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洪丹
【摘要】目的:研究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以及提高滿意度中應用手術室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選46例胃腸道手術患者,觀察組實施手術室護理干預,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結果:觀察組比對照組切口感染率、甲級愈合率、丙級愈合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護理滿意度均明顯改善,P<0.05。結論: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以及提高滿意度中應用手術室護理干預的效果理想。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干預;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078
胃腸道手術患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術后容易出現傷口疼痛、體溫升高等切口感染情況,會影響患者預后以及器官功能,情況嚴重[1],可導致患者死亡,因此臨床對如何有效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進行了相應分析,同時希望可以提高患者滿意度。本組實驗選擇46例患者,探討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以及提高滿意度中應用手術室護理干預的效果。
1? 資料和方法
1.1臨床數據
于我院2020年1~12月隨機選擇46例胃腸道手術患者,知情同意入組,分組辦法是抽簽,觀察組患者23例,男女分別是13例、10例,年齡分布在25歲至77歲,均值45.5歲,對照組患者23例,男女分別是12例、11例,年齡分布在26歲至78歲,均值45.0歲。比較兩組患者基線資料,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以及病情進行嚴密監測以及記錄,溝通患者,了解患者想法,為患者提供相關護理干預。
觀察組實施手術室護理干預,在術前,應主動交流患者,清晰了解患者實際情況,為患者介紹手術流程、手術室環境,監督患者禁食,更換患者衣物,減少患者不良情緒。術中,對手術室空氣、地面進行嚴格消毒,無菌原則開展相關操作,將病灶完整切除,護理人員應有效配合臨床醫師,縮短患者手術時間。術后,消毒術區,消毒面積在切口20cm以外,積極預防感染,利用保護墊對患者胃腸道切口進行保護,將腹膜縫合,利用9%的氯化鈉以及碘伏對患者進行沖洗。
1.3效果研究[2]
護理后,切口位置沒有任何不良癥狀,判定甲級愈合,切口處有積液、血腫,理想愈合缺乏,沒有化膿,判定乙級愈合,切口處有化膿,應引流,判定丙級愈合。
利用問卷調查患者滿意度,滿分制100分。
1.4統計學計算
使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行x2檢驗、t檢驗,以計數資料(%)、計量資料(x±s)表示,檢驗標準α=0.05。
2? 結果
對比對照組,觀察組切口感染率、甲級愈合率、丙級愈合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護理滿意度均明顯改善,P<0.05;將兩組乙級愈合率進行對比分析,P>0.05。見表1、表2。
3? 討論
臨床實踐證實,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以及提高滿意度中應用手術室護理干預,可行性較高,有助于患者下降切口感染風險,將患者切口愈合速度加快,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在實際工作中,術前應對患者基本信息進行詳細核查,輔助臨床醫師將患者檢查工作完成,指導患者將術前準備工作做好[3],例如常規為患者禁食禁飲,根據患者軀體心理情況,將患者心理疏導以及安撫工作做好,將患者不良情緒減輕,根據患者理解能力以及認知能力,將患者疾病知識宣教工作做好,確保患者充足睡眠,術前為患者洗澡,注意患者皮膚清潔度。在手術過程中,做好患者術區消毒工作,消毒范圍在切口20cm以外,避免出現消毒盲區,若條件允許,利用3M皮膚保護膜對其進行有效保護,若患者開展開腹術,使用全層保護器對患者切口進行保護,預防細菌侵入,避免糞便、胃液等污染物對患者切口以及周圍組織造成影響[4],若患者實施胃腸道斷端吻合手術,預先利用碘伏消毒,在切口縫合過程中利用強吸附性敷料覆蓋切口,逐層消毒,在手術室管理過程中,徹底消毒手術室,相鄰手術間隔時間在0.5h以外,徹底消毒室內空氣以及地面,若存在特殊感染,利用含氯消毒水擦拭以及清潔手術臺、地面,必要情況下使用層流凈化。
此次實驗:觀察組切口感染率、甲級愈合率、丙級愈合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護理滿意度均明顯改善。
綜合以上,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以及提高滿意度中應用手術室護理干預,效果理想,患者切口感染率、甲級愈合率、丙級愈合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護理滿意度均明顯改善,值得臨床運用。
參考文獻:
[1]薛鵬軍, 楊葉葉, 劉雄濤,等. 探究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預防胃腸道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效果[J]. 健康之友 2020(8), 243.
[2]金青. 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臨床效果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 2020,30(22), 243,246.
[3]羅月卿. 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20, 020(010):70,73.
[4]余曉露、郭元元、倪芳梅. 淺談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的效果[J]. 人人健康, 2020, No.523(14):407-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