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偉
河北省永清縣高新學區中心校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在教育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大力提升學生的心理素養,引導學生養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挖掘學生的心理潛能,驅動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為實現健康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立德樹人的提出將該教學要求具體化,要求教師在組織學科教學活動的時候,挖掘學科背后蘊含的心理健康內容,采取適宜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在獲取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在學習中,我們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在我們的學生中有很多這樣的學生。他們的性格比較孤獨,缺乏自信,意志不堅定,自我約束能力較弱,膽小時不愛說話,凡事都沒有自信,怕同學看不起他。如果別人在和他開玩笑,他會懷疑自己在談論他。他們心中充滿了猜測。同時,他們仍然有發現別人缺點、小問題、嘲笑別人缺點的習慣。做任何事情時,他們都以自己為中心。他們只考慮自己,對其他學生漠不關心,只了解自己。然而,他們的個性還是比較容易激動的,當有來自外界的不良刺激時,會非常沖動做出不合理的事情。而有些人是非?;钴S的,他們常常在任何場合都過分地表達自己;他們在學習中沒有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他們會放棄學習。然而,有些學生過于追求分數,以至于考試前的心理失衡,甚至在考場也會因為過度緊張和暈眩而十分痛苦;有些學生面對的是任何人,任何事情看起來都無關緊要。事實上,他們對任何事情都很粗心,多疑而且過于敏感。雖然造成學生心理不良的原因很多,但小學生畢竟處于小學階段,他們有很強的可塑性。只要我們的教師能夠掌握這些特點,他們就能夠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正確指導教育,這些心理問題是可以糾正和調整的。
數學教學課堂才是進行滲透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關鍵陣地,所以,數學教學應該要求教師靈活掌握教材內容,并將之與學生的心理特點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更要使用潛移默化和間接感染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心靈健康成長。
數學這門科目本身可能和心理教育并沒有太大的關系,甚至教材內容中也看不到太多與心理培養相關的內容,這就需要數學教師靈活地將課堂內容進行必要的延伸與拓展。例如在講到關于“圓周率”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向小學生們講解一下偉大的數學家祖沖之是如何發現圓周率的,以及他的發現在數學方面的意義,并且這一發現對世界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就使得學生不再是簡單枯燥地學習與背誦圓周率相關的知識與概念,而是會在學習的同時培養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可以借此鼓勵學生好好學習來報效祖國,也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此外,數學的學習是十分嚴謹的,每個公式的推算都需要嚴密的邏輯性,因此,教師除了要積極地要求學生做題認真之外,也可借機來培養小學生做事認真公正、誠實真誠的積極心理。
學會合作不但是學生將來適應社會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該通過數學學習,使學生可以學會和人合作,同時可以和他人進行思維上的溝通與交流。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適當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對學生團結合作精神進行培養和鍛煉的良好途徑。要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其可以通過自主探究、小組討論,自己進行表達、思考和反思,并在其中感受到合作學習的快樂,得到合作學習的成果。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小學生在思考問題時通常需要更長的時間,且進行合作學習后還需要對語言進行組織之后進行交流和表達,因此作為教師來說應該結合學生學習的內容,對學生進行交流、討論以及探究等所需要的時間、環節以及方式做好充分的預設,進而滿足學生進行補充、發言的需求,使所有學生都可以擁有互相發言和補充的機會,從而使其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基礎上,發展合作能力,塑造積極的心理品質。
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在學校教育中,老師要做到不偏不倚,真心愛護每一位學生,不隨便給學生貼標簽,正視每一位學生的現狀。老師應該投入更大的精力,幫助學生找到學習中的問題,補充知識漏洞,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和尊重,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積極的心理品質。
在實施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在現代育人理念的指導下,挖掘教材本身的心理教育內容,設計良好的課堂教學環節,讓學生的學習處在愉悅、積極、主動、和諧、合作的環境里,使學生在探索知識、體驗活動的過程中,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主動合作的精神,從而建構起積極的心理品質框架,為健康發展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