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摘要:本文主要從“符合學生實際、貼近社會現實,指向教學目標、突出核心素養,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體現知識的綜合性和復雜性”四方面入手,思考議題式教學中議題選擇的標準。
關鍵詞:議題式教學;議題;選擇
議題式教學是此次課標修訂的突破口之一,而在課標中關于議題設計也指出“議題,既包含學科課程的具體內容,又展示價值判斷的基本觀點;既具有開放性、引領性,又體現教學重點、針對學習難點。”由此可見,議題式教學不僅需要教師帶領學生“議”,更需要“議”的有高度、寬度和深度。
一、符合學生實際、貼近社會現實
為了讓學生感興趣,讓議題“議”起來,議題的選擇必須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尋找議題,或是將學生生活中的元素融入議題,可以拉近學生生活與教材內容的聯系,感受到教材內容的生活化,進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學生在自己熟悉和了解的議題情境之中會更有話可說、有觀點可議,進而調動學生參與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育學生的主體地位。
同樣,高中思政政治課程是一門時政性非常強的科目,從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現實、社會熱點中選擇議題,是將時政資源融入高中思政課的重要方式。高中學生長期處于緊張、繁重的學習壓力之中,他們沒有很多機會了解時政熱點和國家大事,因此時政熱點對高中生產生了較強的吸引力,教師如果能夠在選擇議題的時候注意到這點,巧妙地將時政資源引入議題,讓學生們在對時政熱點的討論中建構知識,會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切實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
例如在設計《堅持黨的領導》這一框題時,我們將2020年全球爆發的新冠疫情時政引入教學之中,通過運用中國共產黨在抗擊疫情中發揮的領導作用的相關材料和視頻,引導學生在分析案例和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理解我們黨的領導方式的內涵、地位。同時為了更好的讓學生體會我們黨的領導方式,我們創造性的將2002年非典疫情案例引入教學,將2002年和2020年發生的兩次疫情同時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在兩次疫情我們黨的領導方式的理解中,建構《堅持黨的領導》相關知識。特別是在2002和2020這八年中我們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巨變中,讓學生理解,這八年來,我們黨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
如今的高中生大都是零零后,對于非典疫情并沒有太多的了解,因此為了更直觀的讓學生認識和了解發生在2002年的非典疫情,我們采用了播放視頻的形式進行介紹,不僅調動了學習興趣,還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中來。而對于2020年全球發生的新冠疫情,學生們都親身經歷并能切實感受得到我們黨在其中發揮的領導作用。因此,在學生們對這一案例已經有一定的基礎的條件下,我們選取文字材料的形式,閱讀材料進行分析,進而與教材內容進行聯系。
因此,為了學生們更有興趣和學習動力,讓議題“議”得更有深度和寬度,在選擇議題時聯系時政熱點、貼近學生實際成為好的議題的標準之一。
二、指向教學目標、突出核心素養
泰勒在《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中指出:“教育計劃的方方面面都是實現基本教育目標的手段。”議題式教學作為教學方法的一種,具有其他教學方法的一般共性,承擔著落實教學目標的任務。而在新課改、新教材、新課標的“三新”背景下,議題式教學成為落實核心素養的重要抓手,這也是議題式教學法的個性所在。
選擇教學方法的前提是確定教學目標。“堅持黨的領導”一框題選自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與法治》的內容,通過分析新課程標準和進行深入前端分析,我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理解黨的三種領導方式的含義、要求,在區分黨的領導方式的基礎上增強對黨的領導的認同和擁護,堅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這一認識。
2、了解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要求,通過開展辨析,認識到黨是領導一切的,但不是包辦一切,培養辯證思維能力與科學精神。
3、理解新時代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意義,增強對“中國辦好事情,關鍵在黨”的認同,自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增強政治認同。
由終點目標可以看出,本框題更強調學生對黨的領導的政治認同。因此通過學習黨的領導的含義、要求和意義,在情境體驗和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學生形成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認同感。因此這也應該是議題的選擇應該著重考慮和突出之處,也是衡量議題的標準之一。
針對目標一:理解黨的三種領導方式的含義、要求,在區分黨的領導方式的基礎上增強對黨的領導的認同和擁護,堅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這一認識,結合本部分教學內容,設計分議題一“從‘非典’到‘新冠’,體會黨的領導方式”;
針對目標二:了解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要求,認識到黨是領導一切的,但不是包辦一切,培養辯證思維能力與科學精神,并結合本部分教學內容,設計分議題二“不忘‘非典’,不懼‘新冠’——明確新時代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新要求”,結合相關案例活動讓學生明確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具體要求,深入理解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意義;
針對目標三:理解新時代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意義,增強對‘中國辦好事情,關鍵在黨’的認同,自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增強政治認同,設計分議題三“從‘非典’到‘新冠’——從17年祖國變化理解新時代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意義”,讓學生從非典和新冠時期一些具體實踐的對比中體會這17年中祖國的偉大變化,進一步體會新時代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意義。
通過聚焦以上議題,搭建關鍵問題的支架,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在真實、開放的議題中圍繞情境產生思維的碰撞,通過了解黨在疫情中領導作用,加深對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理解,自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提升政治認同核心素養。
三、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新課標指出開展活動的議題應該“既具有開放性、引領性,又體現教學重點、針對學習難點。”因此,為了更好的落實課標精神、樹立課標地位,議題的選擇應該對教學重難點進行恰當處理。
通過前端分析和深度的分析課標,我們確定出了《堅持黨的領導》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意義”,教學的難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方式的區別”。因此,議題應重點圍繞這兩部分進行設計,借助議題來突破難點:引導學生區分中國共產黨發領導方式,突出重點:深入理解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重大意義。第一,針對教學難點的議題應能讓學生真正深入理解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的含義,歸納總結出黨的三種領導方式各自的特點,對比找出其中的不同之處,對黨的領導方式的進行正確區分,從而實現對本節課教學難點的突破;第二,針對教學重點的議題設計應能讓學生“體會”黨的全面領導在新時代的重大意義,讓學生們在具體的事例中加深對黨對我國全面領導的認同。第三,關于教學內容“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具體要求”的議題設計應能讓學生從宏觀視角對黨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各個領域和對黨和國家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的領導加以理解。同時引導學生將對新時代黨的全面領導的要求“運用”到個人實踐中,將理論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促使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真正落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