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載文
摘要:近年來,《福建支部生活》發揮自身優勢,創新設置議程、策劃專題報道、融合多種傳播手段,深入挖掘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反映先進典型和感人故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展現了地方黨刊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公信力。本文以《福建支部生活》為例,探析地方黨刊在脫貧攻堅中的擔當作為,以期為地方黨刊服務鄉村振興大戰略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脫貧攻堅 地方黨刊 《福建支部生活》 多元傳播
截至2019年12月,福建45.2萬現行標準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20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退出,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部摘帽。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背后凝聚著地方黨刊——《福建支部生活》的一份責任和擔當。近年來,《福建支部生活》發揮自身優勢,創新設置議程、策劃專題報道、融合多種傳播手段,深入挖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全面反映脫貧路上涌現的先進典型和感人故事,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展現了地方黨刊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作為福建省最早公開發行、有著60年辦刊歷史的“老”黨刊,《福建支部生活》始終牢記黨刊姓黨,堅持正確辦刊方向。在宣傳報道脫貧攻堅內容方面,主打“聲音” “屏山連線” “時政視點”“讀經典”等欄目,重點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政策舉措,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振精神、鼓勁助威。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福建支部生活》堅持把好正確的輿論導向,“原原本本學、原汁原味悟”,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形成思想共鳴,增強思想認同,使之成為引領福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思想旗幟、精神旗幟。通過開辟專欄、專題,約請專家學者解讀、闡釋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和政策舉措,引導群眾了解信息、理解政策,增強責任意識,讓黨和政府的關懷,黨的政策法規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2020年3月16日,福建省出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十九條措施》,《福建支部生活》邀請省委黨校和農業部門專家解疑釋惑,精準分析,方便基層干部群眾吃透精神、把準政策,提高服務基層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解讀十九大報告文件時,《福建支部生活》注重對脫貧攻堅政策系統闡釋,如十九大報告對于打贏脫貧攻堅戰有什么新要求,報告中關于土地承包關系是如何規定的,等等,通過專家學者的解讀、闡釋,廣大基層干部群眾對與自身相關的政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增強了決勝脫貧攻堅的信心與決心。
這些欄目聚焦脫貧工作重點難點,抓住扶貧要點,增強政策的理解和把握,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在全社會營造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濃厚氛圍,凝聚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磅礴力量。
“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在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中,八閩大地涌現出許許多多先進典型、成功經驗和感人故事,為黨刊講好脫貧故事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報道素材。《福建支部生活》緊扣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創新議程設置,精心策劃選題,打造既有反映中央和省委精神的“時政視點”和 “八閩傳真”板塊,又有宣傳基層創新實踐和先進典型的“鄉村振興”“駐村干部”“致富一族”等品牌欄目;既有平易走心的“寄語”“觀點”等言論時評,又有“思想匯”“讀經典”等理論性專欄,推出一批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報道,為群眾喜聞樂見。
1.宣傳好經驗、好做法。通過宣傳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創新舉措和成功案例,既穩定人心,又鼓舞士氣,為脫貧攻堅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如,《“三聯三幫”助力脫貧攻堅》,介紹莆田市仙游縣在全縣開展企業聯村、黨員聯戶、支部聯建結對幫扶活動,為基層黨組織怎樣在脫貧工作中發揮“火車頭”作用,找到了很好的答案。《田野活力變動力》報道了寧德市古田縣緊緊圍繞“抓黨建促脫貧”這條主線,把黨建優勢轉化為脫貧優勢、把黨建活力轉化為脫貧活力,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保證的成功實踐。《競爭上崗甩“窮帽”》介紹了龍巖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創新激勵性扶貧機制,兩年來讓7萬多貧困戶通過產業幫扶實現穩定脫貧,文章刊發后,引起較大反響,這項創新做法在全省得到了推廣。

2.講好典型事跡、感人故事。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不少困難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靠毅力和志氣從貧困走向富裕;在幫扶的路上,基層干部用心用情用力,深入鄉村、扎根基層,成為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貼心人。《福建支部生活》著力講好一個個戰勝困難、擺脫貧困、勤勞致富的感人故事,進一步樹立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決心和信心。如《阿斗書記的強村富民夢》一文講述了曾任空軍某雷達旅旅長的林上斗從部隊退休后,主動回到家鄉尤溪縣半山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林上斗用了3年時間,帶領村民走出了一條富民興村之路,把一個“垃圾村”“賭博村”建設成為福建省的“美麗鄉村典型示范村”,樹立了勇于擔責、善于謀事,當好“領頭雁”的良好形象。又如報道《農民李建生的致富心愿》,講述了自強不息勇于追夢的清流縣嵩溪鎮青山村貧困戶李建生,在當地豆腐皮產業合作社的幫助下大膽創業,脫了貧,還蓋起了樓房,致富后的李建生擴大生產規模,帶動更多村民脫貧致富,從一個貧困戶變身為致富“領頭雁”。
由于受自身定位、傳統經驗及辦刊理念等因素的影響,地方黨刊難免給人以嚴肅、刻板印象。《福建支部生活》在脫貧攻堅宣傳中,報道手段多樣、版式大氣穩重、融媒體多元傳播,既旗幟鮮明、又潤物無聲,增強了吸引力、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