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黎江虹(1988— ),女,漢族,山東濱州人。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不斷進步,企業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管理不再是粗放式管理,越來越趨于精細化管理。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中財務管理工作舉足輕重,財務分析工作是財務管理工作重要的一部分。高質量的財務分析報告能夠給管理層提供定性、定量的標準,為管理層決策引領方向,也可為企業各層職工提供更明確的奮斗目標。文章介紹了財務分析的內容、財務分析的主要方法,闡明了財務分析在企業經營決策中的作用,主要從企業內因方面揭示了財務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財務分析;經營決策;不足;建議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標,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的經營方針及戰略規劃是一個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石。財務管理工作貫穿企業的整個生命周期,是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企業管理層制定經營方針和戰略規劃提供有效依據。財務分析工作是財務管理工作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介紹了財務分析工作的內容、方法,以及財務分析工作在了解企業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現金流量情況、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決策參考、為企業考核經營績效提供依據方面的重要作用,揭示財務分析工作在財務人員專業能力、獨立性,財務分析體系以及管理層財務思維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加強財務人才隊伍建設、管理層建立財務思維、完善財務分析體系、控制人為調節四條措施。
一、財務分析的內容及方法
(一)財務分析的內容
財務分析工作的內容根據信息使用者的不同分為內部分析和外部分析。財務分析工作的具體內容是指根據財務會計報表以及其他相關信息等資料為依據,采用專門的分析方法,對企業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以及現金流量情況進行分析。
(二)財務分析的方法
財務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較分析法、趨勢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是將企業當期的財務狀況信息與上期或歷史某期比較、與年初預算比較、與同行業比較,研究企業經營狀況與財務狀況的發展變化,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方向;趨勢分析法是研究企業一定時期(連續三年或五年等)財務指標的變化情況,揭示企業的發展前景。趨勢分析法可以使用絕對值指標、相對值指標,也可引入通貨膨脹率的影響因素;因素分析法是確定分析對象有關的影響因素,判斷因素對研究對象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包括連環替代法、差額分析法、指標分解法等;比率分析法是指運用同期的數據進行比較得出比率,用以評價企業當期或過去某期的經營管理情況,衡量企業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在實際工作中,企業可以根據需求,使用不同的財務分析方法。
二、企業經營決策中財務分析的作用
(一)有利于管理層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
財務分析能夠使管理層更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
1.了解企業的償債能力
通過財務指標的分析可以了解企業的償債能力,例如,分析企業的流動比率、現金比率、速動比率等財務指標,了解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分析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等財務指標,了解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判斷企業可以承受的財務風險,合理安排企業的融資結構。
2.了解企業盈利能力
通過對銷售收入增長率、銷售利潤率、資本保值增值率、凈資產收益率等財務指標的分析,了解企業在一定經營期限內獲得利潤收益的能力,掌握自身的利潤水平,衡量自身收入與成本之間的配比關系。通過有效分析,可以幫助管理層更好預測企業未來的經營前景。
3.了解企業的現金流量情況
現金流量表是利用收付實現制,剔除折舊、減值準備、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等非實際收付現金的情況編制的報表,通過分析現金流量表,可以獲悉企業實際可動用的現金,了解現金的主要來源,判斷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發現企業管理或經營決策中的問題,及時調整經營方案、應收賬款回收周期、應付賬款付款周期、投資方案等。
(二)為管理層決策提供參考
高質量的財務分析報告為企業管理層引領經營決策的方向。現代的企業管理不再是粗放式管理,日漸趨向精細化管理,管理層決策不能僅僅靠拍腦袋、判斷市場走向、預測宏觀經濟環境,而應依靠具體的財務分析報告。一流的財務分析報告,可以幫助管理者及時調整決策方案及實施力度。從短期戰略看,管理層比較關注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分析,能從短期財務指標分析中了解企業的庫存情況、資產周轉情況、資金數量等,做出更有利于短期擴張的決策;從長期戰略看,管理層更關注企業的營業收入增長率、資本保值增值率、技術投入比率等財務指標分析,做出長期規劃,規避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
(三)為企業考核經營績效提供依據
高質量的財務分析報告為企業考核經營績效提供依據。財務分析指標主要來自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會計報表,可靠性高、可比性強、量化程度高,能準確反映企業的現金流量、償債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發現企業管理存在的漏洞,有利于企業正確對待各類風險、充分抓住各種發展機遇,挖掘企業各種潛能,為企業創造價值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除此,進行預算執行率的分析可以考核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目標完成情況,為管理者的業績考核提供依據。但應注意,企業績效評價不應只參考財務指標分析,還應包括其他信息,例如:企業的組織架構、人員的分工、市場情況等。因此財務分析雖然在考核企業經營績效中起到重大作用,但是并不包括所有影響因素,企業應考慮影響績效的方方面面。
三、財務分析中存在的不足及應對策略
(一)財務分析中存在的不足
1.財務人員專業能力不足
財務分析工作不僅需要財務人員具備專業知識,還需要了解國家政策、市場環境,熟悉企業經營業務、戰略規劃、業績考核。目前大部分企業的財務人員是專業人才,主要控制企業的成本核算、日常賬務處理等財務基礎工作,對于企業的業務方針、業績考核等工作參與較少,導致財務分析結果較為片面。除此,大數據環境下,要求財務人員應具備由海量數據中分析重點數據,摘取重點內容的能力,大部分企業的財務人員并未接受信息技術的專業培訓,導致工作效率較慢,數據準確性不能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