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星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今年3月頒布的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做強新型主流媒體”,是對“十四五”期間媒體融合發展的最新戰略部署。報業是我國媒體的主力軍,主力軍挺進主戰場是黨中央的指示要求,在“十四五”期間,全國報業在建黨百年這個歷史節點上,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努力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對此,我提幾點建議。
一是在慶建黨百年的歷史節點上賡續黨報紅色基因,傳承黨報優良傳統。今年是黨的百年華誕,百年鑄就苦難輝煌,百年恰是風華正茂。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報業要賡續報業紅色基因,踐行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原則,要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永不褪色,這既是報業的使命,也是報業的責任。對建黨百年這一主題的挖掘,講好百年故事、傳遞時代強音,是報業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一次“大考”。黨報伴隨我黨的事業發展而創辦和壯大,具有優良傳統,在黨的奮斗歷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宣傳引導作用,諸如《人民日報》《新華日報》《解放日報》《大眾日報》《東北日報》等。一代代的報人秉持“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精神,為黨的光輝事業貢獻力量,諸如邵飄萍、范長江、鄒韜奮等。新時代,報業要充分繼承和發揮黨報優良傳統,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全景式、多層次、立體化記錄好、反映好全面小康的偉大壯舉;要長期定點搜集素材,加強對關鍵節點、典型人物、重要事件的深度報道,微觀上注重對生動細節的突出,宏觀上強調對主流價值的弘揚,肩負起報業在新時代的新使命和新任務,盡力描繪好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頁。
二是在建設新型主流媒體上下功夫。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這是未來媒體融合的發展走向。做大做強新型主流媒體,既是國家治理的宏觀要求,也是媒體自身發展的必然趨勢。報業在新型主流媒體的建設上需要深度把握互聯網思維,掌握技術邏輯及融媒體生產規律,適應媒介化社會中用戶的媒介使用習慣,著力提升主流媒體在微傳播領域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一方面,報業應突破原有傳播模式,實現自我革命,致力于生產在新媒體平臺具有廣泛傳播力,用戶喜聞樂見的融媒體產品,提高傳播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報業應積極應對新的傳媒生態,建設強大的新媒體平臺和渠道,創新新媒體技術發展,深入了解媒體融合發展的理念,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引領全媒體時代的潮流。
三是在構建良好輿論環境上做文章。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始終是建設新型主流媒體的題中之意。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現在還要加一條,用得好是真本事”。當前,國際國內輿論環境復雜多變,報業應發揮好紙媒深度報道的優勢,樹立正確的價值標準,將新聞的專業性和傳播的公共性結合起來,鞏固壯大主流輿論。對內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中感悟新時代,將人民群眾創造的新經驗、新實踐記錄下來,將人民群眾面臨的新問題、新困惑反映出來,在激發共鳴、形成共振中謳歌新時代,不斷推出“眼中有人民、腿上有泥土、心中有真情”的新聞作品,講好新時代中國人民勤勞奮斗的非凡故事。對外要堅持以我為主,深入挖掘生動實踐,報業始終秉持引導良好國際輿論為己任,對外講好中國故事、闡釋中國立場、維護中國利益,持續提升對外傳播話語權,創新從“信息模式”到“故事模式”的敘事方式,將“中國經驗”闡釋好、將“中國體驗”講述好,牢牢掌握國際輿論場的制高點和主動權。
四是在推進媒體融合機制上求突破。勇于創新是主流媒體推動媒體融合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媒體融合發展是一篇大文章,面對全球一張網,需要全國一盤棋。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對媒體融合發展的支持力度”。報業要主動適應新媒體運行規律,從理念設計、內容生產、渠道分發、信息反饋等方面,全面改革創新、升級再造,承繼報業政治立場堅定、專業背景深厚的優良傳統,打造報業新軍。主流媒體深度融合是一個全面的系統性工程,在這個過程中,機制體制的改革是關鍵因素,因此報業應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力度,把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根據政策要求、市場環境、技術條件、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機制體制要加強宏觀戰略部署,切實提高主流媒體對人才的吸引力、競爭力,努力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發展要求。
作者系中國報業協會理事長、人民日報社原副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