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運超
摘要: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來說,數學這樣一門邏輯性和抽象性比較強的學科學起來是有難度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照顧學生的心理因素,通過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探索數學的欲望來輔助數學教學的開展。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探索精神的培養是同步的,教師要靈活運用問題教學法、生活化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競爭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提高數學應用能力。本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首先分析了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缺乏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對如何培養低年級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興趣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9-004
引言
數學是生活中計算和幾何問題的抽象化。與生活聯系緊密。在新課的背景下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需要與生活相聯系,努力開展知識學習與課堂內容的鏈接,讓學生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提高數學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將興趣培養起來,積極參與數學問題的探索發現和實踐研究。
一、低年級小學生數學興趣缺乏的原因
(一)課程設計不夠豐富,學生體驗較為單一。數學課程的教學過程,如果使用教學手段較為單一,或者師生互動不足,互動效果不佳,情境創設的氛圍不與課本聯系不夠緊密,就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形成,他們在上數學課的時候就缺乏一定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他們在面對困難的時候過多地傾向于放棄,而不是在興趣的指引下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教師對學生的指導缺乏對識記的掌握。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如果遇到了困難,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的狀態,根據學生的狀態去進行指導,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直接給出答案,更不能在不知道錯誤類型的情況下就鼓勵學生,教師要觀察學生的心理,不能認為自己想到了學生就自然會了要尊重學生的人本性對學生提出的幫助進行積極指導[1]。
(三)課程安排欠妥,數學教師運用課堂時間效率不高,學生管理不夠,教學設計沒有考慮學生興趣需求。這主要表現在課堂提問后,教師未能根據學生的表現來進行啟發性指導教學,語言過于單調,無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都直接給出答案,學生的回饋未能得到激勵性的評價,導致學生參與教師活動很少,積極性較弱,師生在課堂上實質性交流不足。
二、培養低年級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
(一)教師要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應用趣味教學情境來豐富學生體驗。低年級的學生對生動的事物感興趣比較大,遇到這類事物心理上和情緒上的變化也比較突出。因此,教師可以運用趣味情境的創設來培養學生的興趣,尤其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備,打造出聽覺、視覺、觸覺、感覺豐富的課堂。例如,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認識人民幣”的教學過程組織,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組,通過讓學生模擬超市里的購物場景,通過買賣物品的情節對人民幣進行認識和兌換使用。
(二)教師要注重用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探索性。由淺入深的問題能夠帶領學生如同闖關一樣,由簡到難的進入到問題探索的情境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生活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讓學生也有學習過的數學知識進行實現使用[2]。例如,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的有關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收拾屋子時對物品的擺放過程為例子,這樣就將圖形特點應用到了生活問題當中。
(三)教師可以運用游戲來帶動學生的情緒。比如在上課的過程中開展數學之競賽,數學解題競賽,知識闖關等。通過小組合作小組間的競賽和個人精神來實現競爭意識的激發,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緒的調動,提高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熱情。教師可以將學生愛玩的天性與好玩的游戲相結合,鼓勵學生以個體形式為大家講故事,在故事內容中盡可能用到1至20的數字,看誰講的故事最合理[3]。
結語:低年級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的培養與教師的指導息息相關,這要求教師能夠尊重學生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發揮主動性,而對數學知識和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都產生興趣。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參與數學問題的解決和動手實踐數學問題的解決提供機會,為他們的思考提供思路,讓學生感覺問題不太難,只需要稍微動一下腦子就可以解決問題。這種指導方式可以使他們在對待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都能夠從淺層次的數學現象發現數學問題,并聯想到學過的深層次的數學知識。這樣通過多方位的教育引導,才能更有利于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建立。
參考文獻
[1]張玉泉.探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數學興趣[J].文理導航(下旬),2021(05):34-35.
[2]李靜威,于立波.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5):81-82.
[3]劉芊芊.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1):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