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


【摘要】目的:分析對孤獨癥兒童采取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語言訓練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孤獨癥兒童6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1例,常規治療)和觀察組(31例,重復經顱磁刺激+語言訓練)。結果:觀察組有效率、DQ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CARS、ABC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重復經顱磁刺激與語言訓練相結合可有效改善孤獨癥兒童語言障礙,減輕臨床癥狀,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重復經顱磁刺激;孤獨癥;語言訓練;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49.9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160
孤獨癥屬于一類廣泛性神經發育障礙,該病有復雜的病因,疾病伴隨終生,增加了家庭和社會的經濟壓力。現階段,對于此病的治療關注度較高,結構化教育、康復訓練等為常見的治療手段,可使患兒臨床癥狀有效減輕,但是并沒有該病根治的方法[1]。近年來,較多的報道表示,重復經顱磁刺激可有效治療語言發育遲緩。所以,本研究對該類患兒實施重復經顱磁刺激+語言訓練,效果良好,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62例孤獨癥兒童(納入時間: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對照組男16例,女15例,平均年齡(4.12±0.40)歲;觀察組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齡(4.20±0.63)歲,組間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治療。觀察組:重復經顱磁刺激+語言訓練,其中語言訓練:專人訓練,1次/d,0.5h/次,漸漸過渡至小集體課、集體課,訓練內容包括3點:(1)聽力理解能力。發出執行指令,如前進等,讓其理解簡單的語句和故事,根據指示做相應的動作,并給予其肯定和鼓勵,在其單個動作做好時可進行下一個指示,重復操作;(2)語言表達。訓練口語口型發音,并訓練短句等,如拿患兒熟悉的物品,并告訴他/她:把小勺/皮球等物品給我,讓患兒重復;(3)書寫、閱讀、朗讀短文等。在患兒可簡單訴說短句時可讓其對簡單的讀物進行書寫、閱讀、朗誦,改善其書寫以及閱讀能力[2]。其中重復經顱磁刺激:設置經顱磁刺激治療儀頻率、刺激量、序列間隔、每天脈沖分別為1.0Hz、20/序列、2s、1200,1次/d,5d/周。兩組均治療5個月。
1.3 觀察指標
(1)CARS(兒童孤獨癥評定量表),60分最高,不足30即為非孤獨癥,中度孤獨癥為30~36分;超過36分即為重度孤獨癥在;ABC(孤獨癥行為量表),5個方面評價,158分為最高,可疑孤獨癥為超過67分;對發育商(DQ)評價,可疑發育落后為低于75分。
(2)S-S語言發育遲緩,語言恢復超過階段5即為基本治愈;提高不低于2階段為顯效;提高1個階段為有效;語言功能沒改善且未提高即為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
SPSS18.0分析數據,P<0.05統計學成立。
2? 結果
2.1 DQ值、ABC評分、CARS評分
治療后,觀察組DQ值、ABC評分、CARS評分優于對照組比(P<0.05)。見表1。
2.2 語言功能恢復效果
觀察組語言功能恢復有效率87.10%高于對照組的67.74% (P<0.05)。見表2。
3? 討論
孤獨癥為先天性疾病,是因為腦部神經發育異常而使患兒出現了活動范圍小、社交障礙、重復刻板行為等癥狀。此病存在較高的發病率,同時為連年增加的趨勢。此病現階段并沒有特效的治療藥物,且預后效果不佳,社會對此普遍關注[3]。本研究結果表示,聯合治療效果確切。是因為:通過對患兒實施語言訓練可使患兒聽力、理解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并且同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治療效果更顯著。重復經顱磁刺激可使腦損傷位置組織灌注和含氧量增加,可使患兒發生興奮性動作點為而出現生理反應,利于恢復谷氨酸以及氨基丁酸水平,進而恢復大腦而使腦功能改善;同時可刺激神經連接,恢復語言行為功能[4]。
綜上所述,孤獨癥兒童采取重復經顱磁刺激+語言訓練可使患兒臨床表現明顯改善,利于恢復語言功能。
參考文獻:
[1]于成樹.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早期診斷及干預的研究進展[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1,36(03):55-57.
[2]陳麗清.綜合康復訓練對孤獨癥兒童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31):181-183.
[3]陳琳.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綜合康復訓練對孤獨癥患兒的孤獨癥行為與認知功能的影響[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21, 5(06): 122-124.
[4]劉麗,皮翔,楊賽輝.重復經顱磁刺激結合語言訓練對孤獨癥兒童語言康復的療效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29):4187-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