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青(青島大學商學院會計系 山東青島 266061)
風險投資(VC)又稱創業投資,一般是指向初創企業提供資金以換取該企業股份的一種商業行為,具有高風險與高收益并存的特點。風險投資最初起源于美國,并于二十世紀末迅速發展,在金融經濟領域持續取得普遍關注。
基于西方國家經驗,我國也進行了風險投資的嘗試與探索。借著經濟開放的東風,我國風險投資公司激增,管理的風險資金翻番,企業金融投資行為活躍。現階段,我國逐步規范了風險投資行業的合法性問題以及相關導向問題,并將風險投資與我國資本市場作為社會發展高新技術的重要途徑。李克強總理多次對創新創業做出重要批示。而風險投資作為創新創業的活力源泉,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并引起相關學者的廣泛關注。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襲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沖擊,風險投資領域也身在其中,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期,在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我國政府在風險投資中發揮作用的方法將會發生相應的改變,政府從主辦風險投資的市場角色將會轉變成扶持和引導風險投資行業發展的角色。因此本文認為有必要對二十年來我國風險投資的發展歷程進行回顧,總結多年風險投資行業發展中的經驗教訓,在新的形勢下,進一步推動我國風險投資行業的發展。此外,也期望通過對文獻的梳理能夠識別出風險投資領域研究的熱點和發展趨勢。為此,本文通過CiteSpace軟件對近二十年來發表在中國知網(CNKI)CSSCI期刊中關于風險投資相關研究的論文進行文本挖掘和相關可視化分析,對風險投資這一主題的研究熱點和前沿進行識別,希望為我國今后展開相關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1.研究方法。本文利用陳超美教授開發的文本挖掘及可視化分析軟件——CiteSpace對“風險投資”這一研究主題進行識別。CiteSpace是在科學計量學、數據可視化背景下開發出來的引文可視化分析軟件。CiteSpace軟件能夠把一個知識領域相關的文獻數據,以一種多元、分時、動態的引文可視化語言巧妙地集中展現在一幅引文網絡知識圖譜上,并把圖譜上作為知識基礎的引文節點文獻和共引聚類所表征的研究前沿自動標識出來[1]。CiteSpace作為一款出色的文獻計量軟件,能夠將文獻之間的共引關系、知識聚類、突現和分布等以知識圖譜的形式呈現,更加方便地讓研究者以一種直觀地方式分析過去以及預測未來。
2.研究原理。本文研究的原理是基于CiteSpace軟件開發原理基礎上的。主要利用關鍵詞共現、關鍵詞聚類、關鍵詞突現等原理方法進行相關領域研究熱點、前沿以及趨勢的識別分析[1]。其中,關鍵詞共現主要應用了共詞分析原理:通過分析詞語的共現次數來測度它們之間的疏密關系。即以某個研究領域的文獻中描述該領域主題的關鍵詞的出現頻次高低為依據,來判斷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動向。其次,關鍵詞聚類則是基于結構洞理論[2],通過關鍵詞聚類得到該領域的一些結構特征,找到高度中介中心性的點,來判斷該領域的重點研究板塊。最后,關鍵詞突現則是基于kleinberg于2002年提出的探測頻率突增的算法[2]。通過探測某一時間段某個被引對象引用量的較大起伏,來發現并判斷該領域某一主題詞、關鍵詞的衰落或興起的情況。
進行文本挖掘和可視化分析的數據來自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為了保證數據的質量和權威,筆者將數據來源類別設定為期刊中的CSSCI數據庫,檢索時間為2021年5月1日,時間跨度為2001年至2021年,檢索主題設定為“風險投資”和“創業投資”,采集的文獻數據主要包括作者、篇名、關鍵詞、摘要等,檢索共得到5 821條結果,分12次將數據以Refworks格式文件導出,并初步剔除會議、報紙、雜志等無關文獻73條以及進一步除去重復文獻9條,最終共得到有效數據5 739條。
1.風險投資研究相關文獻數量統計。將自中國知網(CNKI)下載得到的數據導入到CiteSpace軟件中,進行轉換除重后共得到5 739條有效數據,將各年數據導出到Excel表格中得到圖1。由圖1可知,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是我國學者研究風險投資的繁榮期。據統計,在1998—2001年這三年內,我國風險投資公司數量增長五倍。“政府主導”是當時我國風險投資發展模式的典型特征,因為風險投資資金大部分來源于政府出資,政府的大力支持為風險投資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這也吸引了很多學者對此領域進行廣泛研究。2001—2007年這一期間,對“風險投資”的研究呈現出下滑再穩定的狀態。此外,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是導致風險投資研究增加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國的創業風險投資項目主要集中在互聯網、軟件、新能源以及醫療衛生等新興產業領域,與過去的傳統產業相比有著較大差異。投資的熱點的變動與研究方向的分散性致使難以形成大量的研究成果,這也是近年來研究文獻數量下降的一大原因。
圖1 2001—2021年各年發文量折線圖
2.風險投資研究相關主要作者識別。為了更好地了解國內學者對風險投資研究的現狀,筆者利用CiteSpace軟件中的作者網絡分析功能對2001—2021年間這一相關研究主題的作者進行了識別。操作步驟如下:啟動CiteSpace,將轉換好的數據導入,在參數選擇區域設置時間跨度為2001—2021年,時間切片(Years Per Slice)為1年,節點類型(Node Types)選擇作者(Author),Selection Criteria 區域分別設置Top N=50,Top N%=10%,前中后時間段c、cc、ccv的閾值(Thresholds)為(2,2,4)、(4,3,4)、(4,3,4),不進行裁剪且其他參數均為默認值[3]。經過調整,得到如圖2所示的2001-2021年“風險投資”研究作者共現網絡圖譜。其中,該圖譜共包含299個節點(N),123條連線(E),密度(Density)為0.0028。由圖2可知,2001—2021年間國內關于“風險投資”研究的主要作者有黨興華、陳德棉、談毅等人,并形成了以黨興華、陳德棉為核心的作者子網絡。總的來看,我國學者在“風險投資”研究領域合作交流比較少,一般都是個人獨自研究或者少數個體聚成的小團體進行研究,呈現出分散性的研究特征。
圖2 2001—2021年“風險投資”研究作者共現網絡圖譜
為了獲得風險投資研究領域的重點熱點內容,本文利用CiteSpace軟件并基于關鍵詞共現與關鍵詞聚類原理,分三個時間段對該領域的熱點內容進行識別。
1.第一階段(2001—2007年)。考察國內2001—2007年中國知網(CNKI)中CSSCI期刊論文研究熱點關鍵詞相關情況。啟動CiteSpace,將數據導入,在參數選擇區域設置時間跨度為2001—2007年,時間切片(Years Per Slice)為1年,節點類型(Node Types)選擇關鍵詞(Keyword),Selection Criteria區域分別設置Top N=50,Top N%=10%,前中后時間段c,cc,ccv的閾值(Thresholds)為(2,2,4)、(4,3,4)、(4,3,4),選擇尋徑網絡(Pathfinding)裁剪方法裁剪,其他參數均為默認值[3]。利用CiteSpace軟件對“風險投資”研究主題中的“關鍵詞”類型數據進行聚類分析,經過調整,得到如下頁圖3所示的2001—2007年“風險投資”研究熱點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可以看出,風險投資研究在2001—2007年間處于起步階段。“技術創新”“高新技術”“孵化器”“風險資本”“二板市場”“知識經濟”“風險投資基金”等關鍵詞呈現出較強的中介中心性,說明以上內容是該時期的重點研究內容。此外,還出現了“風險投資”“創業投資”“高新技術”“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公司”“中小企業”“投資者”“資本市場”“創業板市場”“風險企業”等頻次比較高的關鍵詞。
圖3 2001—2007年“風險投資”主題關鍵詞共現時間線圖譜
2.第二階段(2008—2014 年)。考察國內2008—2014年中國知網(CNKI)中CSSCI期刊論文研究熱點關鍵詞相關情況。時間跨度設置為2008—2014年,其余選項設置同第一階段。利用CiteSpace軟件對“風險投資”研究主題中的“關鍵詞”類型數據進行聚類分析,經過調整,得到如圖4所示的2008—2014年“風險投資”研究熱點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可知,在2008—2014年期間,“技術創新”“高新技術”“風險資本”等關鍵詞仍然保持著較高的中介中心性,說明以上內容仍是該時期重點研究的熱點內容。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出,在上一階段出現的很多高頻關鍵詞,比如“風險投資”“創業投資”“中小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成為該階段新的具有高度中介中心性的點,說明以上主題成為該階段新的研究熱點并占有重要地位。另外,還有“IPO”“融資”“創業板”“私募股權投資”等新的研究熱點主題開始出現。本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支持”“科技金融”“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金融創新”等高頻關鍵詞開始出現。
圖4 2008—2014年“風險投資”主題關鍵詞共現時間線圖譜
3.第三階段(2015—至今)。考察國內2015年至今中國知網(CNKI)中CSSCI期刊論文研究熱點關鍵詞相關情況。時間跨度設置為2015—2021年,其余設置也同第一階段。利用CiteSpace軟件對“風險投資”研究主題中的“關鍵詞”類型數據進行聚類分析,經過調整,得到如圖5所示的2015—2021年“風險投資”研究熱點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可知,在2015—2021年間,“風險投資”“科技創新”“創業企業”“技術創新”等關鍵詞依舊保持著一貫的高中介中心性,成為各學者持續不斷的研究重點。此外“創業投資”“科技金融”“研發投入”“企業創新”“創業板”“投資績效”等新的高中介中心性的點開始出現,成為該階段新的研究熱點。在此期間,出現了“聯合投資”“公司治理”“風險投資機構”“IPO溢價”“聲譽”等新的高頻主題關鍵詞。
圖5 2015—2021年“風險投資”主題關鍵詞共現時間線圖譜
由此可知,對風險投資研究的熱點基于時代經濟發展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重點。但是總的來看,伴隨著風險投資經久不衰的是“創新”“創業”“基金”“技術”等核心主題。近年來,學界的研究新重點則更傾向于探討“風險投資”與“企業投資績效”“IPO”“企業價值”的關系[4]。
在CiteSpace中,對于研究趨勢和研究前沿的分析主要通過相關主題的突現度來判斷。基于此,為了識別國內二十多年來中國知網(CNKI)CSSCI期刊論文中風險投資研究趨勢及研究前沿的相關情況,筆者在CiteSpace中的參數選擇區域設置時間跨度為2001—2021年,時間切片(Years Per Slice)為 1年,節點類型(Node Types)選擇關鍵詞(Keyword),Selection Criteria區域分別設置 Top N=50,Top N%=10%,前中后時間段 c,cc,ccv的閾值(Thresholds)為(2,2,4)、(4,3,4)、(4,3,4),選擇尋徑網絡裁剪方法裁剪,其他參數均為默認值[3]。進入可視化界面后,通過選擇Burstness功能,利用CiteSpace軟件對“風險投資”主題中的“關鍵詞”類型數據進行突現分析。將得到的結果導入進Excel表格,經過調整后,選取前五十個具有代表性的關鍵詞,得到如圖6所示的2001—2021年“風險投資”研究主題突現詞。
圖6 2001—2021年“風險投資”研究主題突現詞
1.第一階段(2001—2007年)。風險投資研究在2001—2007年處于初級階段,很多研究熱點和研究方向都是起步階段,出現了很多突現度較高的研究領域。“自主創新”“二板市場”“風險投資公司”“創業風險投資”“投資者”是這一期間突發性較高的前五強,也是早期最受關注的主題。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WTO,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進一步加強,風險投資也深受西方國家影響,一度成為研究熱點。此外,20世紀末21世紀初是科技經濟發展的里程碑,以知識運營為經濟增長方式的新經濟時代進入人們視野,因此這一時期“高新技術”“新經濟”“知識經濟”“政策制度”等也是突現度較高的主題詞。雖然這一階段出現了很多研究熱點,但是大部分持續時間都不是很長,有的只持續了一兩年,比如“二板市場”“風險投資公司”“風險投資家”,等等,“創業板市場”“高新技術”甚至只在2001年出現。說明這一階段研究整體是多而雜,但是持續性不強,沒有較多高價值的研究主題出現。
2.第二階段(2008—2014年)。風險投資研究在2008-2014年是持續推進的一個階段。“科技金融”“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板”“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成為該時期前五大強突現度的關鍵詞。其中,2011年“科技金融”的突現度高達42.56。2008年金融危機給世界各國經濟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這次經濟危機的背后是金融衍生工具的濫用。這一時期“聯合投資”“政府引導基金”“金融創新”“創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等關鍵詞也是具有較高中介中心性。這與2008年金融危機經濟背景密不可分,因此相關研究熱點主題激增。
3.第三階段(2015—至今)。風險投資研究自2015年至今屬于繼續推進階段。“風險投資”“企業創新”“研發投入”“公司創業投資”成為這一時期強突顯度的關鍵詞。特別是“風險投資”這一主題,雖然這也是本文的研究主題,但是它在2015年成為近二十多年研究階段突現度最高的詞。究其原因,這還是與當時的經濟背景息息相關。2015年A股市場股災,風險投資再次被聚焦,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研究主題。
4.未來研究前沿預測。從圖6可以看出,有些關鍵詞在突現以后很快或者持續幾年就不再出現了,說明該類研究主題已經成為過去式,是當時某一時間段內研究的重點內容。而有些關鍵詞突現后一直持續地被廣大學者所研究,這說明該研究主題仍然是該領域關注研究的核心內容。“科技金融”“政府引導基金”“創業企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是突現度較高和一直持續研究到現在的主題。結合當今經濟發展狀況以及相關政策,筆者合理預測以上主題不可忽視,仍會成為未來持續關注研究的熱點主題。
本文基于CiteSpace軟件對“風險投資”這一研究主題進行文本挖掘及可視化分析,利用從中國知網(CNKI)CSSCI期刊數據庫中下載相關文本數據,對“風險投資”主題相關研究的發文量、主要作者、研究熱點、研究前沿進行分析,從本文的研究結果來看,我國風險投資活動中政府扮演的角色將進一步優化,并在彌補我國市場的自發性、滯后性和盲目性等缺陷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現階段,在節能環保以及可持續發展政策的實施和推動作用下,風險投資的重點也會向綠色高新技術行業傾斜。此外,民間資本在風險投資行業中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并成為風險投資資本中較為活躍的部分。
本文對我國二十年來對“風險投資”的相關研究進行了梳理。但是,由于筆者在數據篩選剔除和相關圖譜的調整過程中可能存在不合理之處,加之本身解讀圖譜能力有限,因此有些結果可能存在一些瑕疵,并不十分完善,有待進一步改進。總之,筆者希望能夠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為我國相關學者在以后鉆研“風險投資”這一主題時能夠提供一些借鑒和依據,為促進我國風險投資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