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師范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幼兒舞蹈對幼兒的身體和心理的發展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有部分人認為成人舞蹈和幼兒舞蹈并沒有什么區別,其實并非如此。幼兒舞蹈包含了幼兒獨特的“童真”與“童趣”,通過肢體語言表達對“真、善、美”的理解,真實地反映了幼兒的生活,所以能夠獲得幼兒的喜愛。但是,在當下眾多的舞蹈教育培訓中,很多培訓都脫離了兒童的視野進行舞蹈編創,導致了兒童舞蹈的成人化問題十分嚴重,不能夠真實地反映孩子們的世界。
題材的選擇是進行幼兒舞蹈創編的第一步,幼兒舞蹈創編的主體是幼兒,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喜好來選擇創編的題材,而幼兒的喜好直接來源于幼兒自己的生活。幼兒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所以題材的選擇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是這并不意味可以選擇一些幼兒不理解、沒有生活經驗的題材。網絡科技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音樂的形式也豐富起來,但大多都屬于情愛類歌曲,這很明顯脫離了幼兒的生活,但是幼兒教師卻喜歡選擇一些網絡上流行的歌曲來進行表演,導致幼兒舞蹈題材脫離幼兒的生活、偏向成人化的現象。
筆者在所觀察的幼兒園發現,最近掀起了一股“幼兒拉丁舞”和“爵士舞”熱潮,許多家長都在舞蹈培訓機構給自己的孩子報了拉丁舞班、爵士舞班。然而拉丁舞是歐洲成人男女交際對跳的舞蹈,需要一男一女相互配合,追求的是激情與性感,大部分需要表現出二人互相吸引,傳達的是關于男女愛情故事的思想。很顯然,幼兒不僅不理解其中的意義,還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爵士舞起源于美國黑人文化,多采用性感的舞姿來表達女性成熟和感性的一面,這樣的舞蹈不僅不能反映孩子的世界,還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不良影響。
在幼兒身體發展不成熟的情況下,提前對幼兒進行專業化訓練、高強度訓練,雖然會看到突飛猛進的教學效果,但會對幼兒的身心造成傷害。幼兒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骨骼還沒有完全發育好,肌肉纖細易疲勞,稍不注意就會變形,所以幼兒舞蹈的動作相對來說會比較簡單。但是為了呈現更好的舞蹈效果,有的教師會創編出不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舞蹈動作,如前后滾翻、前后軟翻、翻身、大跳等。這些讓觀眾拍案叫好的動作,不僅偏向成人化,而且對幼兒的身心發展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比如在舞蹈《喜雨》中,教師忽略了幼兒舞蹈的特點和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參加比賽時,評委和觀眾就發現了舞蹈的問題所在,即偏向成人化。最后,教師通過不懈努力改變了舞蹈偏向成人化的狀況,編創出適合幼兒的、真正的幼兒舞蹈,最終獲得國家大獎。而拉丁舞作為炙手可熱的舞蹈,是否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呢?在學習拉丁舞時,女生需要穿上高跟鞋,這對幼兒骨骼的傷害是很嚴重的,況且拉丁舞運動量大、節奏快、轉換動作多,有時候成人稍微不注意就會受傷,更何況是小孩子。幼兒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關節、韌帶的承受能力比較低,學習拉丁舞容易疲勞、拉傷等。
筆者通過對幼兒園的觀察發現,幼兒舞蹈教師為了高效率地完成舞蹈作品,會對幼兒進行高強度的訓練,比如訓練時間過長。訓練動作較難等,這樣不僅會對幼兒的身體造成傷害,也會讓幼兒的心理承受很大壓力,無法承受高強度訓練帶來的痛苦。
筆者通過觀察發現,在進行幼兒舞蹈創編時,教師通常都是自己編排動作和隊形,編排完成后,再復制粘貼地讓幼兒進行學習和模仿,而這種模式就會導致教師以成人的思維創編舞蹈,缺乏對幼兒思維的理解,也就是常說的“少兒的容貌,成人的心思”。有的教師會很苦惱,不明白為什么自己費盡心思創編的舞蹈卻得不到幼兒的喜歡;也有的教師在創編的過程中沒有靈感,而選擇在網上復制其他老師創編的動作,忽視了幼兒的主體地位,所以創編的舞蹈不僅是失敗的,還會讓幼兒失去對舞蹈的興趣。
隨著藝術教育的崛起,幼兒學習舞蹈被附著了功利性色彩。近年來,各級各類舞蹈比賽和演出層出不窮,為了獲得優異的成績和好的名聲,參賽者普遍都會選擇迎合大眾審美的內容,而忽略幼兒的喜好。“小荷風采”全國少兒舞蹈展演是最著名的少兒舞蹈比賽,可是在不久之前卻將“比賽”換成了“展演”。究其原因,隨著現在幼兒舞蹈創編成人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主辦方不希望編導過于追求名利而忽略了少兒舞蹈本應有的靈魂。
筆者在所觀察的幼兒園發現,幼兒園內部也會不定期進行幼兒舞蹈創編的比賽,幼兒家長和幼兒園的領導都會作為評委進行評價。所以,幼兒教師一般不會選擇太過簡單的內容,會從評委的想法入手,導致從幼兒舞蹈創編從第一步就開始出現成人化的問題。由于幼兒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教師選擇脫離幼兒生活的創編內容,往往會得到事倍功半的結果。
許多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小孩多才多藝,也忍不住開始給自己的孩子報名舞蹈培訓班。但部分家長心存攀比心理,而且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并不了解,不知道做一些難度的動作會對幼兒的身體造成傷害。幼兒舞蹈教師需要有過硬的舞蹈專業知識,幼兒的身體比較脆弱,所以在創編動作時,一定要創編適合幼兒身體的動作。但是筆者經過觀察發現,有的幼兒舞蹈教師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并不清楚,導致在創編過程中揠苗助長,對幼兒進行高強度的訓練和教授過于技巧化的動作,在對幼兒的身心發展不清楚的前提下,對幼兒進行成人化的教學,讓幼兒的身體接受成人化的訓練。家長和教師對舞蹈教育的認知都出現了錯誤,都沒有站在幼兒的立場去思考舞蹈帶來的好處,這樣不僅會對幼兒的身體造成傷害,還會打擊到幼兒對學習舞蹈的興趣。
我國傳統的教育方式是“填鴨式”教學,教師認為自己只管教、學生只管學。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幼兒舞蹈教師將舞蹈創編看作自己一個人的事情,只要自己創編完成后,再復制粘貼式地教給幼兒即可,幼兒則只需要機械式地模仿教師所教的動作。這嚴重導致教師所創編的動作偏成人化,創編的舞蹈里并沒有幼兒的思想。長此以往,幼兒不僅會對舞蹈失去興趣,還會扼殺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幼兒舞蹈創編如果沒有屬于幼兒自己的思想,那這個舞蹈作品無疑是失敗的,教師在創編舞蹈的過程中都不會融入幼兒的想法,更遑論讓幼兒參與到舞蹈創編的過程。幼兒舞蹈創編的主體是幼兒,應該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充分利用自己的大腦,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解放自己的手和腳,讓他們能夠成為幼兒舞蹈的創編者并為自己表演。
綜合幼兒舞蹈現狀的分析,筆者以鄭州市某民辦幼兒舞蹈培訓機構的幼兒為研究對象,通過觀察總結了幼兒舞蹈創編成人化目前的狀況及問題,發現幼兒舞蹈創編迫切地需要大量的反映兒童身心特點的作品,樹立健康的兒童舞蹈審美認知,同時提高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長的鑒賞能力,創作出適合孩子身心發展的幼兒舞蹈作品。
現如今,幼兒舞蹈教育活動備受矚目,而幼兒舞蹈創編作為幼兒舞蹈的一個分支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但目前幼兒舞蹈創編存在著嚴重的成人化問題。成人化舞蹈忽略了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征,將幼兒當做成人看待,創編的舞蹈內容迎合觀眾,與幼兒的生活背道而馳,幼兒根本無法理解其所要表達的含義;創編的動作高難度,訓練過程高強度;創編的過程中一味地按照教師自己的想法,從未聽取過幼兒的想法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違背了舞蹈創編的目的,也不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還會讓幼兒失去對舞蹈的興趣,所以改變這種現狀刻不容緩。幼兒舞蹈工作者需要跳脫出成人化的創編思維,真正創編出屬于幼兒自己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