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玉
摘要:隨著小學教育不斷改革和完善,素質教育成為小學教育的重點內容,小學生可塑性較強,在小學階段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一個人的習慣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不管是學習生活還是以后的工作崗位,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要承擔起培養小學生良好品質的責任,改善以往的教育模式,根據小學生心理特征和發展規律加強教育工作,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共同監督好小學生,從而進一步培養優秀的學生。
關鍵詞:家校共育;小學生;良好習慣
引言
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必定是伴隨著小學生內心的情感而生,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教師在學習和生活中加以教育和引導,將教書育人貫穿于教學的始終。行為習慣包含的內容較多,其中思維方式、認知水平、行為表現以及情感體驗等內容都是在條件反射的基礎上而建立,小學時期是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學校和家長應該想和協調配合,共同監督學生的成長,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家校合育背景下小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策略
(一)強調行為習慣,充分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
小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長環境,決定了小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學生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對于學生自身行為習慣的培養有著重大影響,要想培養小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光靠教師語言教導顯然力度不足,教師要靠行動來獲取小學生的信任,在學校為學生做好榜樣,通過教師的良好行為逐漸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榜樣的力量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強大的,具有充足的教育價值,不管是班主任還是各科目教師都要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榜樣,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習慣,利用自己的優秀品德來影響學生的行為,在教師的帶領下可以逐漸改變小學生的思想,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師要改變以往居高臨下說教學生的方式,將空洞的理論知識變成一種行為方式,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深入貫徹落實榜樣的力量,比如,在開課之前,教師向學生問好,學生也向教師問好,養成懂禮貌的好習慣,在集體參與打掃衛生的時候教師也參與進去,給學生樹立勞動模范;每周一升國旗唱國歌的時候教師也要參與敬禮和唱國歌的活動中,為學生樹立一個愛國家的好榜樣。
(二)重視家庭與學校的配合,構建良好的教育體系
父母是學生的啟蒙教師,家長把學生送到學校以后,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不僅僅是教師的責任,也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共同配合來承擔起學生的教育責任,如果學校教師展現給學生好的一面,家長在家里展現不好的一面,小學生在學習中也會產生分歧,不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家庭作為學生教育的一部分,學生生在不同背景的家庭,所接受的教育也不盡相同,有些家長的認知水平以及文化程度較低,在教育學生方面沒有更好的方式,而學校的教育更加科學化和系統化,更需要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小學生。教師要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將更加專業的教育方式傳授給家長,引導父母在家庭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學生學習父母的行為習慣,也能成為一個具有優秀品德的學生。
教師與家長要緊密聯系,加強溝通,將學生在學校和在家里的表現相互告知,監督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教師可以多組織一些家長會,家長與教師以及家長與家長之間相互交流,傳授教育的經驗,比如:學生上課遲到、未按時完成作業等等內容作為家校溝通的重點內容,作為學生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做好榜樣,尊敬老人、遵守交通規則以及不亂扔垃圾等等,學生在家長的影響下也能養成尊老愛幼、垃圾進入垃圾桶以及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基于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然后讓家長錄視頻發給教師,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對表現好的學生加以表揚,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爭做具備良好行為習慣的好學生。
(三)開展評價活動,落實養成習慣
評價可以促進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師針對學生平時的表現給予中可能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良好行為的積極性,學生在收到教師的鼓勵和表揚以后也會小有成就,如果教師能夠及時做出評價,小學生也會一直延續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小學生來說,犯錯是在所難免,學生犯錯以后教師不能批評學生,要先掌握學生犯錯誤的原因,如果盲目批評學生,可能會引起學生的抵觸和反感,教師可以根據問題進行分析,適當的教育,糾正學生的錯誤,改變學生對做錯事的想法。
教師正確的教育和評價方式,應當多以鼓勵和表揚為主,時刻關注學生的動向,同時也要在班級樹立優秀學生榜樣,開展相關的活動。比如,每個周在班級評選出班級之星,從多個方面考慮,避免只以學生成績為重的評價方式,從學生平時的表現和行為習慣作為評價的標準,對于一些熱愛勞動、團結同學以及遵守紀律的學生做出班級之星的評選,在學生的名字后面貼上星星貼紙,一個周過去誰得到了星星最多,就可以領取教師的獎勵,這樣學生下次會做的更好。教師可以在班級設置值周班長,每個學生都有當班干部的權利,每個學生輪流一個星期,讓學生體會班干部的不容易,然后養成體諒他人的好習慣,做一個遵守紀律的好學生。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教育工作是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引起高度重視,小學生作為素質教育的重點對象,小學生的習慣養成成為公眾關心的話題,班主任作為教書育人的重要人物,要自覺擔負起教育的重任,通過教師樹立榜樣、家校合作以及評價活動三個方面進行小學生的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教師和家長的引導下也能領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吳敏霞.淺析家校結合開展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J].科學咨詢,2019(43):76.
[2]林文敏.家校結合開展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J].魅力中國,2020(1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