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卓
摘要:伴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們國家教育部門也逐漸加大了對于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視程度,尤其是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問題。各個高中的生物教師也在不斷的進行著教育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方式上面的改革。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本文就聚焦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創新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展開相關的論述。
關鍵詞:生物;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新聞事件
所謂的生物學科素養,實際上,就是指學生所必須要具備的一種價值觀念,以及品格能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生物教學價值進行體現。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夠為學生今后的深入學習,以及生物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在高中階段的生物學習過程中,其中所包含的核心素養主要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方面,就是生命觀念,這一觀念實際上,就是強調要學生們能夠利用學習的方式,能夠對生物學現象進行充分的掌握和了解。同時,還能夠對相關的事件進行解釋。第二方面,就是社會責任。這一生物素養所強調的是,能夠讓學生通過自己對于生物學的認識,然后針對個人,或者是社會事物進行討論和研究。同時還能夠利用自身的理性思維,以及個人的判斷,加強對于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解決。第三方面,強調的就是理性思維,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務實以及嚴謹求知態度的培養。同時,還要加強培養血神高的科學思維,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能夠帶領學生形成系統的生物知識。第四方面,就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引導學生能夠解決現實世界之中的生物問題,并且,能夠利用自身的知識以及思維進行分析和探究[1]。
二、以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為基礎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創新策略
(一)科學利用新聞事件,增強學生責任意識
分析生物的核心素養可以發現,在進行高中階段的生物教育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強對于學生的生物知識,以及相應的生物實踐能力培養,另外一方面,也要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各個方面的能力以及意識。從而能夠給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師一定要積極的改革和創新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加強對于學生的引導,充分的發揮新聞事件的優勢,感染學生,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對相關的學習內容進行思考和研究。一方面要加強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力度,另外,也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責任以及公民意識[2]。
例如,在進行《生態系統的結構》這一章節的學習過程中,主要的學習任務是幫助學生理解有關生態系統的成分,以及成分之間關系的概念。引導學生能夠將實際的食物網簡圖進行繪制。然而在情感目標教學這一方面,就是要進一步培養學生能夠養成跟加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能夠對生態系統中的各個成分進行更加充分的認識,以及深入的了解。在一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充分的利用社會新聞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學活動。在課堂正式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播放一些有關于環境污染的新聞報道,然后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例如,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還可以詢問學生解決這一污染問題的主要方式應該有哪些等等。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能夠大大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望,從而提高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興趣。此外,當所有的教學都結束之后,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們提出問題,問學生生態環境對于我們的正常生活有沒有影響。以及保護生態環境重不重要,然后可以向學生們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能夠針對生態環境保護這一觀念,提出相應解決措施。
(二)合理利用多媒體,保證課程教學趣味性
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正是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更加活潑好動。對于自身感興趣的東西,他們是很容易就全身心投入其中的。所以,在高中階段的生物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將學生這一特出特點進行充分的利用和挖掘。在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強對于多媒體設施設備的利用,從而大大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進行《DNA復制》這一章節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完全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給學生展示更加直觀并且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首先,在課程正式開始之前,教師一定要先將相關的教學素材進行收集和整理,特別是相關的視頻資料還有相關的文字圖片等等。從而能夠將相應的教學流程安排妥當。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教師特別注意的是,教師一定要能夠在事先,將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個性特點進行充分的了解,從而能夠按照學生的喜好安排相應的教學材料以及教學活動,能夠更加科學合理的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將有關DNA的相關知識,以動畫的方式進行顯現。從而能夠帶給學生更加直觀并且具體的印象,十分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認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完善教學評價方式,強化學生學習信心
在生物的教育課程之中,教學評價有著很高的教學價值,同時,也是進行生物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要將實際的教學評價與教學效果相結合。為了能夠進一步發揮生物教學評價的實際價值,就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相應的教學評價方式。首先,相應的生物教師,一定要始終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能夠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依據,對學生進行更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評價[3]。
例如,對于一些學習成績較為普通,但是學生的學習態度確實十分認真的人來說,教師就可以對其進行鼓勵式的肯定,能夠對其進行合理科學的引導,然后讓學生自己意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進而能夠不斷的完善和改善自己。其次,教師可以增加相應的評價主體,可以利用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或者是自己的自我評價等等,進一步拉近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此外,還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自我評價或者是同學評價的過程中,充分的了解到自身的優缺點,同時還能夠在評價同學的時候,對自身進行反省。十分有利于對學生自身溝通能力的培養。
三、結束語
教育教學不斷更新和發展,高中的生物教學更是在不斷的進行著革新和改造。相關的教師也在積極的進行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方式的改革。嚴格落實教育部門的新號召,加強對于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教師注意的是,教師一定要能夠對學生有著更為深入并且全面的了解,從而能夠以學生的個人情況為出發點,對學生進行更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
參考文獻:
[1]曹立平.基于學科核心素養下高中生物教學的科學構建探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No.1180(1):36-36.
[2]李遂梅.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中學生物教學創新——來自美國科學課的啟示[J].中國教師,2019,(6):114-116.
[3]林艷華.基于"力行—致遠"高中生物課程創新基地下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研究[J].新課程(教師版),2019,(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