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教師的教學仍存在著許多令人擔憂的地方:缺乏情感、單調枯燥、單方灌輸,尤其是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是空泛的、低質的。所有這些都造成了學生學習質量不高,能力不強,最終獲得的知識具有很強的記憶性色彩,在多變的真實情境中,常常不能有效遷移、靈活應用。長期如此,將直接影響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成敗,直接影響新一代人才的培養。圍繞著提高教師的自覺性、積極性、藝術性和個性四個方面來闡述改變課堂效率低下的問題。
關鍵詞:自覺性;積極性;藝術性;個性
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教師的教學仍存在著許多令人擔憂的地方:缺乏情感、單調枯燥、單方灌輸,尤其是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是空泛、低質的。所有這些都造成了學生學習質量不高,能力不強,最終獲得的知識具有很強的記憶性色彩,在多變的真實情境中,常常不能有效遷移、靈活應用。長期如此,將直接影響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成敗,直接影響新一代人才的培養。如何改變這一現狀,我認為,只有緊扣教師的“四性”,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課堂效率低下的問題。本文僅圍繞課堂教學方面談談如何提升課堂效率。
一、增強自覺性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具體實施者,只有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增強他們的責任感,主人翁意識,教育教學質量才能全面提高。
為此,我校通過以下措施:
1.給壓力,樹目標
一些名教師在談體會時說,自己常常是被學生、被學校推著向前走的。作為一名教師,如果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標,就會覺得很有“奔頭”,猶如前途中有了航向和動力,從而千方百計地克服一切困難,想方設法地完成工作任務,達成工作目標。我校通過引導教師根據學校總體發展目標,自覺地確立個人的中期和近期發展目標,發揮目標的能動功能和導向功能,使教師自覺積極地工作,不斷邁向tB2ilBUBjS9IdazhBBYoBQ==新的奮斗目標。同時在學期結束,每位教師將對照本學年的目標進行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為下階段的專業發展指明方向。
2.學典型,求發展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名師是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學的專家、科研的能手。我校把學習先進典型作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提高教師自覺性的一項重要內容。學校每學期都舉行先進教師、優秀班主任經驗交流會,大力表彰激勵先進,用榜樣的力量帶動全體,從而不斷增強教師的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師熱愛本職工作、獻身教育事業的自覺性。
3.學理論,促進步
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被動的;沒有專業引領的教學是同水平的重復。因此,我校堅持結合教育教學實際,積極開展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研究活動,利用校本培訓、教研組和備課組活動等時間,通過舉行專題講座、專題討論、案例分析等學習形式,幫助教師學習掌握現代教育理論知識,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此外,我校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種類型的培訓學習,以及骨干教師培訓、名師教學風采展示等類型的學習。
在學習中,我們要求教師要善于學習研究他人的經驗和方法,得其精髓,融入自己的教學中去。同時,要不拘一家,博采眾長。教師只有在廣泛汲取優秀學科素質教育藝術成果的基礎上,才能根據自己的個性和才能,在教學中發揮創造,獨樹一幟,別開生面,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4.盡其才,享成果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只不過各有不同,用處不同罷了,教師同樣如此。因此,學校應根據各個教師的特長、能力、學識并安排適當難度的工作,使教師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接受鍛煉與考驗,既可以發揮教師的專長,又可以增長他們的知識與才干,而且有利于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激發。
二、提高積極性
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就是學校管理者通過一定的方式激發廣大教師主動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動的心理狀態。為此,我們進行了下列嘗試:
1.滿足教師需求
學校中不同的教師,需求結構也有所不同,而且這種需求結構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如果教師的這些合理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就會影響教師的情緒,不能安心工作。如教師取得一定成績而沒有得到表揚或獎勵,機會喪失或受到一些委屈無法宣泄等都會成為阻礙其工作積極性的精神因素。為此,我們采取了以下方法。如:對每個教師取得的點滴進步都要及時總結和表揚,給教師創設展示自我的機會或關注教師的心理,這樣能滿足教師個人發展和自我完善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的多種高層次心理需求,使教師的積極性得到提高。
2.完善評價機制
科學、合理、發展的評價機制,對提高教師的積極性有著巨大的作用。我校的年度考核、評優評先、評聘職稱等工作,均由學生評價、家長評價、教師自評、教師互評和學校總評組成,根據學校制訂的比較完善、合理的評價細則,對教師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實踐證明,調動教師的內在動力比施加外部壓力更具激勵作用。
三、強調藝術性
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的藝術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都應該講究教學藝術。
1.教師要把握好尺度
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生自身認知水平是教學的客觀依據,有的放矢才能達到預期目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察言觀色,從表情中發現學生懂與不懂、興趣與無興趣,從而了解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把握程度。同時提問問題也要看學生實際,不同學生提不同的問題,否則,問題淺了則沒有價值;問題深了,學生答不上來,浪費時間。教學時要做到“五個讓”,能讓學生觀察的要讓學生觀察,能讓學生思考的要讓學生思考,能讓學生表述的要讓學生表述,能讓學生自己動手的要讓學生自己動手,能讓學生推導的結論要讓學生自己推導。
2.控制好力度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一個優秀的教師,他必須是一個善于激起學生對自己課堂的興趣,確立自己課程吸引力的教師。
(1)教師的語言要清晰、簡練、生動、準確規范,富有節奏。要善于以表情、姿態、手勢等作為輔助手段,使自己的語言更富有感染力,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投入。
(2)老師提問要有啟發性,切中關鍵處,問在學生難于理解的地方或容易忽略之處。要善于引導和即時生成,既要點出問題的關鍵,引導學生的思維,又要點出思維的起點,撥正思維的方向。問題的設置分層,要照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答對了及時表揚鼓勵,答錯了要耐心引導。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思維,得出正確答案,并幫助他們分析原來答錯的原因,使這些同學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
3.調節好進度
每臺戲劇往往在高潮之后有一個精彩的結尾,給人回味無窮。講課雖然不是演戲,但也應該有一個好的結束,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結尾方式,因人因課而異,不可強求一律:或歸納全課,提示要點,便于學生小結,加深記憶;或設置疑點,給學生留下懸念,以便思考;或適當練習,使學生當堂鞏固;或布置預習,提出要求,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如此等等,都需要教師靈活掌握。課堂教學的結尾,不以追求教學過程的完整而草率收場,追求的是學生思維、智慧的碰撞,追求的是意猶未盡、懸疑、遐想和渴望。
四、彰顯個性
所謂彰顯個性就是要揚長避短,就是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揚長避短,發揮優勢。由于每位教師所受的教育,所處的環境和個人的愛好都是不同的,這就造成了教師知識結構的差異,也造成了不同的教師在教同一教材時的思維方式和處理教學的方式方法常常不一樣,表現出不同的特點,這就是個性的體現。如:有的教師善于在教學中力圖創造活躍、民主的教學氣氛,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上,有獨到之處;有的教師,情感豐富、靈活敏捷,他們在課堂上以情動人,情感貫穿課堂的始終;有的教師,穩重、富有效力,他們講求一課一得,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巧設機關;有的教師,情感細膩、觀察力敏銳,他們把注意力和興趣集中在教材的內部世界,注意在教學中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結構;有的教師善于以學定教;有的善于以導定學。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