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紅梅

摘要:《向導》周報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第一份機關報,在其辦刊的五年中一直都是我黨進行輿論宣傳的主要渠道之一,不僅向群眾宣傳了我黨的路線、方針以及政治主張,而且在鼓舞民心、凝心聚氣方面也起到了積極作用。本文對《向導》周報的編輯和宣傳策略進行了分析、研究,認為,《向導》周報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廣泛的影響力和傳播力,與其編輯及宣傳策略是分不開的,值得我國當代媒體學習和借鑒。
關鍵詞:《向導》 黨報黨刊 編輯策略 黨性原則
《向導》周報于1922年在上海正式創立,作為首份中共中央機關報,在其辦刊的五年中主要以宣傳、論述時事為中心,同時也刊發各類署名文章闡明黨的政治立場及路線方針。《向導》周報在舊中國極具群眾基礎,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的進步青年,在宣傳統一戰線政策的同時也使我黨的政治主張深入人心,群眾盛贊其為“中華民族的福音,劃破黑暗的曙光”。可以說《向導》周報自誕生之初就是我黨輿論宣傳的重要陣地和平臺,為打倒軍閥統治、驅逐外族侵略,實現中華民族獨立和復興創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向導》周報雖然后來被迫停刊,但其在黨的宣傳事業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編輯與宣傳策略至今仍然極具借鑒意義。
《向導》周報之所以能在舊中國取得如此驕人的宣傳成績,彰顯如此強大的影響力,這與其編輯與宣傳策略是分不開的。
1.傳遞信仰,將黨的理論傳播放在首位。《向導》周報自創刊以來就將傳播黨的理念放在首位,其在傳播理論時,非常注重傳播的方式方法,沒有一味刊登長篇累牘的論述文章,而是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對我黨的理論進行傳播。比如,針對舊中國積貧積弱、列強侵略的現實狀態,《向導》在創刊號中呼吁建立“統一、和平、自由、獨立”的中國的主張。而后,在第一次國共合作形成之后,《向導》又屢次刊文宣傳“統一戰線”對中國革命的重要性,同時還對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大政策”進行了重點詮釋。可以說,這些都是《向導》將理論和實際結合的典范事例,通過這些事例我們能看出,只有將理論和實際充分融合,才能更好地傳播黨的理論政策。
2.緊扣時局,重視國內外時政報道。《向導》十分重視時政報道,通過對國內外時事的報道來鼓舞群眾、進行宣傳報道是《向導》的一大特色。比如,趙世炎撰寫的《白色恐怖的北方反動政局》《北方反動政局新變化之征兆》等文章就反映了中國在北洋軍閥統治下嚴峻的政治形勢,激起人們反抗軍閥統治的決心和毅力。
除刊登國內新聞之外,還重點刊登國際時政新聞。比如,《向導》曾給予土耳其“凱末爾革命”強烈的關注,在第三期發表了蔡和森撰寫的《祝土耳其國民黨的勝利》,該篇文章也是《向導》第一次以論述的形式來評價土耳其的國民革命,不僅介紹了土耳其革命成功的原因,同時也指出土耳其革命與中國革命之間的相似之處。此外,《向導》還稱凱末爾為“偉大而有膽識的將軍”,高度贊揚了凱末爾革命的成功,表示中國人民要學習土耳其人民的精神,成為東亞的巨人。
3.針砭時弊,重視新聞評論。輿論監督是黨報的重要功能之一,新聞評論則是進行輿論監督的最好形式。《向導》特別重視新聞評論尤其是批判性新聞評論。在民族危亡、時局紛亂的年代,批判性新聞評論顯得尤其重要。批判性新聞評論的作用在于批判扭曲的社會現實、反映尚未引起重視的現實問題。而《向導》作為如今黨報黨刊的前身,更是非常注重構建具有批判性的新聞評論。比如,在20世紀20年代,人們尚不知“帝國主義”和“軍閥”為何物,就連一些知名學者對這二詞也不甚知曉,胡適先生曾諷刺其為“海外奇談”。針對胡適先生的這一言論,蔡和森在《向導》上發文進行批判。經過蔡和森等人的積極宣傳和釋義,讓中國人真正了解了“帝國主義”“軍閥”二詞的真實含義。再如,針對蔣介石、汪精衛等人公開叛變革命的行為,蔡和森在《向導》上發表了批判評論文章《國家統一與革命勢力的聯合》,全面揭露了蔣介石、汪精衛等人叛變革命的行徑。
由此可見,批判性新聞評論不僅能指出當下社會發展的問題,而且還能起到警醒人心的作用。正是因為蔡和森為群眾普及了“帝國主義”和“軍閥”的概念,才燃起了更多人進行革命斗爭的決心和毅力,也正是因為蔡和森指出了蔣介石、汪精衛叛變革命、破壞統一的行為,更促使人們團結起來為中國的統一而奮斗。
4.引導有力,重視議題設置和輿論引導。根據當下時局有針對性地設置議題是《向導》周報的主要特點之一,此外,《向導》還根據當時的熱點事件進行輿論引導。比如,1923年2月,上海發生了震驚全國的“樂志華案”,對此《向導》刊登了十多篇評論文章,不僅準確刻畫了國人在“治外法權”約束下的不公遭遇,同時也揭示了“治外法權”的弊端所在,這十多篇文章迅速在國內刮起了一股廢除“治外法權”的輿論風暴。
此外,從欄目風格上也能看出《向導》對議題設置和輿論引導工作的重視。比如,《向導》開辟的“寸鐵”欄目就專門刊登根據時局和時事所撰寫的精悍、尖銳的評論文章,這種文章雖然篇幅短小但卻風格大膽,能夠揭示問題本質;而“外患日志”欄目則主要揭露帝國主題國家在中國的暴行,以此激起民眾團結一致抵抗外國侵略的愛國情緒。正是因為《向導》積極進行議題設置、輿論引導,能夠在混亂的時局下起到撥云見霧的效果,由此人們才稱其為“黑暗中的一盞明燈”。
5.團建有方,重視編輯隊伍的多元構建。多元化的宣傳隊伍也是《向導》的一大特色,在其宣傳隊伍中既有中國共產黨的骨干干部、社會進步青年,也有國際共產主義人士。正是因為《向導》多元化的編輯隊伍,使其內容風格具有多元性,而且在社會中還極具影響力。《向導》的編輯隊伍主要以陳獨秀為代表。在20世紀20年代初期,陳獨秀是共產黨內部的核心人物,他不僅是《向導》的創辦者,辦刊方向的制定者,同時也是主要撰稿人之一。而李大釗、蔡和森、毛澤東、瞿秋白、周恩來等黨內領導者也曾多次為《向導》撰文,為《向導》的讀者提供眾多經典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