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雨晴
(蘇州工業園區星澄學校 江蘇 蘇州 215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代信息技術已經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媒體教學成為一種趨勢,其將教師、學生和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緊密結合在一起。微課教學作為一種信息化教學方式,逐漸被運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并因其突出的特點和優勢受到教師們的青睞。微課教學使教學更加直觀化和形象化,一改枯燥無味的傳統課堂氛圍,使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從而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這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音樂教學的課程要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優化教學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預習是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是指學生在課程開始之前所進行的提前學習,有效的預習既能優化課堂教學,又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優化學生的思維方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作為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往往貫穿于整個課程教學,預習的效果甚至影響整個課堂的最終效果。預習可以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好奇心與積極性,提升對新教學內容的興趣,從而提高聽課水平。通過預習可以對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提出疑問,帶有目的地聽課,不懂的問題積極尋求老師的幫助,并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同時預習有助于把握重難點,利于掃除學習障礙,從而梳理學習脈絡,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提升學習效率,進入更高的境界,提高學習質量,優化課堂教學。傳統的預習方式是閱讀音樂教材,簡單地進行練習和提出疑問,導向性不強。音樂課屬于藝術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只依賴教材進行預習往往是不夠的,這是一種較為低效,也不符合課程要求的預習方式。而微課可以采用視頻和音樂片段豐富學生的預習方法,一改傳統的書本閱讀預習方法,直接生動地展示接下來的課程重點,使學生有清晰的預習方向和目標,同時使老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困惑和不解之處,準確地調整課堂教學的講解策略,注意針對性,優化教學設計和安排。微課預習可以更好地進行知識點的回顧和新知識的初步接觸,同時可以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微課的時間較短,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微課教學,可以將繁瑣的教學內容簡單化,使主題更鮮明、內容更突出,以宏觀的角度展示多層次、多方位的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更立體化。受年齡特點的影響,小學生更注重趣味性和吸引力,在課程教學中如果一味地執著于教材,只依賴語言一遍又一遍地講解音樂教材中的人物和歌曲,對于學生而言難免會有些枯燥無味,使其產生抵觸心理。微課可以以動畫形式展現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掌握基礎的音樂知識,激發其興趣。例如在教授《采蘑菇的小姑娘》這一課程時,可以利用播放動畫MV的形式進行導入,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直觀地感受到采蘑菇的小姑娘的勞動過程,體會其勤勞的美好品質,在歡快的旋律之下感受到勞動原來是快樂的,從而明白勞動的樂趣、收獲的幸福。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其了解整個課程教學的基調和主要思想。微課教學能使學生快速掌握教學重點、體會人物角色,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可以通過多樣、生動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讓其在注意力較為集中的情況下進行課程學習,優化課程教學效果,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另外微課突破了傳統模式中的時空限制,即使是學生在課堂上并未掌握課程內容,也可以在課外進行回顧,能夠整合課堂內容,設置專題版塊,增加課外知識補充,讓學生在課下也可以自主鞏固復習,多聽多看多練,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復習階段掌握未掌握的知識,拓展與課程相關的課外知識。
因此從預習到復習,從初步了解知識到深度掌握知識,微課教學是可以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將微課運用到小學音樂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效果也是十分顯著的。微課能使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優化教學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點亮小學音樂課堂。
小學生有愛玩的天性,因而喜歡色彩鮮明的東西和趣味感十足的游戲活動,排斥大量枯燥的純理論知識和單一的多遍重復。在小學生的心中,最理想的課堂是多姿多彩的,有活動、有游戲、有歡聲笑語。作為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性格、年齡特征和興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趣味性的課堂教學,采用游戲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親身參與和體會,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有效地改善課堂的氣氛,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同時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其作為一個課堂教學的主體,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游戲中完成學習目標和達到教學目的,從而提升教學質量。當然只有單一的游戲也不能滿足教學需求,部分游戲的規則比較繁瑣,而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往往在游戲過程中難以理解規則,只是盲目娛樂,從而降低了游戲教學的成效。而微課教學存在直觀性、形象性的特點,恰好可以彌補游戲教學的缺陷,避免出現游戲教學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將微課教學與游戲教學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可以在增強趣味性,提高學生興趣和主動性的同時,簡化游戲規則,使規則更加直觀,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課堂內容。
例如,在學習《火車開了》這一課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火車到站”的游戲,分別要去北京站、上海站和四川站,并播放火車啟動、加速、到站的視頻,進行整個行駛過程的演示,將學生帶入情景,提醒學生:“小朋友們,我們的火車馬上要出發了哦,嗚嗚……”第一次播放《火車開了》這一兒歌時,要感受歌曲的調子和情感,在歌曲播放結束后,提醒學生:“親愛的小旅客朋友,現在已到達北京站”;第二次播放時要帶著學生按節奏讀歌詞,進行跟唱教學,隨即到達上海站;最后一次是在去往四川站的途中,要播放歌曲進行全班大合唱,清晰準確地演唱歌曲,并配合音樂自行編排動作,營造歡快的氣氛。整節課下來,學生們不盡感受到了樂趣,還把握了歌曲的歌詞和演唱,實現了學習和樂趣的結合,寓教于樂,快樂學習。
歌唱一直是小學生音樂課堂中的主要內容,小學生學習歌唱的基礎技能,對其綜合素質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傳統教學一般都是靠老師的范唱和學生的跟唱來完成的,但畢竟教師的演唱能力有限,有時可能難以達到發音標準,有時還需要考慮到一首歌曲里必須有不同的角色……教師畢竟只有一個人,一個人無法同時分飾幾角,而且學生在演唱中也時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當能力與技能難以達到要求時,就會出現學習興趣不足、主動性不高、教學效果不好等許多負面問題。通過微課可以運用海量資源進行教學,以音頻或視頻為示范,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彌補教學中的缺陷,為歌唱教學提供更好的服務與幫助,進而提升歌唱教學的水平與質量,讓學生可以學、學得懂、不抗拒學,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保衛黃河》時,其作為經典合唱歌曲,可以讓學生觀看合唱團的演唱視頻,感受其磅礴的氣勢和堅定的信念。在這樣的課堂中,將學生放到了主體地位上,提高了學生的欣賞能力及其模仿演唱的能力,鍛煉了其觀察力和感知力。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要引導學生快速地把握教學要點,以及必須掌握的歌唱技能,在此基礎上適當調整,避免無效重復和錯誤示范,以提高歌唱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在音樂教學中節奏是至關重要的,把握節奏是小學生音樂教學的基本要求,把握不了節奏就失去了音樂的靈魂,旋律也就無法明確,就難以學會歌唱。因此節奏訓練也是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的核心問題和重點問題。傳統節奏訓練模式強調長時間單調重復的訓練,這不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也不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還會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運用微課進行教學,通過色彩活潑、生動形象的圖片,以及直觀的音頻、視頻,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而且能直觀全面地展現教學重難點,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節奏訓練,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在學習《布谷鳥》一課時,可以展示奧爾夫音樂律動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學習其音樂律動的方法,進行拍手律動、樂器律動以及移動水杯律動等訓練。在了解方法后,跟著視頻逐漸過渡,從單人拍手到同桌之間相互拍手,從自我嘗試移動水杯到全班整齊移動水杯,同時結合老師的樂器演奏,加深節奏印象。微課教學有利于進行節奏與旋律的熏陶,改變單一枯燥的訓練方式,實現有效的節奏訓練,優化教學設計。
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微課教學越來越凸顯出其優點和有效性,在小學課堂中運用微課教學使教學更加直觀化和形象化,優化了課堂教學,提升了教學效率與質量。通過微課教學,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認知能力,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音樂鑒賞能力,使其受到良好的音樂藝術的感染和熏陶,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的優化,點亮小學音樂課堂。