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韻菲
摘? 要: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必不可少的人物。心理學家認為,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教育孩子的方法,對孩子的自尊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那么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呢?
關鍵詞:父母;孩子;成長;角色
從教十多年,所遇家長眾多,形形色色的都有。但絕大部分的家長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把我孩子送到學校了,剩下的就是你們老師的事情了。孩子聽話、懂事、成績好,那是孩子聰明、有天分;孩子頑劣、調皮,那都是老師該重視的問題;似乎每個孩子都是被伯樂忽視了的千里馬,卻往往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我所處的教育環境是初中,而且是農村中學。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初中非常重要,那是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階段,也是逆反的青春期。這段時間對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是最最艱難的階段,是一段斗智斗勇的難忘歲月。錯過了這個時期,也許你就錯過了與孩子的交心。
我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家長到底應該在孩子成長中扮演什么角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在孩子不同的年齡段,作為家長,到底應該做些什么?他們又做了些什么?在初中階段,我們的家長到底應該做些什么?只有讓我們的家長充分認識到他們對孩子成長來說并不是可有可無的,不是說僅僅讓孩子吃飽穿暖就行了,而是有著無與倫比的重要性,深度地關心孩子的精神成長,那些孩子才能夠得到更好地發展。
在我們的招生轄區內很多家庭已經沒有田地,家長們大多早出晚歸地在做生意或是打工,赴外地的不在少數,孩子成了留守兒童。這些孩子手里有著一定的生活費,但行為上卻又無人看管或是僅僅有著溺愛他們爺爺奶奶。而另外一些孩子,父母雖在身邊卻只管讓他們吃好穿好、有著充裕的零花錢、孤零零地住在漂亮、寬敞的大院里,成為精神上的“留守兒童”。孩子每天都要上學,家長們已經把孩子送到學校了,一切責任都已盡到了,家長的事情沒有了,剩下的就是你學校的事情了。他們根本沒有想到,給孩子現在或是未來再多的錢都買不來孩子的快樂。財產今天損失了,明天可以掙回來,但孩子的成長的幸福感、教育機會一旦損失了,就永遠補不回來了。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家,讓孩子在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都健康地成長、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育的人,這才是父母多能帶給孩子的最豐厚的、一生享用不完的財富。
在老師把頑劣學生的家長請到學校時,很多人就是說“我們也打他也罵他的”、“我們也沒有辦法”、“我每天天不亮就出去了,也見不到他”、“我們一罵他爺爺奶奶就阻攔了”之類的話語,這些都是源于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呵護太少。我們經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確實,父母是孩子最先接觸到且幼年時候就出最多的人,父母不僅僅是孩子的玩伴、朋友、老師,更是孩子的引路人、成長的力量,父母教育方法的差異深刻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差別其實就是教育方法的差別。孩子叫你一聲爸爸、媽媽,你就必須對他(她)負責,要對他(她)用心,要把和孩子的相處當做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來做,要放下父母的架子、蹲下身,認真聆聽孩子的聲音;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學習狀態,如果你的心里只裝著農田、工作、生意、麻將,那你還有多少時間與精力可以留給你的孩子呢?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血緣關系和親緣關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有強烈的感染作用,孩子的情緒也容易受影響,即使是幼兒也是如此。拔苗助長現象嚴重。激烈的社會競爭,使得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盲目性與隨意性過大,教育內容片面,教育方法簡單。過高的期望,使孩子形成了不良的生活態度和心理上的巨大壓力,很容易造成孩子人格上的缺陷。
成年人尤其是父母的行為都是能否培養一個健全孩子的關鍵,身教重于言教。如果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對他們的情況應該說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變化,即使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領神會,故此做為父母通過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能及時掌握此時此刻他們的心理狀態,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通過教育使不良行為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一個不關注孩子喜怒哀樂的家長,他們不會知道自己孩子的點滴變化,所以有不少孩子普遍缺乏歸屬感,心理脆弱,容易受到傷害。
我想,孩子在成長中最需要的是愛。父母向孩子傳遞愛的信息,是孩子的需要,許多孩子對愛的需要遠勝于物質上的需求。一個鼓勵的眼神、輕輕拍孩子的肩、臨睡前給孩子一個吻、與孩子道別時跟他揮揮手、在孩子回家時給他一個問候……這些都是在向孩子表達“我愛你”。同時,也讓孩子傳遞這種愛,讓他們愛父母,愛他人,把愛具體化。一個在愛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他會更理性地面對這個世界,他會懂得凡事不能為所欲為,會懂得自我約束的重要性。
當然,因為我們的家長普遍的文化水平都不高,絕大部分只是讀到初中,有的甚至連初中都未畢業,這就使父母自身的文化知識水平必然地影響到家庭對子女的知識和能力的傳遞。這種傳遞對于孩子將來的成才,可能不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其影響仍是十分重大的。因為家長們沒有意識到自身行為對孩子的重要性,所以在農村學校、尤其是我們這種城鄉結合部的學校學風普遍不佳,學生們不像城里或是偏遠農村的孩子那樣刻苦學習。
所以,我覺得要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學校的教育現狀、提高農村學生的教育水平,應該從改變家長對自身定位的認識開始!只有家長認識到他們在孩子成長中所起到的極為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才會更好地與學校配合,從而為孩子的每一點進步而努力!父母真正參與了孩子的成長,這對親子關系來說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有愛的孩子,他們未來的人生道路才會越走越寬闊!
參考文獻:
[1]周興艷. 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位老師[A]. 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下卷)[C].: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2007:2.
[2]黃麗.家長,請做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陪伴者[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4(20):51-53.
[3]李和云.家長和老師共筑孩子未來[J].學園,2014(0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