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玉娟
保定廣播電視大學淶水分校
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創新能力的支持,創新的核心是對人才的培養和教育。因此,培養創新型人才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標,而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作為服務教學活動的主體,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奠定了理論基礎。各高校在健全與完善教學管理體制的同時需要結合實際的教學任務,從教學、師資力量、社會實踐等方面著手,努力創新教學管理體制。
1.教學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定應該根據學生學情的變化以及時代的發展而進行創新,不少高校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執行的教學管理制度普遍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教學管理制度不夠科學。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等都和過去的學生有所不同,如果運用之前的教學管理制度,不僅不會起到有利效果,還容易引起學生的不滿。其次,教學管理制度實用性不強。有的高校在制定教學管理制度時存在著形式主義現象,在教育制度實施的過程中缺乏監督,所以對教學管理制度帶來的實效并不了解。最后,教學管理制度缺乏合理性。新時期背景下,對高校教學管理部門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要有創新意識、改革意識以及廣闊的知識視野范圍等,但是很多教學管理部門的人員都缺乏相關方面的素養,所以制定的教學管理制度還存在一些不合理情況。
2.管理者素質較低。院級教學管理工作直接關系到一線教師和廣大學生,是高校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環節。目前的從業人員存在學歷偏低、業務素質不過硬的問題,這也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學界多有相關論述。如朱云飛《高校二級院系教務管理人員素質現狀及其提升途徑》中指出“高校二級院系教務管理人員專業、學歷結構、年齡結構不合理”等現象。這樣的從業人員,處理日常教學管理工作還能勝任,而應對新形勢、新技術的能力不足,應對教育教學改革的能力不足。
3.各高校教學管理觀念落后。目前的教育工作者對于教學管理的具體概念認知模糊,導致在實際教育教學中無法根據具體的教學任務進行合理規劃。大部分教育工作者仍使用傳統的管理手段,沒有與時俱進,充實自身的管理知識,忽略了教師和學生參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無法有效體現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管理工作沒有切實服務于教學活動,制約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不利于學校教學管理體制的健全。
1.完善教學管理體制,創新教學管理方式。高校教學管理體制的創新首先要從管理機構的改革開始,目前大部分高校都設有兩級管理機構:一級為校級管理部門,一級為系級管理部門,二者是從屬關系。在實際操作中校級管理工作龐雜,從把握學校發展方向到具體教學內容的制定都是由校級管理部門完成的,而系級管理部門通常只完成一些行政工作,履行監督職能,這樣的管理方式使管理系統的工作效率不高,處理問題的能力降低。因此,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前提下,高校應改進學校管理部門的職責劃分,保證高校各管理崗位都能發揮作用。高校教學管理體制不光需要改進管理機構,還應該創新學分制。目前高校的學分制主要體現為專業課與選修課,學生只注重專業課堂中的學分,忽略了選修課的重要意義。學校應及時調整學分制,將專業課與選修課并重,同時還應該兼顧對學生道德素質和行為的監督,這也是目前大部分學校制度存在的問題,學校對學生道德素質的約束只停留在表面上,沒有作出深入規劃,導致部分學生出現專業水平高,但道德素質低下的狀況。學校應及時察覺這一問題并進行有效改進。通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發散其想象力,這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2.增加培訓,提升隊伍素質。無論是原有工作人員,還是新聘用人員,都要進行培訓,增加其見識,擴充其知識面,提升其管理才能。從入職培訓到工作期間的培訓,對本院工作的了解和把握程度,提升對管理學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程度,更好地應對高校教育改革及掌握高校教學管理技術等方面開展培訓,使每個人都有參加培訓的機會和時間,促使院級教學管理人才的持續進步,促進基層管理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升。
3.創新教學管理理念。對于高校管理者而言,應重視教學管理理念的及時創新,運用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為教學管理工作質量的提高提供保障。首先,高校需要主動擺脫傳統教學理念對管理思想的束縛,及時了解、掌握新時代背景下教學管理的前沿動態;其次認真分析自身在制定教學管理制度時存在的不足,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結合學校自身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合理運用。這樣既有助于提高教學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又能確保高校教學管理工作可以有序運轉,力爭給學生們創造一個舒適、輕松、愉悅的學習和生活的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愿意主動配合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這對高校教學管理水平的提升有著積極意義。
學校的教學管理體制需要多方資源共同配合,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體系,營造成具有創造氣息的教育環境,通過更新教育理念、完善學校制度等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供前提條件。在增強學校競爭力的同時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社會提供具有綜合技能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