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金燕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發展,在幼兒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幼師借助民間的鄉土資源對幼兒展開培養,使幼兒得到了健康穩定的發展,這樣才能把幼兒培養為健康完善的學生。因此,民間鄉土資源具有重要的價值,也在幼兒發展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關鍵詞:民間鄉土;幼兒發展;作用
引言
在幼兒園的學習過程中,很多幼師受到傳統教學的束縛,所以沒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阻礙了幼兒的身心發展。因此,幼師要滲透民間的鄉土資源,才能實現幼兒的培養目標。本文芻議民間鄉土資源對幼兒發展的重要作用展開分析,希望可以給廣大學者些許建議。
一、民間鄉土在幼兒發展中的現狀分析
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了自然主義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回歸自然”以幼兒為本,把權利還給幼兒,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他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回歸自然、順從天性。他主張給孩子以自由,尊重兒童的個性,主張培養自然人,倡導兒童親身體驗,反對壓制兒童個性的灌輸式教育,這就要求教師在學前教育活動中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大部分幼師一直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所以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對幼兒展開教學,這樣使幼兒沒有得到綜合發展。首先,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民間鄉土還沒有更好地滲透到幼兒的學習中,所以幼師也沒有認識到民間鄉土的重要價值。其次,幼兒園缺乏完整的教學器材,所以不能順利開展民間鄉土,也沒有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城鎮幼兒園與鄉村幼兒園的環境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在鄉村開展幼兒園,就可以充分利用民間鄉土資源來進行教育,這樣可以將課堂教學與民間鄉土相結合,發揮兩者的作用,根據當前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來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這樣可以保證幼兒的個性化發展。民間鄉土資源主要是在鄉村幼兒園將本地的資源進行整合,讓教學資源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從而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幼兒得到發展。
二、鄉土資源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有一位十分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他認為,大自然是活教材。所以他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通過大自然,讓幼兒去發現、去探索知識。鄉村幼兒園,也有很多優勢,它可以徹底解放幼兒的天性,不讓幼兒的身心受到限制,充滿了大自然的氣息,能夠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身為一名幼師,就要徹底地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要將更多創新性的教學方法融入到幼兒的教育中,讓幼兒在鄉村中也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此外,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去對待每一位幼兒,要發揮幼兒的潛能,讓幼兒釋放自己的天性,利用鄉土資源來挖掘學生的潛能,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例如,在利用民間鄉土資源展開教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戶外活動的機會,組織班級中的小朋友進行戶外鍛煉,來提升幼兒的身體素質,還能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讓幼兒從被動到主動,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撿樹葉讓幼兒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幼兒的衛生意識,這樣幼兒在以后遇到這樣的問題時也能夠及時養成好習慣,也具有參與的意識。所以,幼師利用民間藝術來豐富幼兒的學習和生活,這樣既能充分發揮鄉土資源的作用,還能夠促進幼兒的發展。
三、民間鄉土資源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開展
在幼兒園教學中,民間鄉土資源具有重要的價值,幼師要樹立終身的學習理念,要為幼兒樹立學習的榜樣,不斷的創新和完善幼兒教學策略。例如,教師在學習《蠶的生長》時,就可以根據組織班級中的小朋友去觀看蠶的生長環境,還可以引導幼兒進行養蠶,讓幼兒親身參與到養蠶的全部過程,還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幼師在開展教學活動《趕集》時,可以借助鄉土資源,讓幼兒去趕集,這樣可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兒也可以深深感受到趕集的真實感受,讓幼兒親自去參與實踐,這樣幼兒才能有真情實感。幼師還要讓幼兒積極了解一些傳統的節日。例如,在學習《新年好》這一節內容時,幼師可以讓幼兒進行回憶,以前過春節的時候,都做了哪些事情呢?這時課堂中就開始活躍起來,很多小朋友開始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幼兒發揮自己的天性,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有利于幼兒的成長。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設新年的教學情境,讓幼兒感受過春節的樂趣,將知識和實踐相結合,能夠加深幼兒對新年的認識和理解,還可以和幼兒進行包餃子的活動,讓課堂變得更加有新年的氛圍感,幼兒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很多知識。鄉村幼兒園具有獨特的風格和特色,教師要借助鄉村的植物增加幼兒對植物的認識,組織全班小朋友去周圍的菜園去認識植物、去見證植物的生長過程,這樣幼兒就可以通過書本上的知識去進行實踐,加深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幼師要定期為幼兒展開實踐活動,要讓幼兒走進大自然,讓幼兒能夠感受到大自然所帶來的魅力和獨特之處,這樣幼兒的心情也會非常好,在大自然中獲取知識往往比課堂上學習知識更加有效。
四、家長在鄉村資源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在鄉村幼兒園的教學階段,大部分家長也開始重視幼兒的學習,所以有很多家長以幼兒為中心,希望幼兒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很多家長都沒有更新教育的觀念,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忽視了幼兒的成長,沒有充分的鼓勵幼兒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所以家長要站在幼兒的角度出發,要為幼兒提供更好的生活教育和學校教育。所以作為一名幼師,要鼓勵家長引導幼兒善于觀察和挖掘身邊的教育資源,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教師可指導家長經常帶孩子深入到大自然中,教會孩子觀察事物的能力,或通過幼兒園組織孩子進行秋游、春游等戶外活動,讓幼兒了解大自然和走進大自然,并吸收大自然新鮮的空氣,師幼共同體驗大自然的魅力。另外教師可以帶孩子摘蘋果、掃樹葉、撿垃圾等,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勞動成果、感受收獲的喜悅;也可讓家長帶孩子去實踐鍛煉勞動,感受農民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教育幼兒要珍惜勞動成果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家長本身成為幼兒教育資源的一部分,這樣既培養了孩子進行戶外活動的興趣,而且豐富了游戲活動教學的題材。教師要有計劃地組織家長參與幼兒的戶外游戲活動,與家長進行互動交流。利用家長可以做一些手工制作,比如到了夏天可以用麥稈來做麥稈畫等手工藝,培養幼兒手工操作能力。還有些家長是農民,可以多了解自然界的一些知識,講給小朋友聽。這樣家長的教育觀跟著教師的教育觀念進行了轉變,使家園共育更加和諧、融洽。
此外,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和陶行知的大教育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幼兒園的課程應該圍繞我們的生活展開,我們在設計幼兒園的課程方案時應嘗試把范圍更多地向大自然、社會延伸,這樣才能符合陶行知的實踐教學法,即“教學做合一”。在教學方式上主張以“做”為中心,把教與學統一起來,強調兒童是學習的主體,應關注兒童的興趣需要和主體感受,改變傳統教學重教不重學,重知不重行的狀況,這樣幼兒才能全面發展。
結語
在幼兒游戲教學活動中,鄉村幼兒園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挖掘特有的資源,以“一切為了孩子”為教學活動理念,為孩子創造豐富的游戲教學活動,充分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進而使幼兒學會獨立的生活能力、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
參考文獻:
[1]范元濤.鄉土資源在幼兒情感教育中的運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06):204-209.
[2]張愛玲.如何培養幼兒積極向上的情感[J].赤子(上中旬),2014(15):101.
[3]吳建月.創設幼兒創造性游戲,開發幼兒智力[J].運動,2014(21):118-119.
課題:《親親自然—有效推進鄉村幼兒園園本課程的研究》課題編號:XC20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