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羽

近期,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以下簡稱“上海鐵檢院”)依法對周某某、郭某某等13人以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提起集中公訴。經審查:2020年9月起,周某某將生產商曾某某等人生產的減肥糖批發給下級銷售代理趙某、李某等人,趙某等人通過微信等渠道銷售至全國各地。2021年1月,趙某發展郭某某為銷售代理,郭某某通過微信、微博發布廣告,銷售減肥糖。該系列案中的減肥糖中均檢出國家明令禁止添加的西布曲明成分。西布曲明屬于“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非法生產、銷售添加西布曲明的減肥糖依法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記者獲悉,郭某某系郭美美。
10年前,郭美美以“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的虛假身份“炫富”,進入社會公眾的視野。2014年,北京警方抓獲正在參與網絡賭球的郭美美,最終郭美美以開設賭場罪獲刑。2019年7月13日,郭美美刑滿釋放。但她不僅不吸取教訓,還在網絡平臺大肆兜售添加西布曲明成分的減肥糖。時至今日,郭美美已被大眾熟知,西布曲明的危害性卻鮮為人知。
西布曲明是什么?西布曲明最早用于治療抑郁癥,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其減重作用遠優于抗抑郁,便作為減肥藥研發,率先在墨西哥上市。這種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雖有一定減肥功效,但可能引起高血壓、心率加快等副作用,嚴重時可致人死亡。2010年,我國宣布停止國內生產、銷售和使用西布曲明制劑和原料藥。
在全球平均每五個成年人中,至少有兩人遭受著超重或肥胖的困擾;這個比例在中國成人中更是超過五成。肥胖人口規模的增大,加速了減肥產品市場的發展。艾媒咨詢預測,到2023年,瘦身食品市場規模將達到4000億元。各類不知名品牌的減肥產品涌入龐大的市場,但其中的一些減肥產品中卻添加了國家明令禁止或須憑借醫生處方購買的藥劑。一時間,添加違禁藥物靡然成風。
上海鐵檢院向記者介紹,一些不法分子抓住部分愛美人士想迅速瘦身的心理特點,大肆生產、銷售摻有有毒、有害成分的減肥咖啡、糖果等減肥產品。這類非法添加有毒、有害成分的減肥產品制作成本低廉,一顆減肥糖成本不過幾毛錢,幾經轉手、層層包裝后便以各種高端減肥產品的形式出現,一顆賣到幾十元。在成百倍的高利潤誘惑下,不少人鋌而走險,通過發展下線代理、零售等方式在網絡渠道銷售。
在上海鐵檢院辦理的一起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刑事公訴案中,被告人韓某某、洪某某共同雇傭他人,先后在河南省周口市、商丘市生產添加有西布曲明的“饋世瘦身咖啡”,制作銷售網站、虛假防偽二維碼、偽造檢測報告等,并通過網絡渠道銷售至上海等地。其間,被告人韓某某負責購買西布曲明、咖啡粉等生產原料,監督減肥咖啡的生產;洪某某負責銷售和資金管理。韓、洪二人銷售金額達833萬余元。經檢驗,被查扣的“饋世瘦身咖啡”中均有西布曲明成分。該院以被告人韓某某、洪某某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向法院提起公訴,2名被告人均獲刑。
在該案辦理過程中,上海鐵檢院嚴查犯罪線索,實現“全鏈條”打擊:建議公安機關查明原料提供者涉嫌非法經營西布曲明的同時,針對涉案減肥咖啡的產銷模式組織化、鏈條化的特點,排摸漏犯線索,引導公安機關查明3名下線代理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的事實,上下游犯罪人均獲有罪判決,由此形成對原料提供者、制售窩點人員、下線代理的全方位打擊。主動作為,自行補偵遺漏犯罪數額: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時,認定韓、洪二人的涉案金額為400余萬元。通過逐一梳理微信聊天記錄、轉賬記錄、物流記錄等,檢察機關確認有證據可證實的銷售數量、各批次產品交易的單價,自行補偵遺漏犯罪數額超過400萬元,最終核算出二人銷售金額為833萬余元。刑檢公益及時銜接,有效遏制危害范圍擴張:在審查起訴之初即向公益訴訟部門移送該案線索,在訴前調查階段即第一時間通過媒體向廣大消費者發出涉案減肥咖啡的風險警示,避免危害結果繼續蔓延。
記者了解到,自2018年1月1日起,上海鐵檢院集中管轄上海市危害食品藥品安全一審刑事案件。該院結合集中管轄食藥案件特點成立食藥專業化辦案團隊,專司食藥案件的審查逮捕、審查起訴、訴訟監督、綜合治理等工作。據悉,這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集中管轄食藥案件基層專業化辦案團隊。自集中管轄以來,上海鐵檢院食藥專業化辦案團隊辦理此類生產、銷售有毒、有害減肥產品案件近百件。
上海鐵檢院告訴記者,在辦案的同時,食藥專業化辦案團隊主動加強研究,促進此類案件證據規格的統一,制定《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證據指引》,加強與公安機關、行政機關協同聯動,形成打擊合力。辦案團隊還及時分析此類案件的特點及案發原因,針對通過網絡平臺銷售此類有毒、有害減肥產品的情況,積極開展綜合治理。向網絡平臺制發檢察建議、幫助堵漏建制,助力網絡平臺防控模型升級,推動食品安全綜合治理與犯罪預防宣傳,守護網絡食品安全。
除了靠吃減肥產品換取“窈窕身材”,現在還有不少愛美人士嘗試通過吸脂手術達到減肥效果。這種做法看似是在“走捷徑”,實則是在“走鋼絲”,透支健康乃至生命的悲劇正不斷上演。
2021年7月13日,33歲杭州女子小冉(化名)因術后感染醫治無效去世,引發網友熱議。記者了解到,此前,小冉在杭州華顏醫療美容醫院接受了腰腹吸脂修復、上臂吸脂及自體脂肪二次填充乳房手術,術后因皮膚潰爛、器官衰竭轉入ICU搶救。經過兩個月的救治,小冉因全身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不幸離世。
資料顯示,杭州華顏醫療美容醫院成立于2018年6月,經營范圍為醫療美容科,美容外科,美容皮膚科,美容牙科,美容中醫科,麻醉科,醫學檢驗科(臨床化學檢驗專業、臨床免疫、血清專業)等。此前,這家醫療美容醫院曾多次受到相關部門處罰,違規原因包括病歷資料不全、發布違法廣告等。
2021年7月15日,杭州市衛健委發出通報:經杭州市醫學會組織專家評估,小冉吸脂感染死亡事件的確是一場醫療事故,杭州華顏醫療美容醫院存在術前缺乏認識、術中操作不當、術后觀察處理不及時等過錯,承擔全部責任。此外,杭州市西湖區衛健局將對涉事醫院做出警告和罰款處罰,責成其停業整改,并對負有責任的醫務人員做出進一步處理。
數據顯示,在美國,統計到的吸脂手術死亡風險大約是1/40000,遠大于我們熟知的一些手術。記者發現,在中國,涉及吸脂手術的醫療事故并非個案。2019年11月14日,四川成都的李女士在朋友的陪同下到醫療美容機構做吸脂手術,在吸脂過程中,李女士出現了異常反應,轉院后因搶救無效死亡,年僅32歲。2021年3月,浙江杭州一女子因為在美容機構做吸脂手術后昏迷,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
業內人士表示,吸脂手術有一定的風險性。雖然吸脂只有微小的切口,但是手術范圍往往很大,有的手術時間也比較長,在注射和抽吸操作過程中存在細菌污染的機會,感染問題不容輕視。此外,吸脂手術還可能造成內臟穿刺傷、脂肪栓塞等情況。
那么,單憑吸脂真的能有效減肥嗎?答案是否定的。記者了解到,吸脂可能會帶來短時間的體重下降,但這效果并不持久,如果不改變生活習慣,經歷了吸脂手術的痛苦后,依然有胖回來的可能。它的“收益”僅僅只是手術后比較短期的形態改善,為此還要承擔各種復雜的風險。
漫畫腿、螞蟻腰、蝴蝶背、雪白肌、直角肩……近年來,這些苛刻且畸形的“標準”一度被愛美人士所推崇。為了達到“標準”,吃減肥產品、做吸脂手術已經成為“過去式”,有的人為了小腿能瘦下來,竟選擇去做“小腿肌肉阻隔術”——切斷小腿一些肌肉神經分支,讓肌肉失去活力而自然萎縮。專家表示,這是一項損害性手術,傷害是不可逆的。2021年7月30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發布通知,禁止開展“小腿神經離斷瘦腿手術”應用于臨床。一場醫美領域的全面督導檢查即將拉開,醫美項目應接受科學檢驗、醫學論證,厘清是非邊界、保障民眾健康。
一系列減肥的“迷惑操作”讓人不禁陷入沉思:什么是美?為了迎合“畸形審美”,真要不惜一切代價嗎?前一個問題,恐怕哲學家也無法給出絕對的答案;后一個問題,網友就能給出答案:和健康相比,表面的“美麗”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