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良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人文素養、人文精神建設和培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通過加快文學教育和人文精神的融合,能夠運用文學教育的素材,讓學生在提升個人文學素養的同時,接受先進人文精神的熏陶,發揮文學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基于此,本文對高校文學教育、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培養對策,更好地促進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和發展,提高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文學教育;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
從整體角度看,素質教育是各個教育階段的重要任務,對大學生終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大學文學教育中具有豐富的人文類素材,更包含了先進人物的先進品質、精神,為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良好條件。通過加強文學教育和人文精神培養,能夠塑造學生正確的人文意識、思想,使其樹立正確的成長和發展目標,促進其道德、人文品質得到全面發展。因此,學校和教師要將文學教育、人文精神培養放在重要地位,關注并了解學生人文精神發展狀況,并采取更為合理、科學的培養方法。文章對高校文學教育、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具體的培養策略。
一、高校文學教育與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現狀
(一)未能完全發揮思想育人功能
在人們經濟生活水平提高的大環境下,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出現了較大的變化。比如,廣受關注的“佛系青年”一詞,主要用于描述追求隨性、淡然生活的青少年。但是,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諸多青年將這一名詞理解為不問世事的態度,給諸多青少年的發展帶來了不良影響。在這樣的社會思想影響下,諸多大學生喪失了奮斗熱情,甚至不能明確個人理想和發展方向。作為人文教育的重要陣地,教師應利用好文學教育的思想引導功能,幫助學生們樹立理想和信念,讓更多學生擁有明確的發展方向,保持持續前進的動力。但是,在當前高校文學教育中,多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在學生思想意識發展上缺乏關注,很難幫助學生們都擁有理想信念。同樣,部分學生缺乏遠大的理想和追求,只關注個人物質享受和娛樂,在精神發展層面存在不足。大學生是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其肩負著諸多責任和使命。若僅圍繞作品解讀目標開展文學教育,未能完全突出其中的先進思想、理想元素,讓大學生在正確的榜樣和思想激勵下發展,就很難展現文學教育的作用。
(二)大學生人文素養差異較大
在高校文學教育中,多圍繞文學知識、理論內容展開教育活動,在道德元素挖掘、道德素養培養上存在不足,這就影響了大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和發展,大學生群體中仍容易出現不誠信、不文明的行為。例如,部分學生在與人相處中,缺乏誠信為本的準則,在對待他人時同理心不足。這些均體現了大學生道德素養提高的迫切性。文學教育不應只關注學生情感價值、文化視野等方面,更要針對每名學生進行道德觀念的滲透。若將教學目標和任務停留在文學常識、理論知識講述上,很難切實發揮文學教育的功能和目的,更難以面向每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因此,教師在豐富文學教育內容的同時,要注重教育內容的實用性、針對性。通過引入現實、立體的文學教育內容,讓更多學生在無形中接受先進思想和道德的熏陶,促進大學生道德素養得到提高,讓每名學生都能在文學教育中獲得人文精神層面的進步和成長。
(三)教育和培養方法單一
在現代網絡技術條件下,大學生的思想、心理發展日益復雜化,這就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圍繞大學生內心發展需求進行先進理念的融入,打造出符合大學生長遠發展需求的教育環境。但是,根據相關調查發現,部分學校開展的課外、課內教育活動,多以單一、固定的形式開展,且圍繞名著展開語言對話活動較為枯燥,很難吸引學生們參與學習和活動的積極性。在這樣既定的文學育人環境和氛圍下,學生很難真正關注和接受文學內涵,反而會對大量的文學知識產生反感情緒。由于文學教育具有明顯的人文性,如語言文化、人文精神層面的教育,只有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才能理解。所以,構建多元化教學模式對文學教育的開展、人文精神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欠缺科學化、合理化的文學教育形式,大學生在心理素質、人文精神發展上存在不足,使得大學生個體發展受到影響。因此,在今后的文學教育實踐中,要通過利用多元教學方法,調動大學生接受文學教育的積極性,使其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發展心理。
二、加強高校文學教育與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策略
基于上述內容分析,高校文學教育中尚存在部分不足,文學教育的多重教育功能有待開發,影響了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進程。為此,本文針對上述問題,對如何發揮文學教育功能、價值,促進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進行探究,并提出有效培養策略。
(一)創新教育教學理念,挖掘人文精神內涵
教育理念革新是保障文學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徑。為了轉變一味地關注理論知識和內容的教學情況,教師要正確認識到人文精神培育的價值,關注到文學教育內容中的思想育人功能,扭轉固定的授課思想和理念。在文學教育中,包含了諸多國內外文學作品,而這些作品往往承載了國內外的歷史。透過這些文學作品,能夠了解作品誕生的時代,或是不同地域的文化習俗。同時,文學作品代表了作者的文學素養、思想價值觀,能夠讓學生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豐富其內心世界、提高其人文境界。這時,教師要全面兼顧文學作品知識內容、思想精髓,讓學生在感知思想的前提下進行知識了解、學習。這樣,就能讓學生從心理、環境等方面熏陶個人情操,發揮其文學教育的思想育人價值。同時,教師應根據大學生發展情況,選取貼近學生學習、娛樂和生活主題的教育素材,將其與文學作品內容銜接起來,引導學生從作品中感悟人文精神內涵,使其對未來發展產生熱情,并堅定為未來奮斗的理想信念。通過將人文精神融入文學教育,加強人文精神的育人功能,讓學生在感悟作品故事的同時,豐富個人內心世界,不斷升華個人精神世界。這樣,既能夠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更能讓文學教育的價值功能得到發展,讓學生在感悟人文內涵的同時,加深對文學知識的理解。
(二)注重教材和名著結合,傳遞先進人文精神
名著閱讀是文學教育的重要部分。通過開展教材作品解讀、名著內容分析相結合的活動,能夠引導學生沉浸到文學世界中,促使其自覺地進行審美判斷。在文學教育中,關聯的名著書籍較多,很難實現本本精讀。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作品,聯系整本名著進行拓展延伸,設置一定的拓展閱讀任務,讓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時,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總結其中的人文精神。例如,在高校語文教材中,往往涉及多篇魯迅先生的文章,如《朝花夕拾》。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作品,引入這本散文集的創作背景,以及相關知識,讓學生們從多個角度分析教材文本,降低文本閱讀、理解難度,并根據作者刻畫的時代角色進行思考,感受作者傳遞的人文精神。同時,文學教育不應是直接發布閱讀清單,通過閱讀題目檢驗學生學習效果,而應運用好名著閱讀作品,引導學生在課堂中深入地進行思考、閱讀,讓更多學生從人物角色背后感悟人文精神,促使其自覺地塑造健全人格。
(三)拓展文學教育內容,熏陶思想道德品質
在文學教育實踐中,在完成文學知識傳授任務的同時,要關注學生在思想、心理等方面的發展情況,運用文學教育內容啟發學生思想,促進其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為此,教師應將文學教育內容拓展到心理、思想教育層面,并銜接好德育內容,豐富課堂教育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德育情感體驗。具體而言,學校和教師要將道德知識、元素與文學教育進行結合,讓學生同時從文學作品中學習知識,感悟不同名家的道德、人文境界,從不同文化背景、歷史時期中感受作者先進思想。同時,教師可以設計優秀文學作品導讀內容,帶領學生一同鑒賞作品經典片段,以及其中蘊含的文化精髓和思想文化。在師生共同賞析作品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精神得到培養,在教師解讀作品的文學知識、情感等內容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討論形式分析中心思想,促進學生們的思想道德情操得到良好發展。此外,文學作品中蘊藏了多方面的知識和文化內涵,教師應多從人文角度解析文化內涵、歷史發展、民風民俗等內容,讓學生沉浸到作品中感受人生百態,結合社會現實去分析和討論文學故事,更好地提升個人智慧,提高其情商水平。
(四)構建新型教育模式,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教育方法、模式是喚醒學生情感感知、思維認知的重要方面。對于具有豐富內涵和理論知識的文學作品,教師要抓住其中的情感元素,順勢創新教育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獲得積極的情緒和情感體驗,讓更多學生樂于參與文學教育活動。為此,教師可以實施角色扮演法、課內外互動法,讓學生能夠從人物角色、人物心理、行為活動等方面入手,在閱讀中自我講解、自我實踐和思考。例如,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站在主人公、作者和讀者的角度感受哈姆雷特的內心世界,在鑒賞麥克白這一角色特點時展開辯論活動,增強其對人物塑造的感知,在文學教育中獲得良好的人文體驗。再如,教師可以開展實踐教育活動。文學教育內容本質上是靜態的,只有讓學生走入動態世界,才能幫助學生深入、直觀地理解知識,從中挖掘思想價值內涵。為此,教師可以專門設定文學教育專題活動,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走近文學作品,通過關注歷史影片、報紙和書籍體驗主人公或作者的情感,提高其思想道德和文化境界,促進其心理品質、人文精神得到培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高校文學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養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發揮文學教育價值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師要客觀地調查和分析大學生人文精神發展現狀,針對性地加強人文素養和精神的培養。具體而言,要通過革新文學教育理念、融入名著解讀內容、拓展文學教育內容和構建新型教學模式等方法,讓學生擺正個人理想信念,自覺強化個人道德素質,在文學世界的熏陶下提升思想、文化境界,成為具有高尚道德和人文精神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洪華平.文學教育對大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影響探究[J].大觀,2020(5):134-135.
[2]張斌.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與人文精神素養教育研究[J].語文課內外,2020(28):271.
基金項目:
[1]齊齊哈爾大學教育科學立項,項目號:YB201832名稱: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研究-以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為例
[2]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號:SJGY201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