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麗 李璐璐
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第二小學
計算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基礎技能,也是在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中所必須具有的一項基本能力。小學的計算能力是在掌握有關計算的知識和基礎上形成的,在教材中計算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學生的計算能力高低也是影響學生成績的直接因素,良好的計算能力對小學生是非常有利的。這也使如何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成為了教學的關鍵。以下是筆者對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一些策略。
算理和算法是計算的依據,學生要是想正確的運算,就必須要在徹底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進行計算。要是學生的頭腦中算理清楚,法則記得牢固做計算題時就可以有條不紊地。對于算理是學生難以掌握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先講述算理,讓學生對于算理有一個大概的認識,方便今后計算的學習,以清楚的算理為基礎再加上牢記的法則,為學生的計算學習提供方便。[1]
比如,在教學“同分母分數加法”的時候可以先用圖形表示然后向學生提問:這兩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各是多少?有幾個這樣的單位?然讓學生們結合圖形觀察后回答,并計算這個題。就比如,在計算3/5+1/5時就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出“同分母加法”的法則。并讓學生們說出這道題的答案,然后再接著詢問學生是怎樣得出計算這道題的得數,并以此為基礎,再進一步說出同分母分數減法的算理。這樣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搞清算理,又掌握了算法。也為同分母減法的教學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如果學生只是一味地掌握算法,沒有搞清算理就不能靈活運用。因此,教師必須處理好算理和算法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通過智力活動促進計算計算能力的形成。
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除了重視算理和算法的教學外,也要進行有計劃的組織練習。基本的口算和基本的計算不能夠天天練,這樣長期下來會使學生對于計算產生一種厭倦甚至害怕。要對學生難易的知識點和易錯點要突出練習,進行針對性的編排練習時,題目可以按不同基礎和不同的學生不同程度的兩個部劃分開來,形成運算技巧的順序進行。可以讓基礎不好的同學在計算中找到自信,使基礎較好的同學也不會對過于簡單的計算產生一種驕傲的感覺。教師也要注意如何組織好學生的練習。[2]
在學生進行計算時,要訓練學生用文字敘述題的形式讀題,通過讀題學生會對題目的意思清楚,就不會再運算順序中產生錯誤。比如,在計算3+8*2時就要學生們記住先乘除后加減,學生們經常疏忽這一點。因此,運算順序是一個比較難的知識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多計算一些多符號的運算題。對于做錯的題目,教師要及時讓學生改正,把一些練習中出現的典型具有代表性的題目一一的以板書的形式寫出來,提醒學生們不要一錯再錯,當下次遇到的時候要更加仔細。適當的趣味練習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這些都可以在練習中運用起來。
學生產生計算錯誤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一種方面可能是由于某些知識不理解,學生在計算時沒有意識到錯誤;另一種是基本口算不熟練,造成計算失誤,這兩種事物都有很大的可能因素。要是不從計算方法和口算方面進行糾正,就很難改正還有一方面就是因為學習的習慣不好,例如抄錯了題,看錯題目,也沒有事后驗算的習慣,以為做完就可以了等等。因此,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是一個重要方面。在平常練習時,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好認真讀題的習慣,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首先要培養學生認真細心地書寫工整以及格式的規范的良好習慣,其次是培養學生審題分析的習慣。計算題是計算數據和運算符號組成的,但是容易被學生忽視,從而進行盲目計算,就容易使運算變的復雜影響正確率。在進行計算題時要和解應用題一樣的,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觀察能力的培養,加強審題訓練。當學生們面臨一道計算題時,要先讓學生幫看一看,整個算式有幾個部分組成的?想一想一般用什么方法計算,再看看有沒有一些特殊條件來方便運算。比如,9+4+1時,就可以讓學生們先觀察,就不難得出等于14。但是學生是否是按順序計算的,當變成9+1+4是否就能更快的得出答案。讓學生們進行有目的的讀題和有條理性的觀察和分析,就能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接著要檢驗計算是否正確,所以就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口算和筆算的能力來確保計算的正確,其中逆運算也是檢驗的一種有效方法。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檢測出計算的錯誤。
培養計算能力是一個基礎而又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結合自身的教學能力,運用科學方法就能良好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不僅要重視算法和算理的教學,也要進行有計劃的組織練習,有組織性的練習,才能讓學生有井有條的計算,不會大馬虎。在日常練習中培養學生優良的計算習慣,才能讓計算的正確率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