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逐步完善,小學數學教師們也在努力嘗試進一步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從而能夠帶給學生們更強烈的學習體驗,同時也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對此,本文從“巧用多媒體教學,提升知識形象程度”“利用網絡資源,豐富數學課堂內容”“創建微課視頻,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三個基本點出發,對如何在現代化背景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進行了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現代化背景;多媒體技術;網絡資源;微課視頻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6-023
信息技術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充分促進了課堂教學形勢向現代化教學模式的轉型,而這樣一來也就要求著教師們要及時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從而利用這些便捷、高效的教學輔助手段來提升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和內容。除此之外,教師們在創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務必要尊重學生們的主體性,只有真正調動了學生們內心的潛在學習動力,才能夠充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確保學生們數學成績的穩步提升。然而在過去的小學數學課堂上,很多教師卻忽略了多元化教學手段的使用,進而單一且枯燥的教學手段大大影響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還影響了學生們的數學思維的形成與發展。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教師們就要能夠借助現代化背景有效完善課堂教學結構,要使得課堂教學模式更加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喜好,這樣一來學生們才能夠更加積極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最終深入感受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以便有效把握知識的核心內涵。
一、巧用多媒體教學,提升知識形象程度
多媒體是小學數學課堂上最常用到的教學輔助設備之一,教師們要善于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來提升知識的形象程度,從而有效加強學生們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小學生們都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有著更強烈的學習欲望,對此教師也就要能夠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知識變得更具趣味性,從而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探究和學習熱情,最終也能夠有效地培養小學生對于數學這門課程的探究和學習興趣。
例如,任課教師在教學“位置”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首先向學生展示出一張學校的地圖,并且讓學生找出地圖中教學樓的位置,進而地圖中的生動形象的標識來有效的提升知識點的形象程度,同時便能夠增加學生對本單元知識點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假如你想要從教學樓去圖書館你應該如何走呢?你能描述出來嗎?”學生便可以根據地圖中的標識更加清楚直觀的利用“上、下、左、右、前、后”等來描述出從教學樓到圖書館的路線,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利用網絡資源,豐富數學課堂內容
數學課本上的教學資源始終是有限的,對此就要求教師能夠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來增加數學課堂的教學豐富性,從而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感受。與此同時,小學生們的可塑性是極強的,所以教師就要能夠不斷拓充他們的知識儲備,幫助他們積累更多的文化底蘊,這樣一來學生們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也將會更加的輕松。
例如,任課教師在教學“圖形的運動(一)”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就可以首先利用多媒體軟件來向學生展示出不同的圖形旋轉、平移的慢放過程,進而使得學生可以清楚的觀察到這些圖形運動的特點。然后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給學生舉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由圖形旋轉或者平移得到的圖形實例,比如許多汽車的圖標就是由不同的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此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出奔馳的車標;還比如在游樂園里有許多的娛樂項目是通過旋轉的方式來運動的等等,進而有效的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三、創建微課視頻,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總有許多的重難點,然而在課堂上教師卻很難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及時掌握這些內容,這時教師就可以創建一系列的微課教學視頻,從而也可以幫助學生們在課下的時候及時掌握這些重難點知識。對此,微課視頻的創建就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引導學生們從不同的角度去學習知識點,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們的靈活思維,最終有效加強學生們對知識核心的掌握程度。
例如,任課教師在教學“混合運算”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就可以同樣將課堂中教學的重點、難點等信息放在微課視頻中,比如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以及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例題、練習題等等內容,當學生在課堂上對這些內容沒有及時的理解和掌握時,學生便可以在課下通過微課視頻對這些內容進行再次學習,從而有效的幫助學生掌握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教師們要敢于創新變革當前的教學模式,更要能夠利用信息技術來有效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從而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除此之外,教師們便是要注重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要引導學生們去舉一反三,而不是一直被動地等待教師授課,從而才能夠真正提升學生們的數學素養,為其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桂珍.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思考[J]. 中華少年, 2019(17):81-81.
[2]羅文靜. 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 2019, 000(016):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