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殿合
邯鄲冀南新區辛莊營鄉學區南豆公學校
在小學教育階段,數學這門學科相比較于其它學科來看,其知識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復雜性,再加上小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足,這就導致他們的理解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都有所欠缺,在面對一些難度較大且復雜的數學知識時往往會因為理解不了而產生嚴重的厭學心理。如果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就既能夠有效改善上述現狀,又能夠營造出一種富有情緒色彩且趣味橫生的教學氛圍,更為重要的是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這就要求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數學教師,要摒棄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即:“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法,應當切實創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要善于將信息技術巧妙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進而使課堂教學過程變得更為高效且實效。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極強的科學,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不能提供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經常感到厭煩、枯燥甚至厭倦學習。隨著信息技術的增加,它可以幫助教師開展情境教學。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創造生動、富有情感的特定情景或氛圍,激發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有時難以用語言表達甚至無法完全準確地表達的信息,以及一些抽象的理論和復雜的空間結構,將以各種形式呈現,例如圖形、動畫、視頻圖像等。幫助學生輕松、順利地完成對知識的建構,幫助老師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也使學生變得樂學、善學,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講授式,知識傳遞主要靠老師的講解單向傳遞,學生們學習也是單向的、抽象的、枯燥的。所以我們常常發現盡管老師在課堂上賣力地講,但最終的教學效果卻不佳,常常是事倍功半。而現在老師們通過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制作出精美的課件,利用文字、圖片甚至是音頻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直觀和生動。教學方式也從原來單一的講授式變成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探究式、合作式,讓課堂變得更加的豐富、鮮活。此外利用信息技術老師們還可以根據內容創設有趣的情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推理、驗證等活動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自主參與到學習當中,從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并且教師還可以運用網絡迅速的掌握學生具體的學習狀況,及時的反思自己的教學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大大地減輕了老師們的教學工作,同時讓我們的數學課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興趣是小學生們學習數學知識的開端,亦是小學生們學習知識原動力。在興趣的影響下,小學生們對新知識會形成探求欲望,此時數學教師再進行有效指導與啟發,即可使小學生們自主學習知識。信息技術的模式較多,而多媒體技術則是其中最為常見的,小學數學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播放小學生們較喜愛的故事,或運用多媒體技術設計生動、形象的教學課件,小學生們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可感受和學習數學知識,不但可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對數學知識的了解與掌握更為深刻。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這一知識點時,數學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實行代入,在講課開始前激發小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以此確立教學基礎。課前,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圓形物體,如小學生們感興趣的陀螺、棒棒糖、象棋等,教師通過多媒體將這些物體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們可初步認識圓形的外部特征。動態化、形象化的教育形式非常新穎,可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在這種方式下實行教學,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成效。
相比教師單純地講解,信息技術融入在課堂上,能夠讓教學難點以更加形象化、生動化的方式展示出來,減少了教師不必要的講解,同時學生理解和認識的過程也相對容易。在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下,促使學生利用良好的學習狀態主動進行探索,在保證學生思維積極性的前提下,促進學生展開想象與聯想,主動分析數學現象的內在規律,尋找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
例如,在學習“位置與方向”時,教學難點就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具體位置,并能夠準確描述任意角度的具體方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路線圖,結合多種不同路線的展示,讓學生說明不同的方向和距離,從而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讓學生了解在確定具體位置的過程中方向和距離的重要性。通過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圖書館和笑笑家之間的距離,借助方向和位置的不同改變,考查學生對于數學語言的應用情況,在學生分享學習感受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適當的總結與歸納,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促進學生利用知識順利理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作為一名當代數學一線教師,必須能夠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有力工具。解決數學問題,有效改進教學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實踐性和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從而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