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邵陽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社會主義的發展完善,人們更加注重教育會對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實現了快速發展的戰略目標,在教育領域同樣如此,網絡技術為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除此之外,信息技術也為教育插上了翅膀,為職業教育改革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教育部門應秉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把立德樹人、課程改革的實踐觀念納入高職語文課程改革體系中,同時把思政教育理念納入到有關課程的教學實踐中。與此同時,現代教育目標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把握思政教育內涵,樹立立德育人的使命,改革語文教學方式,培養健康人格和審美情操,使其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盡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且這一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在當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模式下,有些語文教師對自身沒有明確的定位,缺乏清楚的職業認知,許多語文教師只是把語文教育作為一門普通學科看待。他們在教授語文知識的時候注重文章本身的意義,無法在思想層面對學生進行深層次引導。一些高職語文教師沒有意識到語文教學內容含有豐富的思想教育元素,他們尚未對加強高職生語文教育具有完整的認知。當代教育觀要求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建設,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一些高校為了貫徹落實高職生思想教育的目標,在高職語文教學時,除了教授學科所要求的知識之外還要求深入挖掘隱藏在文學之后的思想元素,通過引導讓高職學生領悟傳統文化的魅力體會作者無形中散發的高尚情操。只是,許多語文教師還未達到這一高度,他們認知還局限在理論知識的輸出,片面強調以成績作為衡量工作好壞的標準,由此可以看出,糾正教師的思想認知,加強現代高職學生語文思政教育的道路任重道遠。
高職院校語文思政教育呈現了邊緣化的發展傾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大部分精力用于理論知識的講解,沒有加強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引導。這樣的情況大多出現在青年教師身上,有些青年教師缺乏知識儲備和教學經驗,在進行教學中大多只是流于對文字表面的解釋和詩詞情感的解析,沒有注重精神引導,帶動學生進行啟發聯想,導致一些學生“學馬不懂馬”,無法實現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標。
整個教學管理過程在新時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學設計應當科學化,教學活動應當貼近學生生活,最后對學生進行考核時要求能夠正確反映教學質量和教學要求,這些都對教學現代化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挑戰。然而,有許多高職院校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大的問題。一是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仍然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教學模式沒有隨時代進行調整,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學習的積極性變差,有的學生甚至出現曠課、逃課的現象。這些無一不說明了我國舊有的教育模式存在弊端。二是許多高校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態度不嚴謹,課堂教學具有極大隨意性。學生在課堂無法學到有用的知識,更別提教書育人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了。三是許多高職院校教師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行為,采用卷面考試形式,以卷面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成效的標準,無法完全反映全過程育人的最終效果。
《大學語文》課程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承載著悠久的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所特有的風土人情、道德觀念、生活習慣和審美品位等精神核心,影響著每代青年學子氣質的養成,并伴隨著其心靈成長的全過程。同時,《大學語文》課程里具有素質教育題材,因此成為了高職生思想教育的大本營。只有把二者有機結合到一起,才能有效弘揚傳統文化,引導學生熱愛祖國,誠實守信、樂觀進取,提升青年學生的文化自信和綜合素質。
另外還應當注意的是,“大學語文”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致性和互通性,這會對學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價值、理想信念的養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培養德才兼備的新人具有深遠意義。教師只有利用課堂這一教學陣地,傳播高職生優秀的中華文化,使得他們在潛移默化中使其接受主流文化價值的影響和熏陶,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和氣質修養,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育具有健全人格,德才兼備的高技能人才。
高職院校教師教學方式老套,依賴舊有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多數教師往往都是依據自己所劃歸的知識和專業重點來制定授課的內容,并會依據實際需求和教學情況來調整教學方案來使得語文教學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實行信息化教學時,比較常見的現象是教師利用網絡平臺將已有的教學資源導入并使用,然而這些課程許多不是教師所擅長的,也沒有針對高職生心理特點而建立的知識結構,教學內容與師生脫節難以有效發揮教學資源的最大功用;教師采用傳統課前督導學生預習,課后鞏固練習,通過考試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有效幫助高職生在最短的時間里掌握知識,運用閉卷測評的方式也不能準確檢測到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相反會引發他們厭學的心理。
在現代化信息發展時代,各類網絡平臺和信息資源層出不窮。平臺的多樣化和信息的層出不窮會導致許多教師依據自身喜好選擇教育平臺進行授課。盡管來說,許多高職院校極力推進信息化教學策略,然而始終沒有統一指定的平臺。在實際教育中,許多教師會根據自身喜好選擇適合自己品味的教學平臺,學生利用的多款APP、小程序,嚴重影響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了他們的學習效率。甚至學生會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產生學習抵觸情緒,影響課程的學習。傳統的教學方式刻板陳舊,信息的傳播效率低,形式單一,容易導致學生產生視覺疲勞,極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意愿。
一是課堂的授課效果受到限制。現代化的信息教學能夠充分靈活地運用信息技術,營造具有特色的智能化的學習環境。只是,就目前的發展情況來說,很多高校開設了語文教育課程,在教授語文知識的同時來推進思政課堂信息化教學,然而這種信息化教學也僅僅起到了表面的裝飾作用,比如說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課堂簽到、點名等簡單的教育工作,無法對教學起到真正的作用。其次,授課后的效果受到限制。教師布置作業檢查學生學習成果時,課后學生忙于應付,利用現代化的軟件來搜題進而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所以教師不能發現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無法發現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做出調整,課后的效果反饋也有待提高。
在課程教育改革的模式下,大學語文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設備將語文學科知識與思政教育元素完美融合起來,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教師應當適應現代化信息教學的模式,利用網絡和現代化的授課工具結合學生的需求和心理發展特點篩選合適的教學資源進行授課,借此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等道德素養,牢記立德樹人這樣的教育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秉持著以學生為根的宗旨,多角度傾聽學生對這一事件的看法,將課堂的主要話語權交給學生,并通過對話將學生和國家的命運以及發展聯系起來,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另外,教師應當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敏銳察覺到學生的性格特點,依據他們的性格選擇教學方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在教育方面得出積極作用,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快速發展。
在當代,各種各樣的教學平臺出現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里,網絡平臺多樣性的特征嚴重制約了高職院校的教學效果。鑒于這種情況,高職院校應當統一網絡教學平臺,選擇權威的教育資源推行信息化教學。此外,為了提高學生學習大學語文的積極性,需要調整教學內容。大學語文課程講究的是實用性和審美性,教材中許多文章蘊含了豐富的人文情懷。例如,以《春江花月夜》作為代表的古詩詞,將人生哲理與詩詞意境完美結合在了一起,為讀者塑造了優美的春江月夜圖,并寄托了離別之情和相思之苦。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美、韻律美和意境美,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美的價值所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同時,大學語文教師要積極關注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并將問題代入課程教學,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進而豐富教學內容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漢語言基礎知識的興趣,同時還能對學生加強思想教育。
語文學科思政教育若要取得好的教學成果,現代信息技術就顯得極其重要,因此要促進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模式的出現,需要教師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利用網絡資源和視頻制作技術。教師在進行授課的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動畫的形式,改變原有單一枯燥的課堂面授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教學錄像設備進行情景化教學,這種情景化教學還原了生動具體的場景,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情景,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助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材的教學方法,且具有互動性、創新性和趣味性的特點。這種教學方法對比傳統的教學方法來說具有無與倫比的優越性,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多生動有趣的思政教育情景。
在現代化信息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思政教育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和信息工具,充分認識到語文課程與思政教育課程的聯系和區別,結合當代大學語文教育目標,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努力挖掘語文教育中思政教育元素,創新教學方法,進而提高高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思想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