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曼 鄧小娟 張斯姣 姚行正 劉志遠 張雅倩
摘要: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8.70%。與此同時,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尚未完善,養老資源匱乏,不足以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互聯網+”背景下的城市社區智慧互助養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養老服務問題。但該模式處于初步試驗階段,本身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本文以長沙市C社區為例,以互聯網+背景下城市社區智慧互助養老實踐困境為出發點,探究其解決對策,希望能夠對我國養老問題的解決有所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城市社區;智慧互助養老;
目前,人口老齡化是現代國家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由于各種內外在因素的影響,導致人口結構失衡,人口比例失調。當今社會競爭壓力大,導致養老也成為了眾多群體的一大難題。然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進步,帶給養老服務新的發展方向,養老可以借助大數據、線上平臺等新技術,規范其服務水平,有效地緩解養老市場供需不匹配問題[1]。如果將更多互聯網技術運用到城市社區智慧互助養老模式當中,將會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養老所面臨的問題。
一、長沙市C社區“互聯網+”社區智慧互助養老現狀分析(現狀分析太少,圖表太少,應該是對長沙市c社區的調查,分析要羅列成點)
本文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長沙市C社區“互聯網+”社區智慧互助養老現狀進行統計與分析。共計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均順利回收,回收問卷后進行問卷有效性的分析,并剔除無效問卷,保留有效問卷,最終得到有效調查問卷180份。統計分析老年人的各項基本資料,其中男性老年人為100人,女性老年人為80人,年齡分布在60歲到80歲之間,具體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此外,本項調查研究還涉及到調查者的學歷水平、身體健康狀況、對互聯網的了解程度以及上網的頻率等等。在學歷水平方面,大多數老年人是初高中教育水平,總計142人,占據總調研人數的78.89%,其次為大學教育水平,總計22人,占據總調研人數的12.22%,最后為研究生及以上教育水平、小學教育水平,分別為10人、6人,占據總調研人數的5.56%、3.33%。具體情況如圖1所示。
身體健康情況方面,基本上所有老年人都會有一些慢性疾病,但是不影響自身的正常生活,總計170人,占據總調研人數的94.44%,剩余老人只具備生活部分自理能力,占總選取患者的5.56%。
對互聯網的了解程度方面,部分老年人無法跟上高速發展的互聯網的步伐,對互聯網的認知存在不足,在上網頻率方面,多數老年人都可以使用智能手機進行上網學習與娛樂,總計174人,占據總調研人數的96.67%,詳情如圖2所示。
二、目前“互聯網+”城市社區智慧互助養老實踐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專業化的養老工作人員
專業人才是落實互聯網+背景下城市社區智慧互助養老模式的關鍵,但目前長沙市C社區從事養老服務的管理人才和服務人才不僅在數量方面匱乏,而且在專業素養方面能力低下。可能是由于城市社區的養老服務人員社會地位不高,工資待遇水平低,工作內容繁重,導致社區養老服務工作人員流動率較大,無法留住優秀的人才,使得沒有固定的人員去負責該項工作任務[2]。并且,養老服務是一項綜合性的服務工作,當前的社區工作人員缺乏一些的專業知識素養,對養老服務知識了解不夠以及數據處理能力不強,極大地降低了城市社區智慧互助養老的效率,無法滿足老年群體正常的需求。大多數社區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度較高,不僅包括城市社區養老技能人才,也包括養老平臺的開發與運營人才。一般的社區工作人員對計算機等技術不熟悉,無法快速適應信息化的養老平臺,無法及時處理養老平臺所出現的問題,這將造成養老服務的質量低下,與傳統養老模式無差距,根本體現不出智慧化的特征。
2.缺乏多樣化的服務主體,社會力量參與度不高
“互聯網+”城市社區智慧互助養老是一項社會公共服務,不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其他社會力量的參與,共同為城市社區的老年群體提供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提升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與生活水平。然而,現在長沙市C社區養老服務主體單一,僅僅依靠社區的力量為老年群體提供養老服務,沒有建立起完整的老年人養老服務社會支持體系。在這種情況下,養老服務質量不高,效率低下,無法滿足老年群體的養老需求,極大地制約了智慧互助養老模式的建設與發展。由于缺乏足夠的優惠政策,很多社會團體以及組織還沒有加入城市社區的智慧化養老模式當中,同時,這種智慧化社區養老模式配套的體制機制不夠完善,使得社會團體以及組織參與該模式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
3.宣傳不到位,老年群體自身參與度不高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長沙市C社區老年群體對社區智慧化互助養老模式認識不足,參與熱情不是很高。目前,長沙市C社區所開展的智慧化互助養老模式不夠完善,所開展的具體項目少,無法滿足老年群體的實際需求與多樣化需求。并且,由于社區缺乏足夠的資金去建設智慧化的社區互助養老模式,對老年群體提供的產品服務數量少,缺乏智慧化的基礎設施,很難為老年群體提供高水平和高質量的養老服務。更重要的是,由于本城市對智慧化社區互助養老模式的宣傳力度不夠,很多老年人根本不了解智慧化的含義,不知道智慧互助養老模式的具體內容,因此參與熱情低下,這不僅造成了現有養老服務資源的浪費,也極大地阻礙了互聯網+背景下城市社區智慧互助養老模式的發展。
三、“互聯網+”城市社區智慧互助養老實踐問題的解決對策
1、加大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完善人才體系
城市社區智慧互助養老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社會管理和服務工作,對社區智慧化互助養老的管理者以及工作人員都有較高的工作素質和專業知識能力的要求[3]。因此,長沙市C社區必須培養和建立起一支專業化水平較高的養老服務從業者隊伍,確保社區養老工作人員的職業化與專業化。政府可以積極鼓勵高等院校開展智慧化養老專業,以定向培養等方式為長沙市各社區提供專業的人員,緩解目前城市對養老專業人才缺乏的緊急狀況,更好地促進城市智慧養老互助模式的發展。同時,政府也可以加大對現有養老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不斷完善現有人員的能力與水平,爭取在原有基礎上促進人才隊伍的養成,進而促進養老服務水平的提升,滿足老年群體養老服務的多樣化需求。
2、進一步拓展社會力量參與城市社區智慧化互助養老
城市社區智慧互助養老模式的構建不僅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更多社會力量的參與。社會力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政府與社區的經濟壓力,社會團體以及組織的參與,將大大提高城市社區智慧互助養老模式構建的速度。社會團體以及組織可以投入更多的資金來建設基礎設施,為社區提供更多的優質養老資源,補充現有養老模式的空缺。除此以外,政府可以為企業提供優惠政策,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加大在養老設施方面的研發投入,創造出更優質的養老服務產品,為城市社區提供更好的養老服務,促進城市社區智慧互助養老模式的完善與發展。
3、加大城市社區智慧化互助養老服務宣傳
城市社區應該與政府聯合起來,共同宣傳社區智慧化互助養老模式,增加老年群體對互聯網+背景下城市社區智慧互助養老模式的理解,提高老年群體對智慧化養老的認知,培養老年群體的智慧化養老觀念,增強對社區智慧互助養老的認同感與信任感,吸引更多的老年群體參與進來,共同促進城市社區智慧互助養老模式的發展。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口老齡化趨勢必將日益嚴重,必須加強互聯網+技術在養老服務方面的應用,緩解養老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增強城市社區開展智慧互助養老模式的能力,共同保障老年群體的養老需求。
參考文獻:
[1]屈貞.智慧養老:機遇、挑戰與對策[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6,(3):108-112.
[2]張守營.智能養老成趨勢,制度、標準缺失待破題[N].中國經濟導報,2015-11-28.
[3]隋國輝.養老服務產業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基于老齡產業需求和個人價值實現的研究[J],老齡科學研究,2015(12):11-20.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馬一曼,天津人,邵陽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學生;
第二作者:鄧小娟 湖南邵陽人,邵陽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指導老師;
第三作者, 張斯姣,湖南湘西人,邵陽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學生;
第四作者,姚行正,山東曲阜人,邵陽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學生;
第五作者,劉志遠,湖南邵東人,邵陽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學生;
第六作者:張雅倩,湖南湘西人,邵陽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學生。
本文系2020年湖南省科技創新人才計劃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項目《邵陽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培養孵化基地》(2020RC1011)培養對象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