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海,朱彥廷 (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河池 547000)
發展邁入新態勢是我國經濟新常態,BIM 技術實踐應用形態發生了改變,黨中央與國務院作出全新的重大戰略部署。在這一戰略中,其中的特殊群體大學生,占據關鍵且重要的位置。目前,高職教師大都缺少實際經驗,教學能力落后于實際需要很多,以致BIM 教育整體上處于碎片化、松散化的狀態。BIM 水平較弱,缺乏創業興趣,是高職學生的普遍現象,因而勇于創業的人數很少。在這種情況下,作者認為應加強實踐教學,學校、企業、地方緊密結合,開展多樣化的BIM技術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BIM 技術水平,為此提出幾個途徑,下面進行具體闡述。
學校建立BIM 技術班,從建立規章制度、師資力量、課程體系,構建BIM 平臺以及改變BIM 意識等方面著手,銳意改革,學校、企業人員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企業負責招生選拔,參與人才培養,在課程體系重構、崗位技能銜接等方面引入BIM 理念,以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能力。
2.1.1 加強師資力量,校企共同培養
建立育人協作領導小組,成員包括企業、行業協會以及科研機構的管理人員、技術骨干。安排優秀教師參加BIM技術指導培訓,獲得資質的教師可授予BIM 技術優秀導師稱號。此外,聘請企業導師指導學生BIM 實踐,形成學校導師、企業導師組成的師資陣容。舉行BIM技術講座,聘請企業家、創業成功畢業生以及其他創業成功人士等主講。
2.1.2 創建合作教育機制
學校與企業合作,讓企業參與專業學生選拔,邀請企業進行系列BIM 技術宣講,使學生充分了解企業人才的要求、就業必備技能以及崗位必備技能,在步入社會前為就業、創業打好基礎。
2.1.3 基地實踐、項目孵化、技能培訓聯動
加強對BIM 技術的實踐教學,建設BIM 校內實踐場地、校外實訓場地,聘請創業導師、企業骨干對學生進行創業技能培訓,全面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通過項目孵化,推動學生BIM 項目的長期發展。在項目的整合階段,采用企業的真實項目進行教學。與企業溝通合作,將生產和教學深度融合,來自企業的人員把握BIM 技術發展形勢,參與指導學生的實踐課程,保證學生BIM 實訓效果,主要由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以客戶的身份出現。建立校外實踐基地,鼓勵學生參與實踐課程,演習企業曾經完成的項目,另外學習最新技術,以便畢業后迅速適應企業環境。完善有關機制,充分保證企業、學校、學生各自的權益,在企業的指導下,及時更新學校的BIM 設備,與企業簽訂培養合同,輸送合格的畢業生到企業,為企業發展助力,促使企業的項目順利完成。
2.1.4 在校學生實習內容和模式創新
職校教育培養計劃中,加入實習模式,建議大三或大四讓學生離校進入企業實習,實地感受工作環境,實習結束后再回到課堂的學習就更有針對性,學生對自己在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也有了初步的認知,可以更有效地學習,課堂教學結合實踐教學,學校與企業共同擬定人才培養計劃,涵蓋培養方案、實訓設施、實習基地等方面,聘請企業的工程師等技術人員來校,邀請有資歷、有經驗的企業人士為學生授課,最后根據企業項目規定學生的畢業設計選題,切實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根據畢業后的崗位需求,提前讓學生參加企業組織的崗位培訓,一方面保證培養質量,另一方面讓學生真正參與到企業生產過程中去,可以提高實踐水平。
對課程設置進行優化,參照企業的生產過程安排課程,按照分類別、分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將專業核心技能作為課程體系的重點,摒棄傳統、落后的內容,合并相近的課程,以提高課程實效。BIM 技術非常強調應用,重在實踐,因此減少理論性強的課程,教學理念要顛覆以往的教學方式,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另外,要讓學生發揮主動性,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學習資源,積極思考,勇于動手,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實踐課程比例,并增加培養創新能力的課程。提高專業技能,引導學生的創新意識,爭取將創新成果作為創業實踐的基礎。緊抓課程建設,積極申報教改項目,將BIM 技術培養引入專業課程教學之中,促進實踐創業目的的實現。
緊密聯系BIM 課程,邀請優秀畢業生介紹成功的經驗,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實踐。努力依靠院系自身打造的基礎,增加就業機會。可請當地政府參與創業培訓,使學生能更充分地了解培訓的內容,另外還能熟悉創業的外部環境、政府的扶持政策,要學生對創業成功者的經驗認真研究,鼓勵他們樹立創業的觀念。定期舉辦BIM 專題講座、創業比賽,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開展這些活動,能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BIM 技術逐漸提高,并激發學生的創業興趣。引入互聯網+ 模式,建立網絡平臺,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BIM 素質,既可緩解就業壓力,還可助力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對創新型國家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教學水平直接決定了學生的BIM技術。因此,在遠期對職校學生BIM 技術培養過程中,在教學時要根據教學要求與學生想法,優化、靈活設計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BIM 水平,另外加強教師培訓,提高BIM 教學水平。眾多職校教師長期從事傳統教學,教學思維固化,在日新月異的當下環境中,難以勝任學生BIM 技術的教學要求,強化教師培訓將增強教師對BIM 技術的認識、教學經驗,能夠給予學生更好地指導,使得BIM教學效果得以提高。
身處大數據時代,教師是學生認識并熟悉BIM 技術的引路人,要做好師資隊伍建設,努力培養高素質的專業教師。為此要組建培訓領導機構,對教師進行系列培訓,更新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學校也要給教師提供到企業親身實踐乃至出國深造的機會,這樣教師才可以學習到先進的BIM 技術,才能將先進的觀念、知識傳授給學生,拓展他們未來的發展空間。教師要積極去企業鍛煉,積累實踐經驗,把終身學習,不斷提高操作技能作為職業理念。考慮到學生個性、能力的差異,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進行分層次培養,根據學生各自的具體情況,采取合適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努力調動學生的興趣,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潛能。
改革職校學生BIM 技術,實踐教學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將實踐教學作為改革、發展的重點。職校學生BIM 技術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將實踐環節貫穿于整個教學體系中,身處網絡時代,要重視網絡資源的開發,使學生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進行線上探索式學習。一方面學生要理解、掌握BIM 的基本知識,另一方面要勤于動手,提高實操水平。要緊跟時代發展,不斷培養、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且了解未來發展的態勢,為學生BIM 技術提升發展作出貢獻。
學生BIM 技術提升體系改革勢在必行。學生BIM 技術提升的要點就是面向就業需求,根據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崗位,強化實踐教學。創建產教融合實踐教學體系,充分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BIM技能、素質,企業和學校緊密合作,建立起通暢的溝通渠道,以培養出社會急需的人才。學校既可以了解先進的行業動態,也為企業輸送了人才,學生既實現了職業目的,也為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