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雙梅 汪金鋒/云南工商學院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互聯網+教育”迅速發展,人們的學習方式和學校的教學方式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慕課(MOOC),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是“互聯網+教育”的產物。人們利用MOOC進行學習,每個人都能免費獲取來自知名大學和教師的授課資源,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設備進行學習,這是MOOC的價值所在。
但單純的在線教學模式在掀起一股熱潮之后,逐漸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如學生自主學習動力不足、缺乏教學互動過程、考核方式單一等,而將在線教學與面授教學有機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綜合了在線教學的便捷性和面授教學的高質量,逐漸成為高校探索教學改革、推進教學創新、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最優選擇。
MOOC(慕課)即“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是自2008年以來出現的一種基于互聯網的學習方法。2011年,美國的頂尖大學陸續設立網絡學習平臺,在網上提供免費課程。2012年9月16日,維基百科上對MOOC的定義為:“一種參與者分布在各地,而課程材料也分布于網絡之中的課程”,并且“這種課程是開放的,規模越大,它的運行效果會越好”。它通過基于主題或問題的討論與交流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學習者和教師聯系在一起。
2012年9月20日,該定義演變為:“MOOC是一種以開放訪問和大規模參與為目的的在線課程”。MOOC既是遠程教育領域的新發展,也是開放教育資源所推崇的開放教育理念的新發展。MOOC最基本特征是大規模、開放,它的一個理念是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開放共享。
“混合式教學模式把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網絡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混合式學習是線上網絡學習模式和線下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混合,MOOC平臺的出現使混合式學習網絡教學平臺有了更多選擇性,MOOC平臺有很強的交互性,且頁面布局簡單易懂具有可操作性,平臺功能齊全,將MOOC與混合式學習相結合是兩種學習方式優勢的疊加與劣勢的互補,將基于MOOC的混合式學習應用到學習活動當中可以發揮“1+1>2”的教學效果。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隨著經濟迅猛發展,對勞動者的素質、知識水平與技能的掌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人渴望通過再教育來進行自我提升,培養興趣愛好,改善生活品質。開放大學的出現很好地滿足了人們再教育和終身學習的需求。開放大學的前身是廣播電視大學,在其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一直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即將網絡自主學習、遠程學習支持服務與面授輔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大學,他向那些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習者提供學習機會和服務。
開放大學的學習者大多是社會人員,他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升學考試成績不理想等原因喪失了在高校學習的機會,或者是在職的工作人員,想在業務水平上精進自己的技能,或者因評職稱的需要而提升自己的學歷層次水平。由于其學習者身份的特殊性,無法和普通在校生一樣有大量的學習時間,開放大學學生逃課、厭學現象屢屢發生。由于目前開放大學的課堂活動,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有部分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學習者的求學目的只是得到最后的畢業憑證,所以對待課堂的態度不認真,通過短暫的在校學習和遠程學習無法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且遠程教學缺少及時的互動和有效的評價,這也大大的降低了教學質量。
MOOC的及時出現可以有效緩解開放大學的現狀,借助MOOC平臺的優勢彌補了現有遠程教育互動少,評價單一化的情況,并且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合理安排學習計劃,借助MOOC可以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學習者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時間,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教師的職能發生了改變,起著主導的作用。將開放大學和MOOC有效的結合,可以讓開放大學的學習者也體驗到高校課程的魅力,促進了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改變了開放大學學習者為了“證”而學的思想,為開放大學教學的有效展開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針對云南西部貧困狀況,教育部制定了《滇西邊境山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確定了八大精準幫扶項目,滇西農村青年創業人才培養計劃作為項目之一,計劃為支持滇西地區農村青年實現創業夢想,面向滇西免費培養優秀農村青年創業人才,實現“千人創業、萬人就業、百萬人轉變觀念”的教育精確扶貧創新模式。
滇西青年創業學院作為滇西農村青年創業人才培養計劃的載體,于2013年正式招收學員。在調研的基礎上,確定了“面向滇西地區,培養政治立場堅定,具有強烈的創業意愿,具備創業所需心理素質和能力素質,掌握創業過程中所需的管理和專業技能,并愿意為滇西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奮斗的創新型、開拓型、輻射型青年創業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
項目招生采取自愿報名、協同推薦、滇西青年創業學院審核、云南開放大學錄取的方式進行。學籍管理采取云南開放大學單列計劃招生、學生免試注冊入學、實行學分制和2.5-5年彈性學制、頒發云南開放大學專科畢業證書的方式進行。學生免收學費,教學成本由參與院校負責承擔,教育部滇西邊境山區教育發展專項基金給予資金扶持。
截止目前,項目面向滇西地區招收了大批農村青年創業者,其中:彝族、哈尼族、傣族、壯族、傈僳族、白族等少數民族學員占34%;35歲以下學員占75%;已創業學員占63%,帶動了大批當地群眾就業。
滇西青年創業學院教學模式采用開放大學遠程函授和課堂面授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開放大學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育模式不同,其發展之初即為借助廣播、電視等媒介的混合式教學。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形成了現在在線教學與面授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因此,本文著重分析滇西青年創業學院在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討采取什么樣的措施與方法,才能使學院的教學更有效,才能促進和改善學員基于慕課的混合式學習效果。
學院自成立以來,以在線教學加課堂面授的方式開展教學,線上引入優質慕課,線下安排學員到校接受課堂教學,較好的適應了因學員工作繁忙,無法長時間集中到校面授的客觀形勢。目前學院在線教育平臺“365大學”共為學員引入優質慕課15門,學院教師自建課程4門,共有708名學生在線參與各科的學習和討論。其中2014、2015、2016已經全部完成課程的開設,2017級開設課程11門,2018級開設課程7門,2019級開設課程4門。
通過對2014-2018級學員進行學習情況調查顯示,99.52%的學員具備線上學習的網絡、設備等條件;80%的學員對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方式很滿意;80%的學員認為慕課教學有諸多優點,包括能夠根據自身興趣愛好選擇課程、線上教學圖文結合,全面生動、特殊時期不影響學習、可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可反復觀看,慕課教學可選擇名師課程等等;66.6%的學生認為線上教學能接收到線下教學的60%-90%的知識。
滇西青年創學院以慕課為基礎的混合式教學充分考慮了學院的教學定位和教學對象的特征,保證了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但在其實施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混而不合”的缺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教師的教學主導性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混合式教學的優勢未能充分體現。主要表現在:
學院在在線教學中引入了優質慕課,而在面授環節教師則為本校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經常會出現兩者未能有機結合在一起的現象,具體表現為線上、線下教材無法統一、課堂教學內容與在線課程脫節或無關、學員無法將線上課程中學到的知識在課堂中內化和吸收、課后的作業和考核也與在線課程無關等,從而造成資源的浪費,打擊了學員在線學習的積極性。如在《財務管理與籌資》的課程學習中,學員反應在線課程內容偏難,無法完全理解,而在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并未對重難點進行講解和剖析,而是另外構筑教學內容,在線教學與課堂面授未能有機融合,教學質量偏低。
學院招生對象為滇西十州市的農村青年創業者,大部分學員忙于創業,工作繁重,只能利用空閑時間進行碎片化學習,學院組織面授時甚至無法到校參加,導致他們的學習過程不連續,對專業知識一知半解,甚至有的找人代聽課,弱化了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統計數據,2014級僅有41%的學員完成了全部課程的學習和測試,2015級僅有44%的學員完成了全部課程的學習和測試,2016級有58%的學員完成了全部課程的學習和測試,其中每個年級每學期到校參加授課率均不足50%。
學院每學期的面授課程均為面授前臨時安排教師授課,授課教師無法像普通授課一樣設定教學目標、規劃教學活動、組織教學內容和實施課程考核,挫傷了教師對教學活動的控制和實施的主動性,最終只能是講解課程中的部分內容,這種短暫的、填鴨式的教學又打擊了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形成惡性循環。如市場營銷課程,正常教學的課時安排為72個課時,而學院的教學安排僅為6個課時,教師只能講解少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更勿論教學設計。
目前學院采取在線考核和課堂試卷考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總成績由兩部分構成,各占50%。在線考核成績由出勤率、視頻學習成績、單元考試成績、作業成績、課程綜合考試成績按各自所占比重構成。如在商務談判課程在線考核成績中,出勤率占10%,視頻學習成績占40%,單元考試成績占20%,作業成績占10%,課程綜合考試成績占20%,但是由于部分學員忙于創業活動,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在線學習和考試,甚至無法到校學習和考試,導致部分課程無法獲得學分,最終無法獲取畢業證書,打擊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為克服學院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的特點,有效的發揮基于慕課的混合式教學的優勢,提高教師授課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激發學員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為滇西山區培養和輸出高質量、具有管理知識和能力的創業人才,對學院的教學模式做以下建議:
為克服線上名師所授課程和線下教師授課內容脫節的缺陷,學院擬制定教師備課授課制度,規定授課教師與學員同步學習網上課程,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備課、組織教學和安排考核,使線上課程和線下教學實現有機混合。在此基礎上,學院固定一批授課教師為學院專職教師,每學期擔任固定課程的講授,以減少教師備課授課負擔。
在線教學雖側重于依靠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同時也需要教師的監督和促學。學院可設置專職在線學習督導一職,定期檢查每位學員的線上學習進度和效果,與學習進度緩慢、沒有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學員單獨溝通,促使他們重視在線學習,保證學習效果。
為保證教師教學活動的完整性,使線上和線下教學活動能夠有效銜接,激勵教師創新教學設計,保持學院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在教學中應鼓勵教師充分利用365大學平臺,在慕課的基礎上,自己錄制課程教學視頻上傳學習資料,補充慕課資源的不足,在此基礎上布置討論和作業,為線下面授劃定范圍和奠定基礎。
由于大部分學員已經創業,對于一些課程內容,他們已經在創業實踐中充分運用并已掌握,取得了相應的資歷或實踐經驗,無重復學習的必要。對于此類課程,應該改革考核方案,允許學員用創業成果來轉換對應課程學分。如《創業實踐》課程傳統的考核方法為撰寫一篇創業計劃書,對于已經有創業實踐的學員,此考核方法不但沒有實際意義,還增加了學業負擔,所以可采取靈活的考核方法,比如允許學員通過遞交營業執照或創業成果展示來獲得課程學分。
通過對滇西青年創業學院教學過程及教學管理的分析和思考,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基于慕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適合學院現狀和學員的現實情況的選擇,在教學過程中應克服線上和線下課程沒有有機混合、線上學習效果欠佳、教師授課缺乏能動性和考核方式單一等問題,充分發揮網絡授課和面授課程各自的優勢,系統融合教師、學員和教學資源,將混合式教學點優勢顯現出來,推動學院的教學質量的提升,繼續為滇西地區培養高質量的創業帶頭人和致富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