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葉
邯鄲冀南新區臺城鄉趙拔莊學校
傳統的復習課由于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使得復習課不僅講解的知識內容有限,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復習課缺乏覆蓋性,而且大部分復習課也都是教師安排自己認為重點的內容,沒有考慮到所有的學生,缺乏針對性,從而降低復習課的效率、效果。教師要結合現代新式的有效的教學工具,并站在學生的角度來開展復習課,保證每個學生的知識薄弱點都能得到復習,獲取理想的分數。
以往的復習課,教師大部分都是會拿一些重點的語法內容、較難的閱讀理解題和作文類型進行復習,內容都偏難,而最終只是對一些成績好的學生產生了復習效果,學困生基本上沒有帶來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師要在復習工作安排時先根據班級學生的能力進行分層。[1]課堂復習課的分層方法要以學生的能力來分層,不能以成績來分層,容易造成成績好的學生歧視成績差的學生,課后則可以根據成績來分層,根據不同成績的學生安排不同類型的復習任務。既能尊重個體,也能提高復習的針對性。
例如,在復習“How much are these socks”這部分內容時,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復習課分為:閱讀復習、寫作復習、聽力復習。學生哪方面能力欠缺就復習對應教材的內容。對于課后復習安排,針對學困生教師所安排的復習任務是將本章節基礎的單詞記憶完整,同時掌握詞組的運用;中等生的復習內容要基于前者之上對重點句型進行掌握,如Can I help you?How much +be動詞+名詞?will +動詞原形等;優等生在前者的基礎上要多復習重點的語法,如基數詞的表達法、基數詞的用法。采取分層進行復習,更能體現復習課的靈活性,從而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在復習過程中都能有所收獲。
復習課不單單是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復習,學生對學生也可以開展復習。傳統的復習課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大部分都是教師在講知識內容,使得教師感覺勞累,學生感覺乏味,達不到事半功倍的復習效果。教師要優化復習課堂的結構,控制課堂的時間和開放課堂的時間都要并存,既要自己講解一些重點知識,也可以開展小組討論,按照上述的分層來進行分組,討論過程中,學困生能向優等生學習更多的知識內容,同時也培養學生形成互相幫助的好品質,促進集體共同進步。[2]
例如,在教學“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這部分知識內容時,當教師講解完一些常規的重點內容后,教師就可以安排小組討論,根據分層來分小組,如許多學生寫作能力不行,給予小組的任務就是寫一篇作文,題目:以“My good friend”,提示:(1)我有一個好朋友,名叫Tim。(2)他愛好運動,愛好收集體育用品。小組先討論要寫的內容,豐富素材積累,寫完后再互相進行評價,學習對方的寫作結構、寫作材料、寫作手法,從而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改善復習課的氣氛,提高復習的有效性。
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復習課進行有機整合,無論是對課堂復習還是課后復習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以往的復習課,教師不能攜帶除了文字形式以外的復習資料,而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能將復習內容以視頻、音頻、圖畫等形式展示,大大拓展了復習課的內容。信息技術下學生在課后復習則可以直接觀看微課,不僅時間短,而且里面都是精華,微課會把英語單詞、詞組、語法都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歸類,使復習時不容易混淆記憶,加強復習的時效性,引導學生掌握復習的方法。[3]
例如,在對“When is your birthday?”這部分知識內容進行復習時,課前教師就可以準備好課件,在多媒體上播放一張張圖片,節省板書的時間和筆記的時間,課后教師可以直接打包發送給學生,這樣有效提高課堂復習的效率。學生根據課堂的內容復習后,如果自身還有不懂的方面,課后可以觀看微課,如對When的用法這部分知識沒有掌握清楚,學生就可以將進度條拉取到這個位置,觀看自己需要學的內容,既能激發學生復習的興趣,也能給予復習正確的方向,從而促進學生英語水平提升。
初中英語大部分都是基礎知識,因此,一定要注重復習課的開展,使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識記、保持、再認和重現,將知識內容牢記在腦海中。新課改下的復習課教師首要目的是將學生進行分層,根據不同學生的能力進行復習,從而腳踏實地,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同時要在復習課堂中多給學生交流的空間,使復習課具有靈活性和開放性;最后利用信息技術來優化復習內容的結構,思維導圖和微課聯合幫助學生課后進行有效復習,從而深度掌握英語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