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志
【摘要】法制建設是中國特設社會之一最重要的制度保障。本文以湖南省宜章縣為例,實地調研宜章縣農村基層普法依法治理問題,探討在其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宜章縣;農村基層普法;問題及建議
普法依法治理是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高全民法律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農村基層和諧穩定的重要保障。
一、宜章縣農村基層普法依法治理基本情況
1、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得以深化。
主要采取在縣電視臺開辟“法治講壇”普法專欄、在鄉鎮、村(社區)設置法治宣傳專欄、印制法治宣傳書籍、宣傳單、光盤、組織法治文藝演出、上法治課、設立一村一法律顧問等形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在依法治理上,積極把法治教育與“民主法治”創建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截止目前,全縣共創建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1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9個,市級“法治鄉鎮(街道)3個,民主法治村(社區)9個。”
2、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得以增強。
與農民群眾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得到廣泛宣傳普及,農民學法用法的積極性不斷提升。農民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意識明顯提高,參政議政的能力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有顯著提高。農村擴大基層干部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觀念開始樹立,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為脫貧攻堅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了堅實的法治基礎。
3、基層政權和民主政治得以推進。
廣泛深入地開展“民主法治示范鄉鎮”、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等創建活動,“四民主、兩公開”得到有效落實。民主選舉更加規范,民主決策扎實有效,各村建立了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制度,重大村務都需提交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民主管理規范有序,多數農村建立了村民會議決策,村民代表會議議事等制度;民主監督形式多樣,村務公開、民主理財已普遍推開。日益完善的村民自治制度有力地推動了宜章縣基層民主政治的建設步伐。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思想意識不足,部分基層領導重視不夠。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任務,時間長、見效慢,多數基層領導干部對此不以為然,認為是“軟任務”,普法依法治理便成為“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工作 。因此,農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鄉鎮一級的現狀是:長期的工作由臨時機構、臨時人員做,依法治理由司法所來抓,工程投入經濟少且難入財政預算,任務重要而又職能軟弱,缺乏有效的檢查監督考核機制,縣里雖然納入年度綜合目標考評,但分值比重較低,(僅0.5分)。
2、部門職責不明、協調配合力度不夠。
當前農村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主要是靠司法行政部門唱獨角戲,其它相關部門尚未完全介入或鮮有參與,各有關部門在開展農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均不明確,單位和部門公共法律宣傳教育重視不夠,普法效果受到影響。司法行政部門召集、組織、協調的職能較弱,因而制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向廣度和深度發展。
3、客觀條件制約,法治宣傳不平衡。
在農村大多數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加小”,且沒有夜校等法治宣傳教育載體作為依托,加之基層司法所人員嚴重不足,司法助理員兼職過多,導致法治宣傳力量薄弱,進村入戶進行法治宣傳教育難,普法教育組織難,效果不佳。
4、體制機制不全,普法工作受到制約。
群眾對普法教育工作的需求日益增加,導致普法工作量大。普法工作,需要經費保障,從省、市、縣普法工作經費保障的文件沒有具體明確規定,導致鄉鎮普法經費不納入財政保障,對農村普法依法治理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普法工作的開展。
三、工作建議及對策。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增強法治觀念。
普及法律知識的對象是全體公民、重點是國家公務員、關鍵是領導干部。普法不僅讓每個公民知法守法,更主要是讓廣大公民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走出“我不做壞事,法與我無關”的思想意識,營造良好社會法治環境;對國家公務員,則要求他們樹立法治觀念,更加自覺的、全心全意為民依法辦事。一是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履行職責,務求實效。二是要通過領導立法,自覺學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不斷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建設法治社會。
2、深入推進農民法治宣傳教育。
圍繞服務鄉村振興和深化基層依法治理等主題,著眼于務求實效,深入開展“三下鄉”“送法下鄉”“農村法治宣傳教育月”活動。充分利用“村村通”法治廣播節目和電影下鄉等載體加大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力度。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切實加強對村支兩委成員的法治培訓,配合依法治省辦繼續開展農村“法律明白人”培訓和開展“最美守法公民”專題宣傳活動。
3、加強上下聯運,強化左右協調,實行齊抓共管。
一是統一認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關乎每個單位部門和全體公民,不要認為抓普法依法治理只是職能部門的份內事,必須堅持職能部門主動牽頭組織,加強上下聯運,實行齊抓共管,持之以恒,才能取得理想效果。二是繼續理順組織機構和工作關系,切實規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明確重點工作任務和目標,全面落實普法責任清單和以案釋法制度。三是強化經費保障,使工作正常運轉。要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按每年每人不低于0.5元的標準,全額落實到位,并專款專用,并根據經濟發展情況,逐年遞增。
總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大家的齊心協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為推進依法治縣進程、構建和諧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儲結印,李思川.農村常見法律糾紛[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