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于環境與社會有機水污染的研究現狀,闡述了我國飲用水源地的有機污染,分析了有機污染對人民生命健康的危害,由此做出了對今后飲用水源地的污染控制和相關防治措施。
關鍵詞:有機物污染;水處理:探討
一、水體有機物污染的現狀
有機污染對于目前我國的水環境來說是一個非常嚴峻以及需要切實解決的問題,其性質以及對環境的污染程度是隨著工農業技術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到現在,約有2000萬種相關的化學物質被人類合成出來,出產和被廣泛投入使用的大概有70000至80000種,大約有37000種在我國的進出口名單中。類似化學品對敦促技術改進、大大的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跟著化學產業的發展,被人類發現以及合成的有機化學物質類別及數目日趨增長。在18世紀80年代的時候人類知道的有機物大概有12000種,到19世紀初增加到150000種,30年后達到400000種,到19世紀80年代劇增到5000000種,到目前人類已知的有機化學物種類為7000000種強,并且其增長的速率非常驚人,大概以每年數以千計的速度快速增長。全球有2.5億噸的合成有機化學物質。這些有機物以各種各樣的途徑和方式進入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對我們的環境產生了不容小覷的影響,現已在環境被發現的就達到10000多種[1]。
大量的有機合成物質對微生物來講降解是非常困難的,容易在自然環境中大量富集。即使部分污染物也只在某些地區對環境造成污染,但最終這些有害物質還是會對人的身體,甚至于對整個地球的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危害。
二、當前針對的控制有機污染需要的措施及評價
1、有機廢水的處理技術
對很多工廠產生的有機廢水其處理起來是相當復雜的,由于其含有有機物的量比較大,難以簡單的進行處理。目前在使用的技術是物理,生物和化學合成及其加工技術。
1.1生物處理技術
在污水處理技術中,生物處理技術是一項應用很長的技術,也是極其重要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過微生物的作用(只要是新陳代謝),將有機污水中的污染物溶解以及將膠體狀態的物質轉化為無害的物質,最后使有機污水得到凈化處理的方法。主要處理技術有:活性污泥、生物膜、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氧化塘、厭氧消化等[1]。但是此類技術還不成熟,效果欠佳,還有待改進。
1.2物理化學處理技術
在工業廢水的深度處理方面,物化技術還是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方式。目前在國際國內被廣泛運用的物化技術主要有氣提、吹脫、吸附、混凝沉淀、萃取、絮凝、超濾、電滲析和離子交換等等。對有毒有機物的理化處理方法主要有吸附法、絮凝法和沉淀法,但是最常用的就屬吸附法。吸附法使用的原材料—活性炭具有比度面積大、空隙結構較發達,因而具有優良的吸附功能,所以對溶解性有機污染物質的處理效果相當顯著。
1.3化學處理技術
化學處理技術是根據化學反應原理對有機污水中的污染物質進行分離,這個過程也可改變其性質、毒性低。主要技術有:氧化、還原、中和、絮凝、分解以及化學沉淀等等。
對于難以降解的有害廢水采用此法居多,也最有效,此方法能夠改變有機化合物的結構,使色度、BOD和TOC降低,其中研發較成熟被廣泛應用的是液氯消毒法、次氯酸鈉消毒法、臭氧消毒法和二氧化氯消毒法[3]。此幾種方法現已被廣泛應用。
2、有機物污染評價
水體中的有機物復雜多樣,測定其成分就有一定難度。要想準確且全面地了解,我們通常用水中有機物在一定條件下所消耗的氧來間接表示水體中有機物的含量,進而生化需氧量就是測定它的一項重要指標。而化學需氧量作為判斷的指標,它可以由有機污染的氧化反映,不能反映多環芳烴,PCB污染、二惡英等污染狀況。測定廢水的化學需氧量,由于所使用氧化劑的種類和濃度,反應溶液的酸度,反應溫度和反應時間,催化劑等的不同都得到了不同的結果。因此,化學需氧量只有一個條件指數,測定時必須嚴格按照實驗的操作規程來操作。溶解氧顧名思義就是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氧,處理過程中,廢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較低時,差異較大,則水體污染較為嚴重,使水體嚴重富營養化,耗氧性物質增多,直接導致溶解氧含量變低,最終造成大量魚類及水生生物的窒息死亡,所以溶解氧也是水質評判的其中一個重要指標。其次,水中氨氮含量較高時,也會直接導致大量魚類死亡。氨氮主要來源于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機物的經微生物分解之后的產物,以及各種工業廢水、農田排水產生的各種氨類物質。因此測定水中氨氮有助于了解水體污染狀況和它的“自凈”狀況。因為在一定的條件下,只有部分有機物在水中被氧化,而不是理論上說的氧的總需求,在這里不是反映的是有機物的總含量。因此,用高錳酸鉀指數作為水質指標更合理、客觀和實用。因此,常用的有機污染物和無機污染減排的綜合指數,在地表水的指數是經常使用的。
三、對于治理有機污染這一方面的建議
1、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發展清潔生產
逐步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鏈,把一些污染重、產能小、工藝復雜的中小企業實施規范化集中整治,如若不到位必須嚴格關閉。消除了這些污染隱患,就是從源頭上減少污染排放,甚至逐力于開展零污染排放。為了更好的效率,可以實現合理的排污企業應給予政策,資金和技術支持,并積極推進清潔生產技術,從基本污染預防和控制。
2、嚴格執行控制污染物排放和排放許可證制度
加強對污水排放口的監督和管理,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污染排放的控制要求,對企業標準采取相應措施,監督治理和限期排放標準,無法如期達標排放,實施關閉,停止,轉向,變化。如果不符合國家標準和污水排放單位的規定,未經環保部門的排污單位,污染物排放指標沒有分配,不允許發行。
3、加強建設城市污水處理
在對工業污染源治理的基礎上,要不斷完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強管網建設體系,改善水環境,提高污水的處理效率。一方面,要督促工礦企業安裝必要的污水處理設施,并提高現有污水處理設備的運轉率,對于超標排污的企業要解決給予警告和處罰,并向全社會公布,以起到一定震懾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對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進行集中處理,達標后方可排放[4]。
4、加強非點源污染治理措施
非點源污染即面源污染,它具有隨機性、廣泛性、滯后性、模糊性、潛伏性等一系列不可定因素。城市垃圾場建設、城市垃圾污染、農業污染以及大氣污染這方方面面通過地表流動、土壤侵蝕、灌溉農田等方式進入水、土壤或大氣環境造成了明顯的面源污染。我們應該維護土壤和水的治理措施,科學施肥,節水灌溉,平衡生態環境,垃圾合理分類投放,從而達到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饒俊,張錦瑞,李玉鳳 飲用水源地水體有機物污染研究現狀2019(27,2)
【2】申森,王振強,付慧壇 水體中有機物污染的治理技術2021(14)
【3】羅潔 光催化氧化法處理有機廢水的研究2020
【4】李群,王麗偉,刁立芳,樊引琴 渭河下游有機污染物狀況及趨勢分析2019(28,12)
作者簡介:姓名:苗磊,出生年月(1992年9月),男,漢,籍貫:安徽馬鞍山市,研究方向:水質方向,所在單位:馬鞍山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