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莉
天津市北辰區文化館
基本功訓練是民間舞蹈表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扎實的基本功是檢驗一名優秀舞蹈演員專業素質的重要指標,也是幫助其展現民間舞蹈獨特藝術風格的條件,更是呈現民族舞文化內涵的重要形式。但是,從當前民族舞教育來看,舞蹈基本功的訓練存在問題,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這對于舞者專業素養的培養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加強民族舞教育中的基本訓練,則是提高舞蹈教育質量的必然要求。
舞蹈基本功對于一名舞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舞蹈基礎訓練主要集中在對人的骨骼和肌肉的訓練,例如壓腿、壓肩、腿腳背組合、把桿訓練組合等等,這些動作能夠讓整個身體處于多種變化形態之中,從而改善身體狀態。在舞蹈訓練中,加強基本功練習可以讓舞者提高身體的直立感和穩定性,確保身體在運動中能夠比較準確地移動重心。
在民族舞藝術中,基本功通常是指一個舞者所具備的基本條件,它包括舞者經過長期訓練形成的內在、外在條件以及形成的總和素質和能力。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民族舞的表演中,舞者要想表現出優美的動作、技巧,必須要加強基本技術、技巧動作的訓練,而這也就形成了舞蹈的內在條件;此外,舞者的身高、體重、比例、外形等先天素質條件則是外在條件的表現,通過專業化的訓練可以有效改善外在條件,提高舞蹈的表現力。
對于舞者而言,加強舞蹈基本功的訓練,能夠幫助其掌握和積累塑造舞蹈藝術形象的肢體語言,讓舞者在二次創作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全面展現舞蹈藝術性;堅持不懈的舞蹈基礎功訓練可以改變著舞者的形體素質,改善其形體條件,確保其更順暢自然地做出舞蹈動作。在舞蹈教育中,舞蹈基本功和民族舞分屬于兩門學科,但是二者是可以相互依存的,只有在民族舞中充分發揮舞蹈基本功的作用,才能提升舞者的舞臺表演能力,呈現出優秀的舞蹈作品。
舞蹈基本功訓練在民族舞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從民族舞教學實踐來看,舞蹈基本功的訓練存在一定的問題。第一,教師對舞蹈基本功訓練在民族舞中的作用重視不夠。近幾年,隨著藝術教育的發展,人們對民族舞教育的觀念也在改變,民族舞蹈教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舞者對于舞蹈教學的方式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舞蹈訓練圍繞民族舞的特點進行基礎訓練。但是,隨著教育逐漸功利化,教師對舞者基本功的訓練有所忽視,例如基本功課時量少,舞者得不到有效的訓練,甚至將基本功融入到技術動作訓練中,這樣必然會影響舞者的訓練效果。第二,舞蹈基本功教學體系不夠健全。當前,我國民族舞蹈事業蓬勃發展,民族舞蹈教育教學體系也不斷完善,但是舞蹈基本功的存在并不凸顯。在缺乏科學有效的基本功訓練的體系中,舞蹈教學結果可想而知。另外,高校以及一些舞蹈教育組織,對于民族舞蹈教學體系并沒有明確的規范,所以,實際教學各環節的安排,無法滿足舞者的訓練需要。這樣在民族舞的教育教學中,舞者得不到系統規范的指導,影響了訓練效果。第三,民族舞的教學內容不夠豐富。從舞蹈專業來看,民族舞可以劃分為舞蹈編導、舞蹈欣賞、舞蹈文化、舞蹈表演等內容,隨著舞者藝術欣賞水平逐漸提高,一些有潛質的舞者已經不再局限于簡單地學習跳舞蹈,而是希望進入到專業的舞蹈表演、舞蹈欣賞、舞蹈編排、舞蹈理論教學等領域,而要想進入這些領域,必須要有扎實的舞蹈基本功。但是,在目前一些學校的民族舞蹈教學內容還不能滿足他們的學習要求,這樣限制了舞者尤其是有潛力舞者的發展,影響了舞者的長遠發展。第四,民族舞的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有待做出調整和改進。目前示范教學在民族舞蹈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舞者常常對基本功訓練產生枯燥無力感,在訓練中不到位,難以達到理想效果。教師過多地占據教育主導地位,難以真正展現出舞蹈教學特點,舞者主動參與舞蹈的情況較少,難以體現出主體價值,從而降低了舞蹈教學實踐效果。第五,舞蹈教師的專業能力有待提升。舞蹈教師的基本功、對基本功教學的態度以及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效果。在民族舞教學中,一些教師缺乏對舞蹈基本功教學的足夠重視,在基本功指導中有所欠缺,教學能力不足等等,這導致舞者的基本功不扎實,為以后的學習留下難題。
1.加強舞者的舞蹈技術技巧訓練。
在民族舞基本功訓練中,訓練者應注意對舞蹈技術技巧的指導,提升其舞蹈訓練效果。訓練者應指導舞者加強旋轉練習。在民族舞中,常見的旋轉技巧有反掖腿轉、吸腿轉、旁腿轉等,不同的轉法起范方法和發力點的不相同,最后手臂的運動路線和舞姿的形成都會不同。在訓練中舞者應注意蹲、頭、手臂、協調性和心理素質,保持氣息穩定,避免出現訓練損傷。指導舞者加強翻身技巧訓練。訓練者指導舞者增強腹肌、背肌、側肌的訓練,避免翻身中出現塌腰、扣胯、旁腰挑不到位等等問題,在扎實基礎后,配合著各種能力的訓練和身體協調性的配合,逐步提升訓練效果。指導舞者加強跳躍訓練。跳躍技巧作為民族舞的技巧之一,需要舞者的綜合的能力,并在起跳中保持輕盈的感覺和舞姿,這對于舞者的彈跳力,腿部肌肉的爆發力有著較高的要求。這樣在長期持續的訓練中,能夠強化肌肉記憶,鞏固基本功,為民族舞呈現做好準備。
2.培養舞者的舞蹈表現力。
舞蹈表現力的體現與舞者的自身條件有著緊密地聯系。舞蹈的基本素質是舞蹈學習的必備條件,良好的素質直接影響舞者舞蹈表現力的呈現。在舞蹈基本功訓練中,訓練者可以在基礎教學之外,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舞蹈作品,安排欣賞和學習,讓舞者了解不同背景下舞蹈作品的含義,體驗不同民族舞蹈藝術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點,感受各種舞蹈的風格特征,用不同角度去欣賞舞蹈。這樣可以逐漸培養舞者的舞蹈思維。在此基礎上,訓練者進行舞蹈作品的設計與編排,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創造力和對舞蹈的理解能力。
3.培養舞者的舞蹈感受力。
一些舞者在表演舞蹈作品時,技巧熟練,動作連貫,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但是有些舞者在表現同樣的作品時,動作僵化、沒有內在的情感,缺少感染力,不足以吸引人,也難以讓人產生美的感受。二者的區別在于舞者的舞蹈表現力上的差異,而舞蹈基本功對于其舞蹈表現力有一定的影響。訓練者在舞蹈基本功訓練中,應將舞蹈與音樂相融合,把音樂作為背景,充分音樂對舞蹈促進的作用,激發舞者的表現熱情,從而提高其舞蹈動作的表現力,呈現舞蹈藝術的魅力。
4.培養舞者的合作觀念。
民族舞在舞臺呈現中通常需要團隊合作。但是,一些人存在個人主義的傾向,在舞蹈訓練中缺乏集體精神,自我為中心,難以和其他舞者一起訓練、一起為了一個目標而去奮斗。針對此,訓練者在舞蹈基本功訓練中應提高思想認識,加強對舞者的團隊訓練,例如組織舞者分組合作,通過比賽的形式進行基本功訓練,通過有意識地引導讓他們產生集體榮譽感;或者基于基本功訓練設計短小的舞蹈節目,構建一個小的集體,為各組提供展現的舞臺,并針對表現好的各組一定的獎勵。這樣的訓練可以促使舞者的集體榮譽感不斷增強,提升其集體觀念與合作意識,提高基本功訓練效果的同時,也為他們參與舞蹈表演做好準備。
5.培養舞者的形象氣質。
舞蹈是一種動態的美,優美的舞姿會令人賞心悅目。民族舞靈巧動人,極具地方特色,教師應通過基本功訓練,培養舞者良好的形象氣質。經過系統的舞蹈基本功訓練之后,舞者可以知道如何用動作姿態來表現舞蹈的美,知道怎樣調節自己的肢體來表達舞蹈動作,進而提升舞蹈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在民族舞教學中,舞蹈動作的學習單一的模仿,而是需要將舞蹈動作與舞蹈內涵思想融合為一體,從而達到舞蹈藝術的更高的境界。舞者經受系統舞蹈基本功后,肌肉會呈線性生長,身體各關節比例也會區域良好,體內的脂肪也會隨之消耗,這樣舞者從外表形態來看,會非常纖細、身材勻稱,外在形象是內在氣質的表現形式,而這樣的訓練可以有效提升舞者的精神氣質。
6.培養舞者的意志品質。
俗語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沒有日復一日的舞蹈基本功訓練,就沒有舞臺上優美的舞蹈呈現。基本功訓練是最考驗舞者意志品質的環節。例如民族舞中跳、轉、翻這三大類技術技巧的訓練中,對舞者的軟度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居家的身體素質與肌肉能力支持,因此,舞者每天在基本功練習中需要忍受軟度訓練帶來的肢體疼痛,還需要堅持長時間、高強度的體能與技能的訓練,在這一過程中沒有強大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是很難堅持下來的。因此,在民族舞基本功訓練中,教師應重視舞者的意志品質培養,注意引導其通過自我調節,提高心理素質,緩解訓練中的焦慮,長期枯燥訓練帶來的心理負擔等等,幫助其突破困境,打好基礎。
民族舞具有自身的藝術魅力和多彩的表現形式,在現代舞蹈藝術中占據重要的位置。舞蹈基本功在民族舞訓練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加強對舞者基本功的指導對于促進舞者展現舞蹈藝術,提升藝術表現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