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秋梅
摘要: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步驟,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有效提問,是促進小學生快速成長的重要因素。教師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及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可以推動小學生深度思考的問題,并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提問,會讓提問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思考進一步提升提問的有效性,才會使語文教學水平穩(wěn)步升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提問;思考
前言:
提問是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讓提問有效促進小學生思考,以及深入掌握語文課程,才會讓提問更加有意義。在閱讀教學課堂上,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不斷激發(fā)小學生對閱讀內容的學習的興趣,并基于小學生的思維水平,設置有邏輯性的問題,才會更好達到教學目的。另外,教師要思考不斷豐富提問方式,進一步促進提問的有效性,才會使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一、設計可以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欲望的問題
在閱讀課堂上,教師精心設計問題,有效抓住小學生的探究心理,才會讓其對閱讀充滿興趣,并主動去深入思考。小學生在思維興奮的狀態(tài)下,反應也會更加靈敏,對于問題的答案也會快速領悟。教師要在平常多去了解小學生的心理,對其喜好有更多的了解,才會在提問時,有效刺激小學生思考,并讓學習欲望更加濃厚。另外,教師要積極應用先進的教學技術,讓閱讀教學更加立體、生動,使小學生對將注意力充分集中到課堂上,才會使閱讀教學更加高效的開展。并且,幫助小學生快速掌握相關知識。
如,《陀螺》這篇課文,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各種陀螺的圖片整理到一起,并將一些兒童玩陀螺的視頻,同步制作成生動的課件。在開始教學時,教師可以與小學生互動:“同學們,你們喜歡玩陀螺嗎?你們玩過嗎?”。小學生就會十分熱情與教師交流,并表達自己對陀螺的喜愛之情。接下來,教師在播放兒童玩陀螺的視頻,深度調動小學生的熱情。此后,在讓小學生去觀看不同樣式的陀螺,就會讓小學生對陀螺這種玩具有更多的了解。此時,教師在對相關生字加教學,并讓小學生去朗讀課文。同時,讓其邊讀邊思考:“本文的線索是什么?嘗試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會有效促使小學生在朗讀時,深入去思考,并有效提高對課文的理解深度。與此同時,也會讓小學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有效提升。
二、從提升小學生思維能力角度設置問題
小學生的思維水平,對于其深度閱讀、理解閱讀內容的中心思想、主旨等有直接的關系。教師借助有效提問,可以有效引導小學生思考,并幫助其準確領悟相關教學內容。同時,讓思維能力得良好的培養(yǎng)。在設計問題時,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當前的思維水平,以及課程的內容,去設計并提出問題。另外,為了讓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教師可以通過系列問題,去引導小學生思考。同時,教師要應用合作學習的指導策略,加大小學生的思考力度。既可以幫助小學生更深層閱讀,還會使其閱讀能力快速發(fā)展。
如,《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這篇課文,邏輯性比較強,小學生理解和記憶起來,會有較大的阻力。為了讓小學生扎實掌握這篇課文中的知識點,教師需要在引入教學前,調動小學生對閱讀教學的學習激情。對此,教師可以與小學生談論:“有哪名同學清楚一個豌豆莢中有幾顆豆呢?”。小學生由于生活閱歷比較少,也會十分好奇。接下來,教師在展示豌豆的掛圖,讓小學生可以清晰的看到。此后,教師在說:“其實關于豌豆有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呢?”。當小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后教師在引入課文閱讀教學。并在此后,提出問題:“課文中說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個囚犯,但它卻長得很好,這是為什么呢?提到水溝里的那粒豌豆真是最了不起的嗎?其余的四顆豌豆都是什么結局呢?”,以此促使小學生深度去閱讀。同時,也會讓小學生有效提高閱讀質量。最后,教師在針對問題逐一來讓小學生回答,并在此基礎上,對小學生的答案,進行剖析和引導,就會使小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對課文透徹學習。
三、依托閱讀比賽豐富提問方式
小學生往往會對新鮮有趣的事物,更加感興趣。同時,思維的活躍度也快速提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以新穎的提問方式提出問題,會激勵小學生主動深入去思考,進而使其透徹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文本內涵。常規(guī)情況下,教師是直接提問,小學生會形成一定的緊張情緒,解答問題的質量也會受到影響。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調整提問的方式,在閱讀教學中,開展閱讀比賽,激勵小學生通過閱讀更加快速探究到問題的答案,不僅會讓提問變得更加有效,還會使小學生的思考、閱讀熱情更好提升。
如,《京劇趣談》這篇課文,要讓小學生對京劇的藝術特色形成一定的了解,并有效激發(fā)其對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熱愛,使小學生對京劇藝術的鑒賞能力得到培養(yǎng)。對于小學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難度。為了讓教學目標更好實現,教師就可以通過閱讀比賽的方式,激發(fā)小學生用心思考和感悟,并讓其體會到京劇藝術的魅力。教師可以在對生字、生詞講解完成后,將小學生分成五人一組,然后在宣布比賽規(guī)則:“比賽時間是十分鐘,哪個小組可以在規(guī)定時間內,快速而準確的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即視為獲勝。”。接下來,在提出問題:“中國譽滿中外的國粹中有京劇嗎?課文中介紹了京劇的哪些藝術特色?表現了作者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怎樣的情感?”。此后,就可以開始計時。在此過程中,小學生會主動去閱讀課文,并在問題的導向下,深入去分析和揣摩文中的語句。通過與小組其他同學的探討,小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活躍,并最終總結出答案。當比賽時間戴上后,教師在提問每個學習小組中的任意成員,讓其來回答教師的問題。通過對不同小組的提問,會讓小學生在教師未進行正式講解前,就對課文有較深刻的理解。當教師做最后匯總講解時,小學生就會更加深入領會關于京劇藝術的魅力。
總結:
提問是促進小學生思考的重要引導方式,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有效提問,不僅可以有效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欲望,還會讓其思維能力、學習質量,得到良好提升。教師要立足小學生的思維水平去設置問題,并積極豐富提問方式,才會使提問起到更大的作用,從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寶云.淺談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提問技能[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5):182-183.
[2]彭郁強.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課堂提問的引導策略分析[J].科技資訊,2020,18(27):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