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閱讀教學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理解與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實現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及語文素養的教學目標。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實施的教學手段對學生的閱讀效果具有較大的影響,教師應積極探究更多的閱讀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落實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品質,提升學生們的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引言:
高中語文知識內容與初中語文知識內容相比具有深度、難度較大的特點,教師需要以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為最終目標選擇各種教學手段。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用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是否能從閱讀中獲取新知具有較大的影響。因此,提高語文閱讀有效性是教師們在實際教學中應該重視的問題,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旨在為學生們的語文閱讀能力,文章理解能力和語文應用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礎,在創新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最終達到高中語文教育質變。
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性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是幫助學生進行閱讀,提升閱讀應用能力,使學生即使脫離了語文課堂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利用掌握的閱讀方法閱讀各類文章,進而達到從文章中獲取新知并不斷提高自身語言能力的目的。教學閱讀對于高中語文課堂持續作用在以下幾方面,這幾方面同樣也是閱讀教學的目標。一是提起并保持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培養閱讀品質,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普遍采用的是背誦模式,學生需要根據教師任務完成文章部分段落的背誦與記憶,而學生在背誦時只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背誦任務,可能第二天小考完記憶就減退一大半,這樣的任務型學習方式,削減了學生對于閱讀的主動性,漸漸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因此,教師需要思考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讓學生表現出對閱讀的興趣,化被動為主動,從被強加閱讀任務到自動養成閱讀習慣,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成主動索取知識,并能保持這種態度,教師如果能實現這樣的閱讀教學,閱讀對學生來說便不再是難題。新課改要求將閱讀教學作為重點教學內容,因為閱讀是持續性為學生輸入語言知識及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因此,在閱讀這方面,教師還需要持續性地給學生輸出各類知識,將閱讀板塊與語文教學其他板塊結合起來,全方位地滲透閱讀,全面性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一)明確目標并創新教學模式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第一步要做的工作是確定目標,目標是否科學決定著學生的閱讀效果及能否達到教學目標。因此,為了保證教學目標的科學性,教師需要研究課標與教材內容并保證分析的準確性,根據課標與教材內容確立目標,并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分析,從而明確設定的目標是否具有可行性。教師在研究課標與教材內容時,應準確掌握課標中要求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將課標內規定的內容融入設定的目標中;在深度分析教材時要掌握教材具有的工具性、教材內容具有的人文性,將兩者的研究結果融入目標中,通過對兩部分的研究和融入保證教學目標科學性。
(二)注重問題教學法的運用并促進學生閱讀質量的提升
問題教學法被應用于各學科教學中充分發揮了問題的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解決問題,找出答案,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提升了思維能力與創新思維,還對正確的答案形成了深層次的理解,能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大化。因此,語文教師在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時要重視問題教學法的應用,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更鼓勵學生自己尋找答案,形成教學主體從教師到學生的轉變,這個過程能夠幫助學生做到有效閱讀,同時也更具備目的性;通過問題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更具脈絡性,條理更加清晰;讓學生快速理解文章的內容;利用問題促進學生深度挖掘作者所表達出來的真摯情感,進而達到深度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目的。例如,在閱讀《包身工》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三類問題達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梳理文章脈絡、挖掘作者真情實感的教育目的,如提出“你們知道包身工是什么意思嗎?”這個問題,學生會各抒己見,闡述自己的理解,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去閱讀《包身工》這篇課文,然后再給出正確答案生對包身工并不理解或者只從字面上進行解釋,會產生想要知道包身工是何含義的想法,進而達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目的;提出“文章利用哪些事件闡述了包身工的生活狀態?”這個問題,文章中闡述了較多內容將包身工地各方面工作利用這樣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文章脈絡;“從哪幾個方面可以展示出作者寫作時具有的情感?”這個問題,文章中較多的內容抒發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可以讓學生挖掘文章內容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掌握文章寫作背景
實現有效閱讀的有效途徑,最根本的是需要學生先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如果學生只是依靠文章的文字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文章的寫作背景展示在學生面前,可以找一些視頻給學生看,快速幫學生了解作者創作文章的初衷,以及初步探知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在閱讀《為了忘卻的記念》時,魯迅在創作這篇文章時主要是為了紀念被殺害的革命家。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反映當時社會背景的視頻展示給學生,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使他們感受魯迅創作的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實現了學生快速挖掘作者情感及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目的。
三、結束語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及重要內容,教師需設計出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滿足新課標對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的同時,實現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語言應用能力不斷提高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賴俊敏.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探析[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0(11):0049-0050.
[2]鄧利.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讀與寫:下旬,2021(1):0036-0036+0038.
作者簡介:王小軍,(1980.09-),男,漢族,甘肅會寧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