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雙 任淑鋒
摘要:目的:實驗將針對慢性腎病患者實施蛋白質飲食護理,進一步發揮對疾病的護理指導,穩定治療療效。方法:將本院收治確診為慢性腎病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在其中隨機抽取120例,時間范圍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以信封法分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則結合蛋白質飲食護理,對比護理成果。結果:從護理上看,觀察組患者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值低于對照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此同時,在腎功能指標的對比中,血肌酐、尿酸、血清尿素指標也以觀察組更優,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最后,在微型營養評價MNA量表中,以觀察組的得分更高。結論:采用蛋白質飲食護理策略可以更好地幫助慢性腎病患者進行疾病改善,有助于腎功能指標的優化,以及營養狀態的提升,具有可推廣價值。
關鍵詞:蛋白質飲食護理;慢性腎臟病;腎功能指標
慢性腎病的引發因素有很多,主要是慢性腎臟結構和功能障礙,且以原發性或者繼發性的腎小球腎炎,腎小管損傷等等為主。蛋白質飲食則是慢性腎病患者治療中的重要部分有助于改善腎臟功能,由此我們也加強了對蛋白質飲食護理的研究,通過科學飲食來降低腎小球內高灌注【1】。通過飲食方案來調節人體陰陽平衡,達到治療的目的。將本院收治確診為慢性腎病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在其中隨機抽取120例,診療時間范圍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以信封法分組。現對調研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收治確診為慢性腎病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在其中隨機抽取120例,診療時間范圍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以信封法分組。此外,在回顧患者基線資料中,觀察組有男性40人,女性20人。患者的年齡在36-73歲之間,平均年齡(51.7±5.8)歲,對照組中,則有男性37例,女性23例,患者的年齡在37-74歲,平均年齡(50.4±6.3)歲。在一般資料對比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實驗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如加強對患者的血壓控制和飲食糾正,并做好水電解質平衡的維持以及代謝性酸中毒的糾正。同時要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環境,在病情相對穩定的時候開展肢體鍛煉,指導患者科學用藥,關注血壓水平和用藥反應。
觀察組則結合蛋白質飲食護理,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營養狀況和體質情況,對于腎功能減退的患者可以給予優質低蛋白低磷飲食。在實施低蛋白飲食時,需要增加碳水化合物。保障生理代謝所需要的熱量,同時還要控制磷的攝入。要充分利用食物中的蛋白質來補充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如果患者腎小球濾過率低于25ml/min·1.73rn2。則需要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在0.6g/kg·d。
1.3 評價標準
本次實驗需要對比患者的24小時尿蛋白的量值,同時要關注患者腎功能指標的變化,最后對患者進行微型營養評價結合MNA量表進行評估。
1.4統計方法
應用SPSS 24.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和分析。以[n/%]描述不一般資料,并用2檢驗;以均數±標準差描述患者的腎功能指標、MNA量表結果,并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從護理上看,觀察組患者在血肌酐(Scr)、24小時尿蛋白定量(Upr)以及血尿素氮水平(BUM)、尿酸(UA)水平均較優,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最后,在微型營養評價MNA量表中,以觀察組的得分更高,即觀察組為(25.56±3.21)分,對照組則為(23.44±3.40)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慢性腎病作為承建并以血壓升高蛋白尿血尿等為典型癥狀,患者出現腎功能異常,對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醫護人員也根據患者的不同治療階段來制定方案。在護理干預中護理服務,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就醫感受,其中飲食護理對于慢性腎病患者十分重要。而蛋白質飲食能夠更好地為患者的病情改善,提供支持,通過改善內環境來增強抵抗力【2】。特別是慢性腎病患者的腎小球屬于高代謝高濾過狀態。高蛋白飲食會加速疾病的惡化,且對腎臟血管造成間接損傷【3】。通過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有助于提升遵醫率,患者也由此認識到飲食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采用蛋白質飲食護理策略可以更好地幫助慢性腎病患者進行疾病改善,有助于腎功能指標的優化,具有可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呂錫悅.蛋白質飲食護理在慢性腎臟病中的運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1):224-225.
[2] 熊海霞,李慧群,曾岱霞等.微信平臺-專科護理門診模式提高慢性腎臟病3-5期患者低蛋白飲食依從性的護理體會[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20,25(2):201-202.
[3] 黃繼娟.個體化低蛋白飲食干預對慢性腎臟病患者腎功能惡化及營養狀態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67):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