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宗帥 葛畢敬
滄州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育與社會市場的結合更加緊密。教育改革雖然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學生全面發展的育人模式與社會環境還有待完善,“產教結合”的人才培養機制尚不成熟,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有待提高。舞蹈表演是一種體育與藝術相結合的新興運動項目,因其在健美健身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一直深受大學生的喜愛。但由于開設時間短,培養機制不健全,導致其質量和專業程度比較低下,不能滿足社會對于體育舞蹈專業高質量人才的需求。本課題通過對滄州師范學院體育舞蹈表演專業“產教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可以促進我校學生就業,進一步適應社會供需和時代要求,為其它高校體育舞蹈專業的發展提供借鑒。
我校于2015年開設舞蹈表演專業,課程體系逐步完善,體育師資隊伍和場地、器材等設施的建設也逐漸加強,尤其在實踐性教學環節取得了優異的表現,得到了我校上級領導的積極肯定。但由于專業開設時間短,缺乏社會基礎,大多數學生畢業后只能去當老師,培養模式過于單一,就業面狹窄,面臨著專業教育與社會市場需求契合度不高的問題。
1.人才培養的合作內容。在專業建設上,要把握好體育舞蹈專業的研究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方式建立“產教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開發要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順應時代潮流,開設拉丁、芭蕾、現代舞、中國民族民間舞、爵士舞等專業實踐課程與藝術概論、舞蹈教育學、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等專業理論課程。通過教師進修與培訓、人才引進、外聘專家等方式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培養既能擔當舞蹈教師,又能擔任體育教師,既能從事基礎理論知識教學,又能進行實踐教學的高素質教師。打造校內外合作的實訓基地、俱樂部、訓練團等合作平臺。
2.人才培養的合作類型。學校在引進相關企事業單位力量參與辦學的基礎上,以多層次、多形式的合作方式進行校企合作,探索學校和社會企業多種合作類型。對于不同類型的行業進行篩選,以挑選出符合我校條件、具有代表性、與本專業相關的單位或個人,確立產教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合作關系,建立聯合實習培養機制。
3.人才培養的運行機制。建立“產教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和制度建設,通過制定相關校企合作的具體標準、實施細則等措施,加強對校企合作的有效管理、監督和指導,為其順利的運行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發揮學校、資金、企業各自的優勢,建立多形式、多層次的辦學體系,進而有效促進校企合作的可持續發展。
4.人才培養目標。(1)目標的建構。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決定著高校的辦學方向,對人才培養模式具有指導性的作用。經過與各所學校的深入交流與學習,結合產教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把滄州師范學院體育舞蹈專業的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和思想道德素質,較強的舞蹈表演與教學理論知識相結合的創新實踐能力,具備對舞蹈的學習、創編等綜合運用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2)實現途徑。第一,加強課程建設,構建專業培養體系。體育舞蹈專業在我校開設的時間不長,沒有對課程進行專門化、系統化的建設??紤]到社會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在制定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加強學生職業技能的訓練,在每一學期加強芭蕾、民間舞、現代舞、爵士舞等專項技能基本功的綜合實訓,同時注重其他選修的課程,構建多樣化課程體系。第二,打造多元化創新實踐平臺。通過與其他院校的交流和借鑒,根據學校的辦學條件,在專業教師的指導與幫助下,組織學生進行規范的校級比賽。鼓勵學生參加省、市級的各種大型舞蹈比賽,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為學生打造一個專業化、標準化的體育舞蹈訓練基地和課外實訓基地,提供多元化訓練實踐平臺,加強校內外教學實踐,培養競技型體育舞蹈人才。第三,構建校企合作保障機制。建立政支持、社會企業參與、學校自主的合作保障機制。制定有關校企合作的實施細則、標準,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體系。社會有關的企事業單位根據自己的資金、市場等優勢積極培養和挖掘學校人才,建立政府、企業,學校為一體的辦學體系,進一步促進校企緊密結合和可持續發展,形成長效合作機制。
在課程設置上,大多數高校依然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缺乏明確的培養目標、多元化的實踐活動、完善的師資和課程體系,學生的實訓場地與實習基地落實較難,“產教結合”人才培養平臺運行效率不高。校企雙方缺乏深入交流、合作基礎單一,事業單位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不高。
為了真正發揮“產教結合”的功能和作用,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就必須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勇于實踐,大膽創新,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可操作的具體辦法,保證體育舞蹈表演專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