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燕
摘要:新時代,中國文化海外傳播已經成為中國國際話語權體系構建的核心內容和重點方向。面對全新的信息傳播生態,中國文化海外傳播要想實現突破,就必須及時調整策略,在明確傳播重心的基礎上,積極拓展傳播路徑,這是確保中國文化海外傳播時代性、常態性與長效性的關鍵。
關鍵詞:中國文化 海外傳播 傳播重心 傳播路徑
隨著中國文化在全球范圍內影響力的不斷增加,其海外傳播的效果與日俱增,僅在2019年,中國的文學作品、音樂舞蹈、戲曲時裝、影視作品等紛紛走出國門,給世界舞臺交出了一份份精彩的答卷,如一經上市便在日本火爆售罄的科幻小說《三體》,海外上映實現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流浪地球》及《哪吒之魔童降世》等??梢哉f,這些文化元素的“出口”成為中國與世界對話的重要媒介,也讓世界擁有更多的機會認識中國、感受中國。但我們也應充分意識到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仍然道阻且長,對外傳播人才儲備不足、傳播方式的局限性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傳播效果,影響了中國文化的海外輻射力度。我們只有不斷壯大傳播者的力量、豐富傳播手段,才能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讓文化成為輔助我們更好地“走出去”的一把“鑰匙”。
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不僅是夯實我國國際地位、提高影響力和軟實力的關鍵之舉,也是能夠為本國經濟發展、國民生活水平提高帶來機遇的有利選擇。當然,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的重心也需要不斷調整以適應形勢需要。
1.加強語言溝通,重視跨文化語境傳播。文化的海外傳播有賴于語言的轉換,這是直接影響傳播效果的基礎和關鍵點。因此,首先要掌握溝通技巧,提高譯作水平。本土文化產品的輸出必然離不開翻譯,而優秀的翻譯成果則必然會對文化輸出產生強烈的促動作用。比如,《媳婦的美好時代》翻譯成斯瓦西里語在非洲播出,引起當地一股“中國式婆媳旋風”;阿拉伯語版本的《歡樂頌》走進埃及,觸發了當地群眾對現代中國生活狀態、精神風貌的全新認知。這些成功的案例從側面說明文化產品的翻譯不僅要讓觀眾看得懂,更要基于當地環境及文化習慣做出語境置換。觀眾需要從這些跨語境的文化產品當中有所認可,才能產生情感共鳴。
其次要注重對跨文化交流人才的培養,以提高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的水平。傳播效果固然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可預估性,但傳播行為歸根到底是一種由人發起的過程,故而“人”的因素對傳播效果所產生的影響不容小覷。因而必須加大對跨文化交流人才的培養力度,通過加強相應的基礎設施和配套建設,為人才的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為了提高人才的跨語境交流和語言傳播能力,國內高等教育機構和文化研究機構必要時還要引入來自海外的優秀師資力量,將外語和外國文化風俗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培養國內的文化交流人才。對于傳播者而言,只有充分意識到不同國家的文化歷史、語言特色、風俗習慣,才能在推進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的過程中,讓各類文化產品以更為契合的狀態出現在異國他鄉,吸引更多人的關注。
2.瞄準特色需求,講述中國故事。中華民族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中國文化自然也有其特色和非比尋常的價值,做好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意味著要將中國特色進行傳遞,表達中國的思想文化、講好中國的“品牌”故事。因而,首先要強調針對性,即要根據目標國的特色和受眾需求提供相應的文化產品,讓傳播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比如,中國國際電視臺除了基本的新聞頻道外,還設有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頻道,除了頻道的內容會翻譯成相應的語言,供目標收視群體觀看外,還設有弘揚中國本土文化的內容(如《漢語零起點空中孔子課堂》《生活在中國》等欄目),讓當地群眾用自己所熟悉的語言了解中國文化。再比如,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在泰國購買了FM310的播出版權,并引進泰國本土團隊結合泰國民眾的喜好打造節目,邀請泰國民眾了解中國的風景名勝、人文風俗、美食文化,通過電視廣播等傳媒渠道,了解不一樣的中國。
其次要以中華價值為根基,向世界講述中國聲音。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累積了諸多的故事和情懷,而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影響力的逐年增大,中國人擁有了更多能夠在國際舞臺上“發聲”的契機。與此同時,也因為中國的迅速崛起,一度引起西方社會的不安和恐慌,“中國威脅論”等沒有根基、毫無論據的觀點甚囂塵上。但越是如此,我們越是要在世界舞臺上發出自己的“聲音”,講述當代中國人的勤勞奮斗,講述中國人面對逆境的毫不退縮,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案例闡釋國人的價值觀和信仰。比如,2019年的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中國文化輸出,它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科幻故事,更傳遞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3.促進特色傳播,增加文化共性。中國文化最理想的傳播方式,是其在傳播過程中,讓海外受眾能夠從中捕捉到共性因素,進而對中國文化產生信賴和尊重,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最終成為被傳播的對象及進行二次傳播的主動者。首先要重塑絲路精神,喚醒千年文化情緣?!耙粠б宦贰笔俏覈?013年提出的全新倡議,而在亞歐大陸的歷史中,中國先賢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傳輸中國的瓷器、絲綢文明已經成為一樁美談,“一帶一路”的啟動,意味著中國正在開始一輪屬于新時期的經濟文化傳播活動,它將喚醒這條古老軌跡上曾經與中華民族有著深層交織國家的文化情緣,強化中華文化的滲透性。
其次要推動區域文明交流和借鑒,共建共享共贏。文化傳播立足于文化領域,但其所能產生的影響卻不局限于此,以近年來國產綜藝頻頻赴海外選景引發當地旅游熱潮來看,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本就是一場促進與當地文化資源融合、優化和帶動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創意之舉。
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的過程本質上也是對自身進行自我審視、兼容并蓄和革新的過程。因此,需要不斷挖掘屬于中國的文化寶藏,在交流和對話的過程中不斷汲取豐富經驗和優秀資源,讓傳播成為助力中國文化永葆活力的全新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