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爽,楊 威
(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吉林省是教育大省,現有高等學校64 所,其中高職院校27 所,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科教人才優勢,吉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吉林省縣域籍高職學生的支持與參與,吉林省各縣域經濟條件與各市(區)相比缺乏對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出現了外地人才不來,本地人才不回的現象。吉林省目前處于全面振興、創新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使全省經濟健康快速平穩發展,是全省各級政府應該面對的現實問題。 全省各地級市是吉林省經濟發展的龍頭和中堅力量,縣區以下鄉鎮經濟發展是全省經濟發展的基礎,縣區經濟要發展就必須加大對縣域人才的引進,增加縣級人才發展基數,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成績。 如何才能將吉林省的縣域籍高職教育資源轉化為人才優勢,讓更多吉林省縣域籍高職學生返鄉創業是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
縣域籍高職學生返鄉創業能更好地豐富和完善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創業理論體系,更好地指導大學生返鄉創業,具有一定的意義。
對大學生返鄉創業現狀和實際需求的實證研究,有利于全面了解學生對創業教育、政策需求、服務、社會支持方面的各種需求。 構建縣域籍大學生返鄉創業需求服務體系,能夠進一步擴展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理論研究領域,豐富人才學理論、需求理論等。
為了能夠真正了解縣域籍大學生返鄉創業考慮的重點、難點與需求,本文對吉林省縣域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現狀及需求進行了實證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依據,有利于提高縣域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提升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能力和信心,為緩解農村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和 “智力流失” 奠定基礎。
吉林省青年人才流失嚴重,本研究有利于破解人才瓶頸制約,補足留才短板,為 “吉聚天下人才,促進吉林振興” 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撐,助力鄉村振興;有利于保障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吉林省青年人才,做到 “留住本地生源,吸引外地生源”,為今后吉林出臺和完善有效的人才吸引政策提供一定的參考。 《人才政策2.0 版》,為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賦能,吸引更多的縣域籍人才回流創業,有利于推動形成引才聚才新優勢,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實現 “ 十四五” 吉林發展藍圖。
2020年暑假,筆者對吉林省縣域級高職生開展了返鄉創業的意愿調查,運用 “問卷星”,采用線上問卷調查和線下走訪調研兩種方式收集問卷信息,委托兄弟院校就業工作負責人隨機抽取縣域級高職學生參與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590 份。 主要從學生個人和家庭的基本情況、創業經驗、創業意愿、對創業政策的了解等幾個方面進行調查。
1.樣本的特征
調查樣本涉及理科、工科、人文社科、語言、教育、金融幾個大類專業的學生,其中參與問卷調查的男生463 人,占總人數的78.47%,女生127 人,占總人數的21.53%;大一學生442 人,占總人數的74.92%,大二學生131 人,占總人數的22.2%,大三學生10 人,占總人數的1.69%,還包括離校未就業7 人,占1.19%。 調查選取了有代表性和可信度高的樣本,從總體上看,返鄉創業樣本中男生多于女生。 家庭主要經濟來源是務農,占35.93%,其他經濟來源占一小部分,說明縣域級高職學生大多來自農民家庭,會對創業創新意愿有一定影響。
2.樣本學生返鄉創業的意愿
在抽取的調查樣本中,有255 人有回流縣域創業創新的想法,占43.22%,有335 人沒有返鄉創業的想法,占56.78%。在問及回流創業會在哪一級行政區時,67.63% 會選在市級創業,有20.50% 會選在縣域級創業,鎮及村級各占7.29% 和4.58%,這說明大多數學生不會選擇回流創業,即使創業也會選在城市區域創業。 關于回流縣域區域創業主要意圖數據表明為造福家鄉、創業創新前景廣闊、解決就業困難問題占有更大比例,分別為56.61%、38.47%、27.63%,還有一部分喜歡農村的居住環境,占25.93%。 如果有創業打算,他們會把創業項目選擇在開店(休閑娛樂業)、信息業(科技、軟件)、電子商務三個方面,而不是選擇與自己專業緊密相關的技術技能方面。 如果沒有創業想法,58.14% 學生認為創業風險過大,43.05% 的學生之前沒有了解過創業政策,還有親人不支持和縣域級創業環境差兩個原因。
3.關于對創業政策的了解
在被問及“大學生回流創業需要做哪些準備” 時,有半數以上的學生選擇了解有關吉林省返鄉創業的政策、創業團隊組建、創業資金籌集和創業項目的選擇,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應該提升自己的創業能力。 對創業創新政策的了解,43.39% 的學生是通過一些新聞了解到的,有33.39% 是通過學校的創業創新課有一點了解,38.14% 學生認為大學期間舉辦創業政策解讀非常有必要。 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當地政府創業政策對縣域籍高職生返鄉創業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時也說明創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學生的創業意愿。
4.關于創業資金
調查數據顯示,在創業資金來源方面銀行貸款是學生創業的首選條件,希望銀行為其提供無息創業貸款的占36.1%,希望政府提供創業補貼的占16.95%,還有一部分學生的創業資金來源于個人儲蓄,占到41.95%,通過銀行小額貸款的不足5%。 希望銀行改善金融服務措施的調查結果顯示排在前三位的是降低大學生創業貸款利率降低創業貸款門檻和提高創業貸款數額。
1.縣域用人理念滯后,留才措施不到位
國務院辦公廳于2017年5 月發布的《關于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創新激勵和人才吸引政策,優化縣域籍人才環境,加快培育創業創新人才隊伍。 隨后吉林省各縣域政府出臺了《人才工作規劃》《人才工作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但由于受當地人才政策宣傳不到位、用人單位人才使用觀念不強、留才措施不到位、人才獎勵激勵機制不健全等一些客觀因素影響,導致對縣域籍高職人才的吸引力不大,調動回流人才創業創新的積極性不夠,人才外流現象比較突出。 大部分高職畢業生流向長春、吉林等經濟較發達的地級市,很少有高職畢業生愿意選擇回縣域工作,人才流失現象嚴重,是吉林省各縣域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
2.縣域高職生自身觀念和能力的因素
對于返鄉創業的縣域籍高職生來說,從小到大生活在農村環境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熱愛家鄉,有為家鄉發展做出貢獻的意愿,但是由于親人的不鼓勵和不支持或自己的小農意識及官本位意識的影響,一部分學生認為縣域的經濟發展比較落后,以后的發展空間會受限,縣域政府提供的發展平臺也不盡如人意,目前縣域返鄉創業人才的成功案例比較少,如果回流,他們還是愿意到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對于縣域部分有回流創業意愿的高職生來說,由于自身綜合能力不足,他們面對競爭的壓力和艱難的創業過程缺乏信心;另外,高職院校對創業創新教育重視不足,有的學校創業創新教育剛剛起步幾年,學生不能很好地將大學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動手能力不強,與大學生創業創新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有很大的反差,所以真正回流返鄉創業的比率低。
3.縣域創業環境和配套服務不完善
隨著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新一輪振興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吉林省縣域經濟環境得到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但由于吉林省地勢較偏,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暢,加之縣域人才外流,創業創新配套服務設施并不完善,缺少創業創新環境。政府對創業創新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主要體現在資金、政策、技術和管理等方面,具體涉及為創業提供貸款優惠、免收行政性收費、免費的創業創新培訓、稅收優惠、創業手續簡化等。 政府對創業創新扶持力度越大,回流人才創業的意愿就越強烈。 實際上政府對回流人才創業創新扶持力度不夠,優惠政策不到位,使不少創業者業未創,心先疲。 由于創業的政策宣傳不到位,部分想返鄉創業的縣域高職生缺少對創業政策的全面了解,導致創業創新效果不明顯。 近幾年來,吉林省各高校開設的創業創新課程仍在探索階段,雖然每年組織開展創業創新大賽,但授課教師缺少創業創新實踐經驗,使得教學效果和指導能力受限。
按照吉林省人才新政的有關要求,縣域領導聯系吉林省各縣域高職專業技能人才,建立吉林籍人才信息庫,定期組織在外人才回訪等活動,激發他們建設家鄉的熱情。 優化有利于返鄉創業人才發展的財政政策、市場政策、法律政策、減稅降費政策等,降低門檻吸引大學生回流返鄉創業,做好返鄉創業保障,協調解決審批、資金、土地等問題,確保創業創新項目落地生根。 營造人才交流自由、資源共享的良好環境,與在外人才達成合作共識,將人才引進縣域創業創新,為家鄉經濟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縣域政府應加大對高校大學生返鄉創業政策扶持力度,為鄉鎮企業賦能,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鼓勵高職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創新,讓縣域成為高職學生創業創新的理想地和舞臺。
吉林省各縣域政府鼓勵企業、經濟園區、科研單位通過項目合作、回流創業、聘任兼職、技術指導、講學、科研攻關等多種方式,建立良好的政商關系共同研發產品,提升經濟園區和企業的整體實力和科技含量,真正把創新資源布局到鄉鎮,引導技術、信息、管理、人才等先進生產要素向縣域匯集,不斷提升縣域科技服務能力。 建議企業和高職學校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學校依托企業資源優勢創建學生實習實訓基地、校外創新實踐教育基地、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等幫助學生提升創業創新實踐經驗和實戰能力,降低創業創新失敗率;企業可以選派優秀專家來校授課、講學、培訓,學校與企業共同培養所需人才。 各縣域人社部門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推動政策互通、信息共享,加快人事檔案管理服務信息化建設,為人才在跨地區、跨行業、跨體制流動提供便利條件。 不斷擴大人才引進視野,依托 “血緣、業緣、地緣” 和各類辦事機構、商會、協會等社會組織,準確掌握在外優秀人才基本情況,建立人才數據庫平臺,根據當地實情和涉及領域,篩選出重點引才對象,安排專人點對點聯系和服務,讓越來越多的創業型人才返鄉創業創新。
制定人才引進政策,明確回流創業人才待遇,為其提供一系列便捷服務,確保人才放心返鄉創業;激勵引導機制,為返鄉創業人才搭建平臺,各高校開設理實一體的創業創新課程,舉辦創業創新大賽,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 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生創業園建設,并提供創業創新培訓、成果獎勵、配套工作場所等一系列支持,用實實在在的扶持服務為創業創新提供保障,使其放心發展;提供便捷服務,為返鄉創業人才營造環境,成立專門的人才服務機構,通過一站式服務、代辦制等服務模式,讓縣域人才有信心、有能力留下來,推動縣域經濟創新轉型發展。
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調查了解縣域高職學生返鄉創業的意愿和動態,營造吉林省縣域高職生創業創新氛圍。 學校、政府、社會要積極利用新聞媒體資源如依托網絡、廣播、電視新聞、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建立縣域高職學生返鄉創業的個人檔案,為列入培養計劃的學生開展交流學習,面對面輔導、幫扶,解讀政策、宣傳創業創新成功案例,提升學生的創業信心。 組織優秀創業典型走進高校開展政策宣傳、創業指導、經驗交流、講座、報告,讓在校高職學生加深對縣域的了解,轉變傳統觀念,鼓勵高校開展創業創新大賽,在大賽中發現符合青年大學生的創業創新項目。 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扶持大學生回流創業創新,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引導創業創新意愿,吸引更多的未就業人才返鄉創業創新。
總之,創業創新是長期系統工程,需要學校、政府、企業、大學生群策群力。 縣域高職學生要結合自身的創業能力和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開展創業創新。 “吉林人才 創業創新” 活動,有利于助推吉林省經濟發展,有利于加快吉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同時為吉林籍高職生就業創業提供了發展平臺,使他們成為助推吉林縣域創業創新、振興吉林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