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琨
摘要:在小學美術手工課中,教師應該始終將興趣放在首位,在教學過程中同學生進行多方位、多層次的交流,通過溝通研究孩子的心理狀況而后制訂出適合孩子的教學方案,課堂中盡量提高學生動手參與的興趣,因材施教,讓學生能夠在快樂中學到知識。教師在美術手工課中應該給學生創造更多動手的機會,借用這種方式來開發學生的各項能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參與性;
引言: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的提高小學生的參與度,因為這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一個重要機會。教師在美術課中,除了要教會學生掌握一定美術技巧以外,還需要培養他們的思維方式,而提升學生思維方式最好的辦法就是使學生能夠充分的參與到課堂中去,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漸掌握美術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提升學習興趣,形成參與定勢
只有學生擁有充足的興趣,才能更好的學習美術手工課的內容,想要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中去,就需要提高他們對于美術手工課的興趣,而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實際演示使學生產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想要激發學生的探知欲,這就要求教師可以充分開發教學內容。例如在《會變的顏色》這一課時,如果僅僅是通過講述基本的理論知識,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識內容,也沒有興趣進一步了解三原色。但是如果教師可以在現場中給學生進行顏色調試的流程,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自己動手去調試顏色,最終發現背后的規律,在實踐中得出理論。
二、指導學習方法,培養參與能力
對于學生的教育即包括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技巧。一名合格的教師除了擁有自身較高的技術水平以外,還需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只有學生自身掌握學習技巧才能更好的參與到課堂中去。
1.增強學生的技能訓練
對于學生的教學內容包括許多,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向學生進行實物展示,語言傳授和利用網絡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師通過對于一些手工制品的展示,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參與美術手工課堂。例如在《畫一頂帽子》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制作出帽子模型使學生觀察帽子的形狀,在學生熟知形狀以后,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做出外形更漂亮的帽子。學生在制造的過程中既可以了解到大體的結構,還可以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制造出全新的形狀。教師還可以通過形象的語言描述讓學生感受到制造出手工制品的魅力。例如在《青蛙》一課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滲透關于青蛙的故事,提高他們的想象力。當學生通過語言描述充分的了解以后,制作出的青蛙就可以神情兼備,同時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環保作用。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影像設備向學生展示出可視性比較強的場景,為學生的創造思路,打開全新的空間。
2.提高學生自主創作的能力
因為小學生同樣具有很強的觀察能力,因此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在美術手工課中要讓學生通過觀察實物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然后再根據自己的想法創造出全新的作品。例如在《牽牛花》一課,就是可以先安排學生實際觀察牽牛花,然后再通過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即包含了學生自己的想法,也可以使學生提高參與課堂的興趣。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盡量創造可以使學生充分參與進來的課堂環境,為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供更多的機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產生參與動手的興趣,如果不能很好地創造出這樣的機會,就極大地抑制了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和實際情況創造出不同的任務目標,以便給學生提供更多動手參與的機會。
3.建立合適的評價機制
傳統的課堂中往往是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這種方式,不能充分的發揮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需要營造出一種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使學生充分的融入到課堂中去提高參與美術手工的興趣。在進行美術手工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講述出自己創作的思路,然后同學之間還可以進行交流溝通。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還應該建立起合適的評價機制,可以通過師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多種模式進行。在低年級時期,建議就是采用師生互評的模式,中高年級則可以采用學生互相評價為主,讓同學之間互相評價對方的作品。最后讓老師對于作品進行合適的點撥,在得到教師的鼓勵以后,學生能夠更好的參與到課堂中去。而到了高年級以后,就可以要求學生對于自己的作品做出正確的評價,分析出作品的優缺點,最后還可以對于自己的作品進行升級創新,把自己的作品做到完善以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制作出的作品給其他同學進行展示,讓其他的同學欣賞更好的作品。通過這種合理的評價模式,可以使學生得到極大的滿足感,從而在今后的課堂中也可以更好的參與進去。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工的課程中,需要教師注重學生課堂的參與度。進行美術創作的過程中,提高他們的藝術水平和創作能力。只有激發出他們對于美術創作的樂趣,才能更好的幫助他們進行全方位的提高,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這樣才能達到美術課程的教學意義。
參考文獻:
[1]尹少淳.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2002.
[2]袁振國.教育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