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光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在評改一位初中語文老師的工作報告中指出:“盡心盡力地教的目的在于達到不需要教,批改作文要達到不需要批改。學生能夠認真下筆完稿之后,能夠斟酌修改?!比~老的一番話,讓我明白了,學生會寫作重在習得,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更應該打好基礎。除了老師方法的指導,更多的是靠學生平時自己有序的實踐磨煉出來的。
一、在廣泛搜集資料時有所得
作為作文教學過程基本環(huán)節(jié)之一的廣泛搜集材料,是促使學生認知、能力、情感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學生每周寫兩篇以上的日記,內容做到簡潔明了,以所見所聞所感為主,包括從網(wǎng)絡、電視、生活中獲得的真實信息。長此以往,學生的經(jīng)歷都能一一記錄下來,擺在面前看得見,想得到。例如:打開一本五年級學生的日記內容,依次是下雨,開學了,班里來了新同學,滑板比賽,逛寵物超市……里面寫景、寫人、記事場面描寫一應俱全。學生在寫日記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認真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的本領。
二、在學習寫作時有所得
1、選材
學生積累的素材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統(tǒng)的。找到題材,并將其細化,讓他們對生活進行再認識。例如:小學習作要求寫小動物,具體要求是寫出特點,表達真情實感。簡單的幾個要求,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日記中找到五、六篇素材,該如何選材呢?通過師生互動達成共識,外形有特點的,能從它們的動作、眼神、叫聲中看出他們的性格脾氣的,你曾用心觀察過他們進食、嬉戲、休息時的樣子的,與它相處的時間較長的,有一定感情的,寫起來得心應手的題材可以選入本次習作。
再如:小學語文六年級習作——場面描寫??梢赃@樣問學生:你積累的所有素材里,在特定的時間與地點內,許多人在干什么?學生積極踴躍的回答,在早市買早點,運動會比賽,捐款,婚禮葬禮,六、一兒童節(jié)演節(jié)目的現(xiàn)場,聽科學家報告……教師總結:你認為哪個場面最熱鬧?最能突出體現(xiàn)氛圍,你就選寫哪一個。
2、指導寫作
《新華詞典》中,把“語文”注為“語言”和“文字”,也指語言和文章或語言和文學課本上的文章,通過它們能培養(yǎng)學生表達閱讀寫作方面的能力,也能培養(yǎng)人文精神,對愛與美的感知能力,所以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們的最好的范文。
“同學們‘材選好了,你知道怎樣寫嗎?都寫什么嗎?”我問。同學們面面相覷,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一單元學過的課文《開國大典》,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述的,同學不假思索的答道:時間順序。場面看似亂,但不是雜亂無章,它更需要一定的順序,我借機總結場面描寫要按一定的順序,寫出他們的氣氛,那么我問大家婚禮的氣氛是——喜慶,我故意拖長音。他們是七嘴八舌,圖片中紅喜字紅彩轎,人們喜氣洋洋的笑臉。就這樣給學生理了一個遍,同學們真聰明,一點就透,還要注意寫作時有詳有略,這次作文中也不例外。
然后進一步指導學生的寫作技巧。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種寫作方法,點面結合。重點場面,重點人物的活動需具體細致的描寫,我們稱他為“點”。與之相應的其他人的反應,稱之為“面”,也就是說“點”的表情、動作、語言的變化會引起“面”(群體)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活動的變化。例文:會場上先是爆發(fā)出毛主席出現(xiàn)在主席臺上,人們排山倒海的掌聲,毛澤東主席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這是“點”。這莊嚴的宣告是全場30萬人一齊歡呼起來,是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這是“面”。
經(jīng)過對課文這樣細致分析,學生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是點面結合,要求講清楚了,此時的學生已有了很強的寫作欲望了。
三、二次修改時有所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中提高寫作能力,自我修改與相互修改非常重要。
學生的第一稿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此時可根據(jù)全班同學的習作情況,有的放矢的指導,例如:這次有關場面描寫的文章,多數(shù)學生的問題在于內容不夠充實豐富,缺少必要的細節(jié)描寫,也就是習作要點中的“點”與“面”寫的不具體不生動不詳細,那么怎么修改才能更具體更生動呢?我出示了一段話:
“隨著一聲槍響,200米短跑比賽開始了,我班同學超過了第二名,他在沖刺時超過了第一,全場一片歡呼?!边@段話是寫前幾天的校秋季運動會,同學們親眼目睹了那場驚心動魄的比賽,我問同學們:“這段話做到了點面結合寫得也很完整,你們有什么補充的嗎?”同學們紛紛舉手回答“……他快超過第二名運動員的時候,動作要寫細致,步幅加大頻率?!薄皼_刺時他有什么動作呢?跑在第一名的同學甘拜下風嗎?”我借機問:“這次他們的加油聲又有什么變化呢?”我裝作不解的問,“因為要沖刺了,看誰能拿到最后的冠軍,加油聲響徹云霄,連老師也激動的臉通紅,用力攥著拳,指揮著大聲喊加油?!?/p>
同學們想的真周到,真細致,我相信你們會改自己的文章了,對嗎?這次修改剛好彌補了第一次習作的缺憾,對自己的作品重新進行了完善。
四、在教師評語中有所得
一堂作文課下來,學生要認真聽,用心想,還有構思,直至完成約用一個小時。說實話,寫作文是辛苦的腦力勞動。老師在批改作文時,不能力求完美,尤其是第一稿,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學生的作品。
1.用曲線畫出來好的詞語,精彩的句子。標出來的旁批要簡明扼要。例如:開頭的語言吸引人,比喻這種修辭用得好,寫出顏色的漸變過程,好的過渡句使文章結構緊湊等,最后再認真地寫總結評語,有時是對文章的稱贊,有時是對寫作態(tài)度的肯定,總之,盡量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收獲。
2.欣賞好的作文片段,讓學生品嘗到修改作文的樂趣,從而慢慢學會自己修改習作。二次修改后的文章定能給老師帶來很多驚喜,特別優(yōu)秀的文章或片段,讓學生讀給全班同學聽,最大限度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3.展評落到實處
在我們教室的南北墻上,各有一塊展板,把精彩的句段抄下來,貼在班里的展示欄里。他們的作品也許只占巴掌大的地方,但那里是孩子們的驕傲。每周五下午的閱讀課上,我先組織學生讀展示欄里同班同學的作品,每位同學都看到別人的精彩句段,看到自己的進步,都認為自己會寫作文了不起,這種自信不是一時的,是長久的,每次習作堅持這樣做了,學生能不愿寫作嗎?能不進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