能激發出來,促使學生能夠利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強化學生社會適應性的同時,也提高了閱讀教學的實效性,這對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目標是十分重要的。[1]由此可見,小學語文閱讀拓展與積累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廣大教師只有準確把握拓展閱讀與知識積累的密切聯系,才能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教學指導,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小學語文閱讀拓展與積累的實踐策略
2.1圍繞口語表達要求進行拓展,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匯
語言知識是強化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前提基礎,學生只有掌握豐富的漢語詞匯量,熟悉漢語的表達技巧,才能更好地實現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從而落實有效性教學的基本要求。鑒于此,廣大教師必須要圍繞口語表達要求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促使他們能夠在更多的閱讀內容當中積累語言知識,從而滿足口語表達的實際需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除了要督促學生牢記課本中的生字、詞語、短句等,使其能夠準確認識生字詞、正確理解字詞意思并且能夠靈活運用這些字詞以外,還應圍繞所學內容進行拓展閱讀,促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多類似的表達方法,同時也能對生字、生詞的不同用法進行了解,從而促進學生語言建構能力的顯著提升。[2]例如,在教學《小英雄雨來》時,教師可以針對文章中優秀的語言表達方法進行重點講解,比如“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著,還鄉河靜靜的,河水打著漩渦嘩嘩地向下流去,蟲子在草窩里叫著。不知誰說:‘也許鬼子把雨來扔在河里,沖走了’!”等等,以此幫助學生掌握事物的描寫方法和表達手法,從而強化學生的表達能力。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針對小雨來的個人事跡進行拓展延伸,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表達方法,并深刻體會到雨來的愛國情懷,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認識。
2.2圍繞閱讀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知識
學生只有多讀書才能實現閱讀積累,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應該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朗讀課文,學生在熟讀課文后,不僅會更深層地理解文章意思,加深對文章的印象,而且還能夠積累豐富的閱讀知識。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得多了,自然就會了解的多,多讀書對于強化學生的認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教學《夜鶯的歌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朗誦比賽,先給學生一段時間通讀課文,熟悉文章斷句,加深課文生字詞印象,然后讓學生依次到講臺上進行朗讀,客觀評價學生朗讀中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學生在這種競爭環境更能加深對課文的印象,也能激發其閱讀積極性。另外,學生的閱讀不能只局限于課本內,教師也要引領學生多閱讀報刊、雜志和中外名著,使其閱讀面更寬,閱讀積累更加深厚。例如,在教學《慈母情深》時,由于本篇文章選自當代作家梁曉聲《母親》這本小說,在學習完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去圖書館借閱或到書店購買《母親》這本書進行課后閱讀,并寫出讀后感。這樣一來,學生不但能夠對《慈母情深》這篇課文具有深層次的理解,而且還能積累更多關于情親之愛的知識,這對強化學生的感恩意識是極為有利的。
2.3圍繞寫作訓練主題進行拓展,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素材
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積累的最終目的是能夠靈活運用所積累的知識。為了加深學生的閱讀積累,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給學生運用所積累知識的機會,讓學生盡量多地進行變換句型、寫相似句子等練習,并通過寫作的形式體現出來,從而完成知識的內化。[3]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圍繞寫作訓練主題進行閱讀拓展,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素材,促使學生能夠創作出高質量的作文,從而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例如,在教學完《只有一個地球》一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中對地球的介紹,寫一篇作文,說出對地球的認識和自己的想法,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努力回想課文中對地球的介紹,總結地球的特征和形態,思考我們應該為地球做些什么。此外,為了豐富學生的表達內容,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要,語文教師需要圍繞寫作主題對閱讀內容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搜集與地球有關的閱讀素材,并從不同角度闡述自己對地球的認識,從而落實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的基本要求。只有突破課內閱讀的內容限制,才能發散學生的創造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
3.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閱讀在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占有絕對重要的地位,要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廣大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加強閱讀積累,以便獲得多樣性的知識內容。而閱讀積累的實施過程不能僅靠課內閱讀來完成,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必須要做好拓展閱讀的指導工作,圍繞語文教學的實際要求進行針對性拓展,爭取在豐富閱讀內容和形式的同時,也能促進知識積累的多元化發展,從而切實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張美玲.淺談小學語文閱讀的拓展與積累[J].赤子,2019,4(12):218-219.
[2]楊聰麗.芻議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拓展和積累[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6(06):49.
[3]李娜.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拓展與積累[J].中國校外教育,2018,9(0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