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金花
摘 要:在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對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為此本文先深入分析了課堂環境對于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的影響,又提出了三條改善課堂環境,增強學生參與數學教學積極性的措施。
關鍵詞:課堂環境;數學教學;學生參與;影響;對策
高中階段是學生積累知識的重要階段,而數學作為一門工具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對于大多數高中學生來說,數學學習的過程往往伴隨著困難和枯燥,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反復出現。為此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是很有必要的。
一、課堂環境對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的影響
(一)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方式是在上課之后,數學老師直奔主題,講解相關知識,但是在這個時間段,學生還沒有做好學習復雜、晦澀的數學知識的準備,他們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會大大降低。反之,如果數學老師能在上課之前,先營造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課堂環境,激起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興趣,那么數學學習就變得事半功倍。
(二)影響提出疑問的積極性。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權威的存在,即使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學生也不敢輕易向老師求助,這樣不利于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尤其是對于數學這種難度較大的學科來說。如果在班級里,學生與老師處在平等交流的狀態,老師對于學生來說亦師亦友,那么將會增強學生提出問題的積極性。
(三)影響學生的思維擴展。在高中數學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對于數學知識點的記憶不深刻、理解不透徹,并不利于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如果班級內營造出合作探討的課堂環境,對于掌握不牢的知識和較為復雜的數學難題,同學們一起進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這樣能夠從其他同學身上學到新知識,將會促進學生的思維擴展。
二、改善課堂環境、引導學生參與的對策分析
(一)樹立科學良好的教學觀念,創造教學情境
科學良好的教學觀念是教學行為的指導,健康的課堂環境有賴于老師科學良好的教學觀念。老師要創設有利于學生良好發展的數學教學情境,使學生對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產生興趣,更好地培養具備優良素質的人才。一節優秀的數學課堂構成,包含情境導入、課堂內容、課堂總結、課后作業等。課前導入是課堂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開始。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著重要作用。可以使學生盡快進入新的數學教學課程,使得枯燥乏味的學習氛圍變得煥然一新。而這一切都有賴于老師科學良好教學觀念的樹立。隨著教學理論的不斷發展,老師也要不斷進行學習充實自我,掌握先進的教學觀念,跟上時代發展的需要,建設新型課堂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使學生具有持久的學習動力。并且利用先進的教學信息技術,有利于突破數學教學重難點,讓學生成為數學學習中的主人,主動學習的次數也會大大增加。
例如教師通過參加培訓活動或者自學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加強相關教育理論的學習。在掌握相關理論后,需要將其運用到日常教學活動中來,推動構建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在學習蘇教版高一數學必修第二冊《向量運算》這一章時,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知識有“向量的加減法”“向量的數乘”和“向量的數量積”,其中“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向量加法的四邊形法則”和“向量數量積”的相關運算是其中的難點。為了讓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構建師生平等的教學情境勢在必行,在上課前,先請學生將預習過程中所遇到的疑惑板書在黑板一側,待老師將本節課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講解完畢后,留出一段時間對學生所提出的疑惑依次進行回答,并在下節課上課前聽取學生反饋,以便于對下一階段的授課計劃做出安排。除此之外,運用學生板書疑問,數學老師作答的教學形式,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且在數學老師整個的授課過程中應切實做到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學生,不將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帶至課堂上,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課堂氛圍。最后,由于學生剛剛接觸有關向量知識的學習,勢必會存在許多不理解的地方,對于這種情況,數學老師不能對學生表現出不耐煩,要積極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向量運算的技巧,激發學生持續探索的興趣。
(二)提升教師本身的人格素質,促進學生交流合作
作為一名合格的老師,在其學識、教學能力之后,對學生學習和發展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老師本身的人格素質。而人格的改變又是極其困難的,但老師仍應下意識地去培養有助于學生發展的優良人格素質,從而使學生在老師的人格素質影響下,獲得較為明顯的發展。而學生的交流合作,對于學生人格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班級規模的大小影響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此時老師應該做出高效合理的小組安排,組內進行交流合作之后組與組之間進行交流合作。老師應該給予學生自我發展交流的空間和機會,相信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但并不是全面放手,而是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小組及時進行正確引導和關注。使學生自主徜徉在數學的海洋中,享受數學帶來的樂趣,從而更加愿意積極主動地討論交流數學問題,同學之間取長補短,優化數學理論思維。其次老師的人格素質也對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有一定影響。老師的人格素質如果過于嚴肅低下,進而會影響學生之間的交流。而數學教學過程中缺少同學之間的交流,每個學生成為一座孤島以后,會降低學生教學過程參與性,使得數學教學過程變得尤為困難。老師不容易推進數學教學課程,學生難以參與數學教學課程,最后數學的教學效果必定一落千丈。由此,老師人格素質的培養,對于促成學生交流合作也是極其關鍵的因素。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高一數學必修第二冊《復數》這一章時,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知識點是“復數的概念”“復數的運算”“復數的幾何意義”“復數的三角樣式”,其中的難點是區別“虛部”“實部”和“共軛復根”“復數三角樣式的表示”。數學老師在進行這節課的相關知識點講解時,首先要對知識點進行系統的闡述說明,對于相關概念進行重點闡釋;其次要將全班分為四人小組,集中討論書本上所涉及的例題,并且就每一道例題隨機選取一個小組,由小組派出代表進行講解,就講解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數學老師要和全班同學進行合作探討,分析例題中的易錯點和規避方法,而不是簡單地指出錯誤,一帶而過。在這個過程中,數學老師要注意自身的措辭用句,將探討的重點放在“以小見大”,從一個具體錯誤出發,分析出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并且幫助學生尋找在日后數學過程中的改正方法。并且數學老師要用自己的細心、耐心和責任心感染學生,鼓勵他們認真學習數學課程。同時,數學老師要注意,合作探討模式的實施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要形成一個長效機制,可以每周選取三節數學課利用合作探討的教學模式進行數學教學,這樣才能在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建設良好的師生關系,培養平等探討的氛圍
從古希臘時期到近現代教學思想中,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尤為重要的,但現實卻不盡如人意。從古至今,尊師重道的教學理念刻在中國傳統優良品質中。因此老師和學生很難建設良好平等的師生關系,老師大多還是要在學生面前保持威嚴,提升自己的教學地位。而學生則依舊是謹小慎微的狀態,對老師仍保持敬畏之心,學生和老師并不能無所顧忌地交流探討。但是良好平等的師生關系和平等探討的學術氛圍建設,都需要老師給予學生信任和支持,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從而使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課堂,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而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大部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進行探討,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大半,證明學生認真聽講的學習態度,這時老師進行相應的引導教學是極為容易的,學生也更容易理解教學內容。由此調動學生積極性,對于平等探討氛圍的培養有重要影響。而建設良好的師生關系,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三者互惠互利的關系,老師應該把握這一點,更加高效地建設開放性的課堂教學環境,促進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與自我發展。老師也應該明確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責任,引導和尊重學生,給學生最大的自主權,創造平等活潑的課堂氛圍,促進數學教學目標的推進。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高一數學必修第二冊《立體幾何初步》這一章時,由于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參差不齊,勢必會出現學生的掌握程度不一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數學老師要具有足夠的耐心,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本章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知識有“棱柱、棱錐和棱臺”“圓錐、圓柱、圓臺和球”“直觀圖的斜二測畫法”。在這其中,“直觀圖的斜二測畫法”是難點,對于圖形的組成,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輕松掌握,而掌握其畫法,對于部分學生來說則具有一定難度。數學老師在教學生運用“斜二測畫法”作圖時,首先可以通過多媒體投影的方式,向全班同學詳細展示每一步的畫法,之后隨機抽取學生在黑板上作圖,了解學生的掌握水平,在抽取學生作圖的過程中,肯定會存在不能順利完成的學生,那么這個時候需要老師先給予學生言語上的肯定,類似“你很棒啦”“只差一點就完全畫對了”的鼓勵話語,其次對學生出錯的地方進行耐心地更正,引導其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并在心理上緩解學生的尷尬情緒。在本堂課結束后,老師也要單獨與掌握程度不好的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數學老師用這種給予學生關愛和較高關注度的方式,來迅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產生更大學習數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梁元凡. 淺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提升學生的參與度[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董文濤.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7):33.
[3]范勇.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學生參與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