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蔣小瑩
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
基于新課程變革,再加之全面育人理念的實施,在高職院校教育中,對思政教育越來越重視,但是還未構建出相對健全的勞動培育模式。針對高職院校來說,讓學生加入勞動實踐的機會通常都不多,因為勞動教育能夠促進思政教育,為其奠定夯實基礎,所以高職院校在培育學生時,應根據德智體美勞的相關標準,科學調整教學體系。
勞動教育并非是一味地讓學生開展勞動活動,而是通過勞動活動,讓他們能正確認識勞動,鍛煉學生的勞動技能,使其擁有積極的生活態度,防止出現不勞而獲的觀念,只有堅定唯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獲得的信念,在將來發展中也很難被外界環境誘導。針對德智體美勞而言,勞動是非常光榮,在我國民族復興發展中,需要新的勞動思想,將發揮關鍵性作用。勞動是通往成功的必要途徑,就高職學生而言,更應掌握相關的專業技能,利用勞動來全面展示自己。這就要求學生不但要充分掌握勞動內涵,熱愛勞動,而且還要尊重勞動成果及有關的勞動人員,培育謙虛助人的良好品質,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為中國夢貢獻自身的一份力量。
在高職院校中,思政教育課程有利于學生建立科學的思想體系,進行思政教育活動,能夠端正學生的“三觀”,讓學生在第一時間掌握國家實施的方針及政策,掌握社會的發展方向,培育團結合作的優秀習慣,幫助學生明確遠大理想。思政教育課程的開展,能夠幫助我國培育更多優秀人才,促進國家建設,為其奠定人才基礎,這是十分重要的力量。[1]
基于新時代背景,就高職院校而言,雖然已經開展了一系列的勞動教育活動,實際上,并沒有與之相匹配的思政教育,從某種角度來看,降低了勞動教育效果。針對勞動教育而言,在思政教育中,它屬于德育的關鍵手段及渠道。在高職院校中,針對勞動教育部門和有關的成員構成,一般由學生處、輔導員和系部共同構成,若是沒有思政教師的參與,將影響勞動教育效果,達不到“勞動+思政”育人的最佳效果。同時在思政教材中,勞動教育相關內容體現較少,對此,高職院校應構建滿足思政教育內容的具有學校特色的勞動校本教材,唯有如此,才能全面增強勞動育人的效果。
高職院校將思政教育同勞動教育融合起來開展教學活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形勢,但因為長時間的對勞動教育不重視,導致高職院校的勞動資源不完善;部分常規教育資源被多次使用,不具備相應的創新性,長期發展下去,導致勞動教育課程同勞動教育實踐相脫離,針對勞動的理解,也會被自身眼界所限制。[2]
在高職院校中,涉及的勞動教育的思政教育形式過于單一。就勞動教育而言,它一般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理論部分,另一部分為實踐部分,并且在這之中,勞動實踐具有非常關鍵性的作用,在進行勞動實踐教育時,可以充分反映出勞動理論教育。因此,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有必要增加學生的勞動實踐形式,以便更好地進行多樣化理論教育。
大多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同勞動教育的有機結合,通常還僅僅是停留于表面形式,有關的教育機制還有著弱化現象。針對部分情況,高職院校雖然已經進行了勞動主題活動,如“學雷鋒月”,基于活動的全面開展,學校應積極調動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進行校園社會性勞動,同時讓分享自己的勞動心得,但是卻并未制定相應的評價及考核制度;雖然大部分學生加入了勞動實踐,但是對于教師而言,卻并未把勞動實踐當作教育內容,對此缺乏一定的重視,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勞動教育效果。
在高職院校中,將思政教育同勞動教育進行融合,能夠全面促進勞動教育的進行,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對此,高職院校需強化校本勞動教材的編制,根據高職院校的具體狀況,幫助學生構建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在思政教育活動中,全面引入勞動教育課程,同時讓思政教師及班主任進行協作,從而推動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由于勞動教育課程歸為實踐課程,并且思政教育課程通常都是理論課程,將兩者有機融合起來,能夠促進理論及實踐教學之間的融合,為思政理論課程奠定夯實基礎。就高職院校來說,對于勞動校本教材的制作,應通過高職院校多方的參與完成編寫,應有思政教師、學生處及教務處等人員,與此同時,要求編制的教材內容應逐年更新,不斷滿足時代的需要。[3]例如,現階段,針對高職學生進行社會價值觀教學,就學生來看,他們對于價值觀的理解往往存在理論化特點,對于日常生活所需的價值觀指導,很難科學運用,尤其是誠信及愛心奉獻方面的思想,有著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能夠為高職學生解決生活及學習中的相關問題,如價值觀偏離問題,因此,對于勞動校本教材的編制,需引入新時代的思政內容。與此同時,要求高職院校應強化思政教師的培訓工作,加強勞動教育技能訓練,使思政教師具備先進的勞動思想、技能及實踐教育觀念。
基于新時代背景,高職院校還應進一步挖掘勞動資源,幫助高職學生補充勞動教育課程。根據勞動教育培育的相關標準,在勞動教育資源中涉及一系列的內容,如勞動價值觀、勞動技能及勞動榜樣等,充足的勞動資源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勞動,把勞動當作學生發展及成長的基石。尤其是勞動榜樣資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帶來心靈觸動,在他們感動的同時,還能向其學習。在此需對榜樣的選取加以重視,實際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應考慮多種因素,如與現實生活相近,易被學生理解,可以產生共鳴的榜樣。就教師來說,應積極探討教學資源,深入人民群眾,深挖身邊的勞動者資源,如學校后勤、學校保潔及校園保安等;除此之外,伴隨互聯網時代的進步,在高職院校中,可強化互聯網資源的運用,針對影像資源進行搜集,使高職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勞動資源學習,幫助其建立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
結合思政教育進行有關的勞動教學活動,需對勞動的在場性加強重視,具體而言,應使學生全面融入勞動學習及實踐活動中,而非表面形式。針對勞動教育形式來說,它是非常豐富的,并非是講課及打掃衛生這兩項內容。在高職院校教育中,應加強學生對勞動教育的理解,對教育形式進行創新,全面調動學生勞動的積極性??赏ㄟ^組織勞動講座及主題演講活動等方式,刺激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將學生培育成勞動宣講人,也可通過辯論賽的方式,吸引學生加入其中,從而產生教育思辨。另外,高職院??稍鲈O“勞動日”,在每月中確立一個勞動日,讓社團及學生開展相關的主題活動,比如義務檢查等。通過一系列的勞動,使他們實現自我價值;就高職院校來說,還可構建勞動實踐基地,如讓學生進行蔬菜種植,以此來爭取食堂就餐折扣。除此之外,在院校中,可設置勤工儉學崗位,積極調動學生參與勞動,通過勞動來掙取生活費及學費。若是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勞動,院??蛇M行“勞動+創業”的教育活動,有助于促進活動的順利完成。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制定校本教材、強化教師團隊建設、建立勞動實踐基地,這些都是有效確保勞動教育的前提,另外,高職院校還可采取“走出去”措施,以獲得更多的社會幫助,包括人員、資金及場地等的幫助,以便學生可以積極加入各種各樣的勞動活動,為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可靠保障。針對高職學生而言,在學校期間應積極加入勞動活動,有利于畢業之后更好地就業,為相關工作崗位奠定夯實基礎。想要全面增強勞動教育效果,就高職院校來說,需制定健全的勞動評價體系,將勞動教育課程設置為必修課程,同時將其歸為學生考核管理工作中,對于勞動教育,高職院??蓸嫿▽iT的評分系統,讓學生通過勞動得到相應的學分,這樣才能判定其勞動課程達標。[4]實際進行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學校和教師應給學生設置必要的勞動任務,同時也可給他們設置額外的加分項目,由其自行選擇,在學校及教師的科學引導下,通過勞動課程讓學生感受到榮譽感及成就感,在學生心理產生勞動光榮的想法,進而完成勞動教育考核。
就高職院校而言,在勞動教育中引入思政教育,有利于全面確保勞動的在場性特點,能為高職學生提供一系列不同的勞動形式,使其親身加入勞動實踐活動,利用勞動更好地感受人生,獲得全新的感悟,豐富學生們的社會經驗,同時還能使他們掌握基礎勞動技能,培育熱愛勞動的觀念,以及踏實肯干的優秀工作想法,幫助其構建科學的擇業觀,進一步增加學生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