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秀清
摘要: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的模式仍是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然后再進行訓練,注重對學生體育技能的培養,對體育品質、體育意識、體育知識等綜合素養,缺乏重視度,枯燥辛苦的訓練,常常會使學生喪失體育興趣,缺乏主觀能動性,導致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有所缺失。在現代的教學中,體育教師要善于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提高體育教學的成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基于核心素養;初中體育;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6-141
引言
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簡單來說就是將核心素養理解為幫助學生具有適應社會的品德,對于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是對于學生體育技能與身體機能等方面的素養培養的重要階段。隨著社會的發展,青少年受到更多關注,以至于青少年的身體體質以及精神品質都被關注,本文圍繞此進行探討,在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同時,讓學生在教學理論或是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到體育教學的氛圍。
一、更新教學理念
教師自身要重視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能以中考考試為教學目的,要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興趣的培養開始,到習慣和意識的養成,再到體育品質的提升,在每節課的教學中,教師都要明確自己要培養的體育核心素養,然后在教學活動中,圍繞核心素養的目標來展開教學活動,以提升核心素養培養的實效性。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從三個維度來設計體育教學的目標,分別是:知識與技能目標,即體育知識與要掌握的體育技能;能力與方法目標,即對學生身體機能的培養,以及運動意識、運動習慣的養成;情感價值觀目標,即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獲得的體育情感態度、道德和品質。這三個維度的目標,涵蓋了核心素養的各方面內容,在開展體育教學時,對學生的培養會更全面。
二、立足學生情況,合理設置游戲
對于初中生來說,相較于小學生,在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那么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時候,就必須要考慮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特別是在開展運動量比較大的活動之前,教師必須要深入地了解全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如身體健康情況和體育技巧掌握情況等,從而能夠防止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時出現意外事件而威脅學生的安全。雖然初中生不同于小學生,但是在心理成熟度方面仍然不夠,那么他們就仍然喜歡游戲,也不會排斥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游戲。因此,教師可以在體育教學當中利用游戲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便于可以提升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比如,可以把單調的跑步熱身運動,轉換成各種形式的游戲活動,把一些傳統的民間游戲活動,以及互聯網上的各種趣味體育游戲活動,有機地融入體育教學中;把乏味的訓練活動,組織成各種競賽活動,利用初中生的好勝心,激發其進行體育訓練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體育情感與體育態度。
三、建立合作小組,提升學生的協作能力
核心素養下的體育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這就需要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多進行小組合作。首先教學時,教師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這能為他們的合作創設條件。合作能讓學生汲取別人的經驗,習得他們曾經不會的動作。合作能讓他們彼此配合進而在團體的比賽中獲得勝利。當前初中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合作意識還不強,還存在著各自為戰的現象,這對于以團隊合作為主的體育項目而言尤為不利。以足球腳背正面運球教學為例,教師讓兩人以組,一個人做動作,一個人觀察,指出其中的錯誤來。做這個動作的時候,跑動時身體放松并要前傾,兩臂要自然擺動,同時重心要低,步幅小。兩個人相互糾正,才能同時獲得進步。在運球的時候,則是一個人做,其他所有的人跟著觀看,以發現不對地地方。本來運球時腳提起時,膝關節要彎曲。但大多數學生做不到,合作中就要彼此幫助。明顯地,在學生地合作下,這樣有難度地動作,學生很快都會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創設合作地機會,以讓學生在交流中學習體育,在溝通中發展體育。對于體育學習來說,每個人地能力是不一樣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是合作能讓學生享受更多體育的快樂,也能讓他們學到更多的認知與能力。
四、因材施教,思考個人能力
如基礎訓練時,體育與健康教師有必要摒棄過去總是按運動類別或是動作來對教學內容作出劃分的老辦法。相反,要根據學生的訓練效果來對教學內容作出分類。讓學生得到多樣化的選擇。如某堂課訓練的宗旨,在于鍛煉學員大腿部位的肌肉。為此,體育教師在課程開始前可以讓學生開始“深蹲”,然后“寬距深蹲”,接著改為“高舉雙臂寬距深蹲”,最后換成“寬距深蹲跳”的順序,依次完成上述動作,尋找難度中等的某個動作,分多組展開訓練。選擇動作時,教師也要站在旁邊指導,讓學生體會自己腰部骨骼實際的受力情況,防止個別學生強行去完成高難度、高強度的動作,損害自己的身體。運用該種途徑,在體育與健康課堂上,很多體質水平不一樣的學生均有權選擇適合自己難度系數的動作,最終均可以鍛煉自己的腿部肌肉。同樣,個性化培養也就初具雛形。
結束語
總之,體育核心素養的教育,關系到學生能否真正地培育出核心素養,還關系到學生在本階段能否形成一定的適應能力。就體育學科而言,核心素養培養需涵蓋健康的身體,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行為方式等這類要素。教師要對健康知識與行為習慣進行全力整合,培養體育品德,讓學生擁有較高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李向前.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11):110-111.
[2]孫婷,蘇曉虎.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初中體育教學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0(31):6-7.
[3]孫芹.核心素養下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模式探究[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